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医大师王烈运用补肾培元法治疗儿科疾病稳定期经验

    陈慧丹杨福双孙丽平王烈...
    1800-18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小儿"肾常不足"的生理特性,王烈教授认为小儿在疾病恢复期多呈肾虚状态,将其责之于先天禀赋、他脏所累或久病损肾.故提倡以补肾培元法以扶正固本,以期达到未病先防、瘥后防复之目的.总结王烈教授临证运用补肾培元法治疗儿科疾病稳定期经验,分别在哮喘稳定期用自拟固哮方以补肾培元,抑痰防哮;反复呼吸道感染稳定期用自拟固防饮以补肾培元,固表实卫;抽动障碍稳定期用自拟滋肾散以补肾培元,安脑充髓;过敏性紫癜稳定期用自拟补肾方以补肾培元,扶正固络.

    儿科疾病王烈补肾培元稳定期名医经验

    国医大师张磊辨治结节性红斑经验

    李亚南许二平张瑞王晨琳...
    1804-1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磊教授认为结节性红斑病机特点为风热蕴肤、热郁化毒,痰湿结聚、气滞络瘀以及气损及阳、寒凝血结;并通过审证求因,总结出结节性红斑的"辨治三要",分别是初起察顺逆、清透防寒凝,局部参整体、细分湿痰瘀以及奇邪溢孙络、搜剔须扶正;进而分型论治,证型包括风热拂郁证、毒热内郁证、血热络瘀证、湿热壅滞证、痰气交阻证、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结证和阳虚寒凝证.

    结节性红斑瓜藤缠名医经验张磊

    基于"固本清源"的"五治"理念治疗胃癌经验

    毛启远王学谦张英张楚楚...
    1808-1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洪生教授从事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防治与康复工作四十余年,总结出"固本清源"的理论思想,形成了"五治五养"的治养体系,在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文章通过分析林洪生教授在"固本清源"理论指导下,运用"五治"理念治疗胃癌的经验与疗效,为临床上中医药分阶段规范化治疗胃癌提供依据,以期更好地总结并推广林教授的学术理论和经验.

    林洪生五治固本清源胃癌经验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诊治心系疾病经验

    陶国水孔令晶陆曙
    1812-1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总结了陆曙教授临床基于五运六气学说诊治心系疾病的经验.陆曙强调,构建天人合一的临床思维是准确、熟练运用运气学说的前提,诊断疾病时辨天、辨人、辨病证,治疗疾病时司天、司人、司病证,结合运气病机与气化开阖枢变化,使用广义运气方、狭义运气方、运气靶向药、运气对药,活用经方.同时注重"五维辨治""五象合参""五效合一".

    陆曙五运六气开阖枢运气方药心系疾病

    吴勉华治疗恶性肿瘤经验

    孙东东魏小曼朱玲艳朱叶萍...
    1816-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吴勉华教授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正气不足,邪毒内蕴"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正虚以气阴两虚、脾胃虚弱为主;邪毒有郁、热、痰、湿、瘀、毒之不同.提出以扶正固本、祛邪解毒为治疗原则,以益气养阴为治疗根本,抗癌解毒为治疗核心,理气解郁贯穿全程,并灵活运用活血祛瘀法、化湿泄浊法、化痰散结法、健脾和胃法等,辨病与辨证、整体与局部相结合,以减轻患者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

    恶性肿瘤治法要点名医经验抗癌解毒吴勉华

    史载祥应用经方论治应激性心肌病经验

    邵明晶刘莹莹史载祥
    1820-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以典型的局部心肌室壁运动异常为特征,在无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情况下导致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急性心脏综合征.史载祥教授对应激性心肌病的论治,从中医"双心理论"出发,提出此病应归为中医"心积病"范畴,临床论治谨守经方,注重情志因素,谨候气、血、水三要素,效果显著.笔者选取两则典型案例,将史载祥教授应用经方治疗应激性心肌病的经验介绍于下.

    史载祥应激性心肌病经方双心理论心积病

    朱仁康从气血分型论治痤疮经验

    李佳琦代丹赵月纯宋坪...
    1823-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仁康先生认为皮肤毛窍直接受营卫之气的温煦濡养,重视气血与皮肤病的密切关系,临床上将痤疮分为气血两燔、气郁血凝、气虚热浮三型论治,据证立法,分别治以清气凉血、行气活血、益气养血,选用凉血清肺饮、化瘀散结丸、八珍汤加减治疗,常使用中成药辅助治疗,以提高疗效.朱老提倡在治疗痤疮时应坚持重视脾胃、循经论治、内外同治的原则.

    朱仁康分型痤疮气血学术经验

    从《脾胃论》辨治慢性肾脏病经验

    高嘉玮王建挺余永鑫阮诗玮...
    1827-1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阮诗玮教授对《脾胃论》中脾胃与肾关系的认识,以及《脾胃论》中方药在慢性肾脏病中的运用.通过掌握李东垣主要学术思想进而合理运用李东垣清暑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益气聪明汤、清胃散,可以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起到满意疗效.文章旨在介绍阮诗玮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经验,探索中医古籍中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方法与优势.

    《脾胃论》慢性肾脏病辨证论治李东垣清暑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益气聪明汤清胃散

    何嘉琳应用膏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经验

    朱笑熠马一铭骆诗灵王美玲...
    1832-1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指卵巢产生卵子的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分泌雌激素水平降低,是导致女性月经周期紊乱、生育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目前,关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由于其缺乏特效药物治疗而成为生殖医学界研究难点与热点.中医药治疗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可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何嘉琳教授基于"肾主生殖"理论,认为此病的病机为"肾虚血瘀",并提出用膏方补肾活血填精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临床疗效显著.

    卵巢储备功能膏方何嘉琳名医经验病案

    人迎寸口脉针法在儿科疾病的思考及应用

    董秀兰袁靖沣刘滨赵楷波...
    1835-1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帝内经》所载人迎寸口脉针法,是通过辨别阴阳虚实、经脉脏腑病变,用针刺补虚泻实的手法,以达到阴阳调和、邪祛正安的作用.通过对《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针法的操作方法和思路进行解读,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去思考:①人迎寸口脉的具体定位;②"盛"的界定;③"躁"的判定;④双侧脉象对比不一致时的补泻;⑤治疗时取穴方法;⑥补泻手法及治疗时间;⑦人迎寸口脉针法的禁忌.因小儿脏器轻灵,随拨即应,人迎寸口脉针刺法对儿科常见病、疑难病及急危重症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人迎寸口脉针法儿科《黄帝内经》调和阴阳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