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音乐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

吴斌

月刊

1003-1138

zgyyjy@vip.sohu.com

010-58110580

100010

北京市朝内大街甲55号

中国音乐教育/Journal China Music Education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宣传国家艺术教育方针政策、探讨国内外普通音乐理论、展示音乐教育实践成果为办刊宗旨。主要读者:中小幼及师范音乐教师,关注基础音乐教育与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专家学者,关爱青少年成长的热心家长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设新时代中国气派音乐教材——"人音版"义务教育音乐新教材思想性和科学性阐释

    舒飞群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国家意志和国家事权视角,阐释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音乐新教材的思想性和科学性,提炼了本套教材思想性的四个标志——坚持中国话语、凸显"三大文化"、弘扬"精神谱系"、融入重大主题,并总结了基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伟大精神的曲目设计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当代音乐表现思想和手法,以及与中小学生学习适宜性等四个方面的创新性有机结合;教材科学性体现在"依据课程标准,设计教材框架""创新教材逻辑,统筹纵横关系"方面.本套教材守正创新,是新时代中国气派音乐教材建设的一个典型范例.

    新时代中国气派音乐教材思想性科学性人音版

    基于形象与抽象融合的小学音乐哲学思维能力培养

    苗飞戴轩辕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不应局限于感知、想象、情感等感性活动,而应追求感性与理性的情智统一,让学生从哲学高度融合形象思维和辩证、抽象思维,全面、充分认知音乐形象的意蕴.音乐教学"转型晋级"要增强哲学意识,建立哲学思维价值观和方法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和艺术核心素养提高.音乐哲学思维能力培养理据是遵循课程标准精神、体现音乐课程属性、适应主体发展需求;培养原则是实践培养、有序培养、全面培养;培养方略是在单元整合形态中培养、在单元纵向衔接中培养、在单元横向贯通中培养、在单元外联活动项目中培养.

    哲学思维能力形象与抽象融合核心素养单元整合艺术实践

    "我"—"我们"—"我"——构建德育视域下小学教育戏剧"互利"模型

    付菲菲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育作为五育之首,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戏剧(含戏曲)课程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纳入的新内容,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德育素养具有真实指向性的作用.本文围绕教育戏剧的学习,通过"建立自我意识,实现德育渗透""构建合作观念,打破德育界限""重识自我境界,体现德育价值"等方面搭建德育与戏剧之间的"互利"模型,引导学生从"我"走向"我们",再回归真"我",实现戏中见人、戏中育人、戏中悟人的美好场景.

    德育教育戏剧"互利"模型小学音乐

    关注内心听觉 启动音乐思维——"听想"理论在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实践

    胡萍叶馨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演唱是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易于接受并乐于参与的学习形式,对激发音乐兴趣、发展核心素养、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等有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运用戈登"听想"理论模型,结合小学歌唱教学进行实践研究,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主张在丰富的音乐语境中关注内心听觉,发展学生积极的听觉思维,让学生在以"歌唱"为主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学会自洽,同时理解音乐丰厚的内涵,提升核心素养.

    内心听觉音乐思维听想歌唱教学

    书讯

    34,85,后插1,封3页

    理念的交融与方式的创新——传统作曲与流行音乐作曲教学理念的结合及创新

    莫日根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音乐市场的蓬勃发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对高校流行音乐专业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考验.本文从传统作曲的"四大件",即和声、复调、曲式分析和配器的视角出发,结合笔者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经历,对传统和声与流行音乐和声教学的结合、传统作曲对位法课程对流行音乐作曲教学的启示、传统曲式分析课程对流行音乐作曲教学的借鉴意义,以及传统作曲配器课程与流行音乐编曲课程结合的重要性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为推进我国高等院校流行音乐专业学科的建设提供新思路.

    教学理念交融创新传统作曲流行音乐作曲

    数字化教育视野下音乐表演研究在传统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王遒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及学习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国家倡导打破专业壁垒,积极推动"新文科"综合发展,将现代科技手段融入传统文科,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当下,高等音乐院校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已逐步显现.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其所推动的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将有助于改变这一现象,为音乐表演研究提供新的驱动力,促进音乐表演研究和教学间形成良性的促生关系,推动音乐教育的持续进步.

    数字化教育跨学科融合音乐表演研究钢琴教学钢琴资源数据库

    "1+10+100+n"模式下的区域教研探索——以音乐名师工作室为例

    姚清心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明确了贯彻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名师工作室作为音乐教师成长的关键平台,如何推动不同区域、学段的音乐教师共同成长,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经过十年的深入探索与实践,通过对名师工作室整体及个体成员的分析,找出以往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打造区域网络,革新教研模式""建立成长机制,培育未来名师""开发网络资源,推进区域辐射"等几方面入手,形成"1+10+100+n"的区域教研模式,旨在全面、系统地为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航标,有效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出一批教学名师和具有影响力的音乐教师领军人才,为推进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区域教研名师工作室专业成长网络资源

    基于过程哲学的音乐教育评价探析

    方尧杨朱玉江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上半叶,英国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始创过程哲学以来,其富有创见的理论思想对教育领域的多方面研究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改进美育评价"背景下,音乐教育评价正处于钟摆式改革的境地,也是当前音乐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基于过程哲学视角对音乐教育评价进行探析,将呈现四个方面图景,即关注"学习过程"的音乐教育评价理念、融入"默会知识"的音乐教育评价内容、探索"增值变化"的音乐教育评价方法和走向"主体反思"的音乐教育评价结果.

    音乐教育评价过程哲学学习过程默会知识增值性评价主体反思

    融媒体时代音乐教育批评话语权的建构与实践

    张景易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融媒体环境下,对音乐教育批评话语权的建构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分析了融媒体时代的特点及其对音乐教育批评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指出了传统音乐教育批评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的局限性.通过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探讨了音乐教育批评话语权的现状,以及如何在融媒体背景下进行有效的话语权建构,包括利用数字技术提高批评的互动性和参与度、建立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批评平台、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音乐教育者和学习者等.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这些策略在实践中的有效性,为音乐教育批评话语权的建构与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合理利用融媒体技术,有效地提升音乐教育批评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促进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为音乐教育批评话语权的建构与实践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指导.

    融媒体音乐教育批评话语权建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