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李同生

月刊

1005-0205

zgzygskzz@163.com

027-87409653

430074

武汉市珞喻路856号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Traumatology & OrthopedicsCSC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振兴中医骨伤科事业,促进中医骨伤的发展与繁荣,交流学术经验,传递骨伤科最新信息,反映骨伤科研究动态及国内外发展状况,推动中医骨伤科工作的深入开展。本刊是广大从事医药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发表学术见解,报道科研成果,推广临床经验的学术论坛。本刊设有: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专家论坛、硕士、博士论坛、专病论坛、临床报道、学习园地、名医方技、文献综述、新技术、新方法、短篇报道、国外论坛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解毒化瘀外洗方联合抗生素对钛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

    于进洋王啸王圣睿王培召...
    1-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解毒化瘀外洗方联合抗生素对钛表面表皮葡萄球菌(SE)生物膜形成及成熟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耐药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检测解毒化瘀外洗方、左氧氟沙星、头孢替安、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及万古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联合用药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筛选出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药物组合。通过倍比稀释活菌涂板计数、结晶紫染色、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联合用药对钛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及成熟生物膜的影响。结果:解毒化瘀外洗方联合左氧氟沙星是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药物组合;无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解毒化瘀外洗方联合左氧氟沙星可以抑制钛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和破坏表皮葡萄球菌成熟生物膜。结论:解毒化瘀外洗方联合左氧氟沙星对钛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且早期抑制作用最强;两药联用可以破坏表皮葡萄球菌成熟生物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杀灭膜内细菌。

    解毒化瘀外洗方抗生素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联合用药

    高良姜素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的影响

    李旭峰冷冬月施斌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良姜素(GAL)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软骨损伤及相互作用蛋白1(RIP1)/相互作用蛋白3(RIP3)/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膝骨关节炎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高良姜素低剂量组、高良姜素高剂量组、Nec-1组、塞来昔布组;测量膝关节肿胀程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膝骨关节软骨病理损伤情况,ELISA试剂盒检测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7(IL-17)),免疫组化检测软骨损伤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及Ⅱ型胶原(Collagen Ⅱ),免疫印迹法检测RIP1、p-RIP1、RIP3、p-RIP3、MLKL、p-MLKL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膝关节软骨组织结构损伤严重,膝关节肿胀程度严重,Mankin's 评分及 TNF-α、IL-1β、IL-17、MMP-13、p-RIP1/RIP1、p-RIP3/RIP3、p-MLKL/MLKL表达水平升高,Collagen Ⅱ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良姜素低剂量组、高良姜素高剂量组、Nec-1组、塞来昔布组膝关节软骨组织损伤减轻,膝关节肿胀程度减轻,Mankin's 评分及 TNF-α、IL-1β、IL-17、MMP-13、p-RIP1/RIP1、p-RIP3/RIP3、p-MLKL/MLKL 表达水平降低,Collagen Ⅱ表达升高(P<0。05);高良姜素高剂量组、Nec-1组、塞来昔布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良姜素可通过抑制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膝骨关节炎软骨损伤。

    高良姜素信号通路膝骨关节炎软骨损伤

    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联合庆大霉素骨水泥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骨髓炎的实验研究

    叶正从李守伟董琪峰卢军...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大鼠实验探究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联合庆大霉素骨水泥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采用手术构建SD大鼠股骨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骨髓炎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空白组)、骨髓炎组(模型组)、庆大霉素骨水泥组(对照组)和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联合庆大霉素骨水泥组(观察组)共4组。造模后第4周取骨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造模成功,空白组仅手术打开组织,模型组开窗清创后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开窗清创后在感染股骨骨髓腔内填入庆大霉素骨水泥,观察组开窗清创后在感染股骨骨髓腔内填入庆大霉素骨水泥并联合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治疗。术后第4周和第12周X线观察术后骨质改变,并进行改良Norden评分。在术后第4周,取骨组织和术周肌肉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及细菌培养鉴定。结果:造模后第4周鉴定造模成功。治疗后第12周X线结果可见在模型组手术部位有明显的骨质破坏伴有死骨形成;而对照组和观察组可见手术部位骨膜连接,观察组愈合更良好。改良Norden评分表明,对照组和观察组评分在治疗后第4周和第12周均显著降低,表明骨髓炎有好转;模型组评分无降低,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检测第4周时的手术部位肌肉组织和骨组织,结果表明:模型组骨组织可见大量炎症浸润,肌肉组织可见大量胶原增生,肌纤维减少;对照组炎症浸润减轻,肌纤维增多,胶原比例减少;观察组炎症浸润好于对照组,肌纤维恢复更多更完整,胶原比例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具有更佳的抑制骨髓炎炎性浸润效果。细菌培养结果表明:模型组细菌繁殖明显,观察组和对照组细菌增生较少,并且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具有更佳的抑菌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繁殖,联合庆大霉素骨水泥具有更佳的抑制骨髓炎炎性浸润效果,并能促进肌肉组织恢复。

    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庆大霉素骨水泥骨髓炎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黄新伤止痛软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代承忠王浩东秦天芝肖鹏...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二黄新伤止痛软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对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活化介导的细胞焦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软膏治疗组及Caspase-1抑制剂处理组,除正常组以外建立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各组大鼠在治疗期间进行软组织损伤评分记录,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软组织损伤,TUNEL染色观察大鼠软组织细胞焦亡情况,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损伤组织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焦亡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和IL-18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对比,经二黄新伤止痛软膏治疗或Caspase-1抑制剂处理的大鼠,软组织损伤评分逐日降低,肌肉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改善,软组织细胞焦亡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内肌纤维排列由紊乱溶解趋于整齐清晰,NLRP3及GSDMD-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Caspase-1及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有一定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1β及IL-18含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黄新伤止痛软膏可以抑制NLRP3炎性小体活化介导的细胞焦亡,从而起到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

