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赵伟

旬刊

1004-9290

cvate1632@vip.188.com cvatezbs@163.com

010-58556724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慧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6层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ournal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一份综合性中文期刊,集政策指导性、学术理论性和应用服务于一身,是教育部指导全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是服务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主要阵地,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战线上发行量最大的国家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涵要义、运行逻辑和推进路径

    霍丽娟
    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新时期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思想体现,具有要素配置优、产业体系新、创新驱动快、数字赋能强、人力配置准等本质特征。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研究采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对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素组成和运行逻辑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运行表征和推进路径。研究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应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作用,促进产教伴生关系;推动多元协同共建,深化校企依赖关系;打造"五金"新基建,重构教学组织关系;优化研发平台组织,创新科教融汇关系;优化数字赋能生态,建立虚实融合关系;完善产教治理体系,处理好内外环境关系。

    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钻石模型要素优化推进路径

    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与实践模式

    郑蓓阮红芳
    12-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是我国建成教育强国的关键一步。然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依赖传统发展格局、发展结构不善、发展模式科学性不足、发展功能发挥作用不佳等现实困境。新质生产力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突破创新,在价值论逻辑上具有独特优势及发展价值,在认识论逻辑上创造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态,在方法论逻辑上以技术驱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模式包括主体需求维、功能价值维、主体关系维、技术方法维,能够在凝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发挥裂变重组与跨界融合功效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利益相关者协同高效处理职业教育公共事务。面向未来,在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还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构建"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新模式,借助科技创新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力与发展水平,构建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的职业教育风险防控机制,并制定法律法规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升级迭代。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逻辑理路实践模式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职业教育驱动供应链创新与价值链跃升的内涵解释、现实挑战与破解策略

    陈游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的双重推动下,供应链与价值链的发展已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与供应链价值链产生紧密结合,能为企业提供更加适配的技能型人才。然而,在实践中,我国职业教育赋能供应链与价值链的双提升仍面临诸多隐忧,仍存在提升的空间。为此,职业院校应继续深化与供应链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提升供给更有力的支持。

    职业教育供应链价值链新质生产力协同创新

    建设教育强国的现代化基本路径之职业教育探析

    史少杰周蕾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标建设教育强国目标,职业教育亟需在认知、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理论等方面提高现代化水平。通过提升认知水平和认知格局、推进理念变革和思维创新、提高体系与产业的匹配性适应性、创新办学制度和评价制度、革新教学内容和服务功能、运用科学方法和有效方式、推进依法治理和数字治理、筑牢历史根基和理论根基等,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教育强国职业教育基本路径现代化

    工业5.0时代中等和低收入国家职业教育转型及启示——对世界银行《创建更优质正规职业教育体系报告》的解读

    武学超刘小霞孙菲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快推进中等和低收入国家职业教育转型发展,适应工业5。0时代对职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世界银行发布了《创建更优质正规职业教育体系报告》,明确了从"身份认同"向"追求卓越"、从"注重输入"向"强调效能"、从"推测决策"到"循证决策"三大转型战略,对我国新质生产力战略下的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职业教育工业5.0时代世界银行中等和低收入国家新质生产力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风险及其防范

    邓小华付传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风险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风险,其来源于职业教育各主体对数字技术的不合理响应。技术风险存在于技术本身,以及人以技术为中介的实践活动之中,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主要表征为技术成熟度风险、技术决定论风险、技术市场化风险、技术主体能力风险和技术机会主义风险等。为了有效防范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风险,应从坚持人本理念、法律规制、伦理约束和协同治理四个方面采取可行策略。

    数字技术职业教育教育数字化转型技术风险风险防范

    德国曼海姆应用科学大学数字化转型:动力、路径及启示

    张润丽郄海霞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内外动力的驱动下,德国曼海姆应用科学大学通过建设先进基础设施、成立数字化管理机构、建设高水平数字化师资队伍、创设数字素养教育模式以及校际共享阶段性转型成果五方面的措施,实现该校数字化全方位、系统性转型。该校数字化转型中具有动态调整数字化教育过程、系统规划数字化转型范围、全员参与数字化转型三大经验。我国职业院校在数字化转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借鉴:在数字化基建方面,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数字化转型交流平台;在数字化教学中,灵活转变组织结构,建设高水平数字型师资队伍;在数字生态上,系统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打造沉浸式数字化环境。

    曼海姆应用科学大学数字化转型动力路径启示

    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模式、困境与优化策略

    李梦卿王志韩雪军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作为负载多元价值的教育类型对于服务民族区域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呈现出"人力供给"模式、"双向循环"模式、"数字乡村"模式与"多元共治"模式四种结构形态,这些模式为职业教育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我国民族乡村地区还存在着技术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内生发展动力有待加强和经济发展类型结构有待完善等问题。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亟须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乡村人力资本、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内生式发展、适应民族地区乡村经济发展需求,加大对兼具工匠精神与绿色技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培训力度,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形成乡村振兴的人才链、产业链以及文化和生态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技能支撑和高素质人才保障。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职业教育实践模式

    乡村职业教育在地化发展研究

    郭海洋冯琳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职业教育在地化阐释,不仅融合了历史和理论两个维度,而且深入挖掘了乡村职业教育的价值。回归"地方"意义的维度,发现乡村职业教育中"在地化"带来了一个个体亲切经验的和融入地方文化特质的乡村职业学校的文化空间。通过转向"地方"的认识思路,将乡村变成具有多维意义的教育空间,使其成为乡村职业教育"在地化"的"价值意义场"。

    乡村职业教育在地化教育在地化变革

    问题、原则与对策:职业教育推动共同富裕的三重思考

    李小元江涛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的"近产业性"特征和培养技能人才的使命,使其具备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先天优势。实践中,职业教育还面临着对区域产业发展和个体发展支撑不足、自身人才培养能力不强等问题。需要借鉴传统教化论和文化生态学等理论思想,坚持特色性原则,突出技术驱动和支撑产业的前提导向;坚持全面性原则,观照区域全体民众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可及性原则,观照个体接受教育的承受度、教育供给与区域文化。从行动要素的视角出发,职业教育推动共同富裕需要从统筹规划、优化布局、提升内涵、突出研发、强化培训等五个方面着力推进。

    共同富裕职业教育产业技术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