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音乐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

吴斌

月刊

1003-1138

zgyyjy@vip.sohu.com

010-58110580

100010

北京市朝内大街甲55号

中国音乐教育/Journal China Music Education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宣传国家艺术教育方针政策、探讨国内外普通音乐理论、展示音乐教育实践成果为办刊宗旨。主要读者:中小幼及师范音乐教师,关注基础音乐教育与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专家学者,关爱青少年成长的热心家长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淬炼新时代精品教材,筑牢基础音乐教育基石(下)——"人音版"义务教育音乐新教材解读

    杜永寿
    5-11页

    再造多元学习空间,赋能音乐跨学科学习

    徐瑛潘丽琴张明晖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跨学科学习已然成为当下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跨学科学习设计与实践之间仍旧存在脱离分化的问题,原因在于学习空间脱嵌于跨学科学习.本文基于学习空间视角,通过对跨学科学习的现状进行审视与反思,总结其目前存在的弊端;对学习空间再造、音乐跨学科学习进行学理探析与价值体认,分析学习空间再造赋能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意义.结合具体课例,阐述通过对课堂空间、校园空间、社会空间的有效开发利用,探索音乐跨学科学习活动的实践路向.

    音乐跨学科学习学习空间空间再造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音乐课后服务的现实审思与路径优化

    王静王腾宇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课后服务作为中小学课后服务体系中的基本构成,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是配合"双减"政策有效落实的"助推器".然而,当前中小学音乐课后服务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形式内容单一、城乡服务水平差距明显、相关规范缺失及主体参与秩序混乱等现实问题,亟待调整和完善.有鉴于此,需要从服务时长、参与主体、服务形式及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使音乐课后服务在中小学课后服务体系中的作用进一步突显,为"双减"背景下的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双减中小学音乐音乐课后服务功能价值实践路径

    像音乐家一样创作——小学音乐层进式"创艺实践"路径探究

    刘畅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其中创造力作为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以艺术课程标准中"创意实践"的概念为引领,提出"创艺实践"新思路,借助音乐家的创作思维,通过寻找"创艺灵感"、架构"创艺理论"、开展"创艺实践"、仿效"创艺反刍"、公开"创艺成果"五个层进式步骤,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促进学生审美力、创造力、思辨力、协作力等多种能力的全面发展.

    创意实践创艺实践小学音乐艺术课程标准

    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故事的音乐"教学策略实践探索

    方玲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是一门既抽象又具体的艺术,需要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在认识作品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音符以外的内容.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让音乐里的故事成为音乐学习的有用素材,值得进一步探究.本文列举了挖掘音乐里的故事、讲述音乐里的故事、演绎音乐里的故事三大策略,将故事性与音乐性相融合,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有意思,从而切实打通音乐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壁垒,收获音乐学习的美好.

    音乐故事音乐教学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教学

    班级合唱教学的价值意蕴、设计原则与优化策略

    邓兆振陈维婧黄杰桐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音乐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班级合唱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种集体性的教学活动,在丰富音乐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本文从课程育人、音乐美学、社会学习理论和艺术文化四个维度对班级合唱的价值意蕴展开论述,积极探索提升班级合唱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班级合唱教学价值教学原则优化策略

    高中音乐数字化智能教学的生态重构和模式再造

    李善忠李军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中国"技术的快速推进,人们开始普遍认同并广泛使用新技术,信息技术进入数字和人工智能时代,这对包括高中艺术教育在内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数字化赋能音乐课堂教学使得课堂教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新的变化.数字化智能教学是借助数字平台互联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数字化智能终端,能够深度融入课堂教学,建构起新的知识、教学和学习互融课堂.

    高中音乐数字化智能教学生态重构模式再造

    书讯

    46,68,87页

    准教师音乐课堂律动应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基于民族志研究方法

    张逸飞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律动作为音乐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律动既是学生实现审美体验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进行审美反应和审美表现的有效方式.本文通过对三名准教师的音乐课进行为期一学期的课堂民族志研究,发现在艺术课程标准指导下,多数准教师已具备在课堂中融入律动的意识,但在律动设计与组织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据此,本文提出律动设计的"和乐性"与"愉悦性"原则,并从审美心理结构出发,将律动分为体验型律动、反应型律动和表现型律动,对律动融入课堂提出可行的实践策略.

    中小学音乐课堂律动艺术课程标准教师教学问题民族志

    美育进中考背景下艺术教育共同体的协同发展与构建路径

    林扬帆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育进中考政策的提出,切实促进了美育在教育发展中的变革,并确立了美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助力其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纽带.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抓手,在美育进中考大背景下,构建艺术教育共同体,有助于弥合艺术课程之间的割裂状态,深化理解艺术教育的人文内涵,促进美育公平发展.艺术教育共同体的构建,既应寻求共同体之间的教育融通,也应寻求共同体内部的教育变革.

    美育进中考艺术教育美育共同体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