    急性软组织损伤二黄新伤止痛软膏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细胞焦亡

    续筋接骨液促进急性肌腱损伤修复的机制研究

    郑含笑谢先敏王鹏李梓宸...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横行贯通切断大鼠跟腱纵轴制作急性肌腱损伤模型,用续筋接骨液灌胃治疗,探讨续筋接骨液影响肌腱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假手术组、续筋接骨液低、中、高剂量组,每组9只。假手术组切开皮肤后直接缝合皮肤,其余4组建立跟腱损伤模型并手术修复肌腱缝合皮肤。续筋接骨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用3。12,6。25,12。50 mL/kg灌胃干预,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干预。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肌腱愈合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肌腱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TGF-β1及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其余4组大鼠血清中TGF-β1和bFGF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腱组织中TGF-β1、bFGF、PI3K、Akt及mTOR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续筋接骨液低剂量组比较,续筋接骨液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GF-β1和bFGF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腱组织中TGF-β1、bFGF、PI3K、Akt及mTOR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续筋接骨液中、高剂量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续筋接骨液高剂量组比较,假手术组大鼠血清中TGF-β1和bFGF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腱组织中TGF-β1、bFGF、PI3K、Akt及mTOR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续筋接骨液在大鼠肌腱愈合过程中有促进作用,并可以减少肌腱粘连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GFβ1、bFGF及PI3K-Akt-mTOR通路表达有关。

    续筋接骨液肌腱损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张氏肌痹洗方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研究

    何晓丹鲍荣华丁芳平杨信波...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Piezo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探究张氏肌痹洗方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机制。方法:选取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阻断剂组、模型+中药熏洗组和模型+中药熏洗+阻断剂组,每组各10只。其中模型组的大鼠采用下肢石膏固定法构建膝骨关节炎模型;模型+阻断剂组于造模后第1天开始,分别在右侧足底局部注射GsMTx-4,100μL/次,1次/d,连续7 d;模型+中药熏洗组和模型+中药熏洗+阻断剂组在造模后第4天分别介入中药熏洗,中药熏洗20 min,1次/d,连续干预21 d。之后各组大鼠处死,截取左后肢膝关节滑膜组织作为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关节液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左膝关节滑膜组织中Piezo两型及ERK1/2的蛋白表达量;RT-PCR法检测Piezo两型及ERK1/2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Piezo两型及ERK1/2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阻断剂组大鼠左膝关节滑膜组织中Piezo两型及ERK1/2的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膝关节腔内关节液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中药熏洗组和模型+中药熏洗+阻断剂组大鼠膝关节腔内关节液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膝关节滑膜组织中Piezo两型、ERK1/2表达水平及mRN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中药熏洗组和模型+中药熏洗+阻断剂组大鼠左膝关节滑膜组织中Piezo两型、ERK1/2表达水平及m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张氏肌痹洗方熏洗能够通过调控Piezo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改善炎症因子水平,进而缓解关节的退变。

    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张氏肌痹洗方熏洗机制

    刘氏手法联合关节腔注射臭氧治疗髌骨软化症

    杨俊锋邵阳吴格安毛银枫...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刘氏手法联合关节腔注射臭氧治疗髌骨软化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刘氏手法组、臭氧组及刘氏手法联合臭氧组,每组30例,观察三组患者经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髌骨匹配角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第3周和第6周VAS评分和Lysholm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氏手法联合臭氧组在治疗后第3周和第6周,VAS评分和Lysholm功能评分均优于臭氧组和刘氏手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氏手法组在治疗后第3周和第6周,VAS评分和Lysholm功能评分均优于臭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第6周髌骨匹配角及血清TNF-α均稍好于治疗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刘氏手法联合关节腔注射臭氧能缓解髌股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但对髌股关节力线改变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影响不大。

    手法刘氏骨伤髌骨软化症臭氧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王伟王晓东石宏悦杨志慧...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红外热成像技术动态监测支持下进行施罗斯脊柱体操运动训练结合脊柱侧弯矫正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定制支具配合施罗斯体操运动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监测下定制支具配合施罗斯体操治疗,均每周1次,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的Cobb角、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SRS-22量表)。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obb角、VAS评分、SRS-22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obb角、VAS评分、SRS-22量表评分的组内比较中,观察组均有显著减少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则有一定减少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和SRS-22量表评分差异组间比较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第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第6个月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动态监测支持下,采用定制支具配合施罗斯体操运动训练,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红外热成像技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动态监测保守治疗

    微骨折技术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

    刘核达刘林黄飞李鹏伟...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微骨折技术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Hepple Ⅴ期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Hepple Ⅴ期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微骨折技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微骨折技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epple Ⅴ期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应用微骨折技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具有显著疗效,能够减轻踝关节疼痛症状,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微骨折技术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距骨骨软骨损伤踝关节功能

    复方四黄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持续灌注冲洗对骨科急性开放创面修复的影响

    叶琳吴钧乐陈建文李绪松...
    49-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四黄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持续灌注冲洗对骨科急性开放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开放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予常规清创治疗后,观察组用复方四黄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持续灌注冲洗,对照组则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混合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持续负压引流。在清创后及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对创面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IL-6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后创面色泽变化情况在清创后、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四黄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持续灌注冲洗对修复骨科急性创面能更好地控制伤口炎性反应,促进创面修复,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复方四黄液负压封闭引流急性损伤开放创面中医外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