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音乐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

吴斌

月刊

1003-1138

zgyyjy@vip.sohu.com

010-58110580

100010

北京市朝内大街甲55号

中国音乐教育/Journal China Music Education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宣传国家艺术教育方针政策、探讨国内外普通音乐理论、展示音乐教育实践成果为办刊宗旨。主要读者:中小幼及师范音乐教师,关注基础音乐教育与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专家学者,关爱青少年成长的热心家长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打好美育底色

    郭声健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加强美育素养,这是新时代学校美育发展对音乐师范教育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本文从问题入手,分析了当下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美育素养亟待补短板的基本现状和紧迫需求,提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美育意识、美育情怀、美育规律这三大美育素养,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学生美育素养提升的四条举措,即教师榜样的引领、专业课程的融入、专门课程的增设和美育实践的浸润.

    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美育素养改进举措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潜能、风险及规范路径——以音乐教育为例

    何劲豪任恺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期,以"Chat 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急速发展,在推动社会智能化发展的同时,使各行业受到了巨大影响,教育行业也不例外.生成式人工智能主要扮演"大型语言模型"的角色,在"语言"生成方面具有超强性能,其潜能在于能够提升教师课程领悟能动性,学生学习策略的选择能动性,补足教师"数字素养"的不足,拓宽了教育信息、素材的获取渠道等,但同时也存在加剧主体依赖、提供不实素材、淡化师生情感联系等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应该采取抑制唯用人工智能,规避唯思维论,防范人际关系消沉等措施,来尽量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推动人机互动更加和谐,促进教育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

    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教育应用音乐教育智械风险

    人工智能时代"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应然走向探究

    刘兵刘咏莲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不断涌现出"人工智能+X"的发展模式.在教育领域中,"人工智能+教育"也将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在此番变革中,人工智能教育应围绕什么样的原则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以音乐教育学科为例,阐述"人工智能+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及教育范式的若干转向,提出"人工智能+教育"在发展中所隐含的教育伦理问题;在对教育的本质进行探讨后引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并论证"以人为本"应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准则;在此基础之上,对人工智能时代我国音乐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范式走向进行展望.

    人工智能教育范式以人为本音乐教育

    "任务链·导学单"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以德彪西《大海》第一乐章为例

    钟秋红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变革性实践的角度看,素养本位下若要构建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就要突破囿于知识理解层面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发展学习者核心素养的新型教学范式.本文以"色彩斑斓的印象派——德彪西《大海》第一乐章"为例,阐述如何以"任务链"为线制作"导学单",从学科大单元中提炼基本问题、分解基本问题、落实基本问题,最终通过一系列任务探究,帮助学生形成对音乐鉴赏基本观点的持续理解,进而培养终身的音乐学习力,助推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高中音乐鉴赏印象派音乐问题链任务链导学单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音乐跨模块『融合课包』模式探究——以『中国诗词合唱』单元整体设计为例

    司雯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逆向思考的单元整体设计可以促进深度学习.高中音乐跨模块"融合课包"模式是对单元教学的再探索,基于对教材模块的整合,旨在通过更立体的站位思考、高阶的教学设计、连续的多课时组合来强化学生围绕音乐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具有可迁移性和可开发性.

    深度学习高中音乐跨模块融合课包单元教学诗词音乐

    审美实践本位的音乐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

    宋欣奕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审美实践本位的音乐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将审美性与经验性相融合,以强调艺术生产实践的整合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理解、体验、辨析、表现和创造的学校音乐课程实施类型.本文尝试探索审美实践本位的音乐科目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方略,为发展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教学思路.

    审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

    书讯

    44,77,封3页

    论合唱呼吸能力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张杰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呼吸是合唱艺术之根,对合唱音准的稳定、音色的品质等艺术呈现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笔者通过对《指挥手势与排演技术——阎氏教学体系》中关于"气息的训练"部分的研读与实践教学,试从呼吸是合唱艺术之根、合唱呼吸能力的建构与运用、合唱呼吸能力的完善与运用这三层递进关系中,阐述呼吸能力在合唱排演中的重要意义.

    合唱呼吸气息训练合唱排演

    高中"音乐与戏剧"模块教学的学理审思与美育实现路径

    彭珂杨健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育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音乐课程是学校美育课程的主体之一.本文以高中"音乐与戏剧"模块教学为抓手,对其学理依据进行简要梳理,并分析该课程实施美育教学的三大前提,同时立足于大美育观,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格美四个方面对"音乐与戏剧"模块教学的美育实现路径进行探索——在情感体验中领略自然美,在角色扮演中习得社会美,在形象刻画中感受艺术美,在合作表演中塑造人格美.希望借此助推学校美育的良性发展,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思考与现实观照.

    高中音乐与戏剧模块教学学理美育

    助推高中多模块教学的区域音乐教研改革——以合肥市为例

    蒋婷婷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落实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调研高中教师教学研究现状,针对问题与困难,构建"双微"驱动的教研模式,改善由教师数量短缺导致的校、区高中教研无法有效开展的现状,形成普通高中新教材的"合—分—合"区域团队结构和"单模块渐进融和—多模块内容扩展—多团体'双微'驱动—多维度校际特色"的教研模式.以高中音乐必修模块为教学研究内容,实现区域范围内多模块课程开设,拓展单一"音乐鉴赏"模块对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局限性,以区域教研一体化促进高中音乐多模块教学的发展.

    微项目微团队区域教研单元教学多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