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赵伟

旬刊

1004-9290

cvate1632@vip.188.com cvatezbs@163.com

010-58556724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慧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6层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ournal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一份综合性中文期刊,集政策指导性、学术理论性和应用服务于一身,是教育部指导全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是服务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主要阵地,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战线上发行量最大的国家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要素配置与行动逻辑

    闫志利王淑慧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的"新质态"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质变"与"跃升"。职业教育是技术创新、传递与推广、应用的社会活动,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经典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实践主体、科技创新、人力资本、资金投入、制度环境等要素的支撑。赋能新质生产力,职业院校需要优化配置教师创新团队、实习实训基地、技术技能课程、教育管理制度、就业创业教育等要素,并确定相应的行动逻辑,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完整性、多样性和目标性。

    职业教育新质生产力要素配置行动逻辑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何以成为国家行动?——一个多源流理论的分析框架

    黄巨臣王一栋
    11-1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稳步推进产教融合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产教融合逐步上升为一种国家行动。多源流理论作为政策议程的分析性框架,能够系统阐释产教融合成为国家行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运作逻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问题源流通过数据指标和焦点事件引发舆论关注,政策源流通过地方试点和专家研究确定可行方案,而政治源流通过理念倡导和领导重视推动政策议程。三源流耦合交汇,开启政策之窗,最终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发布助推产教融合成为国家行动,推动产教融合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家行动多源流理论

    共生视角下县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实践路径研究——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

    王明洲王奕俊陈莹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呼应了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推动了区域产教融合的纵深发展。相比市域产教联合体,县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所面临的政策环境、拥有的产业基础、职教资源、多元主体的积极性调动,以及共赢互惠目标的实现等,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江苏省常熟市基于产教共生的理念,通过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构建政策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效能等路径,建立县域产教联合体,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参考。

    产教融合共生县域产教联合体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企业参与动机、行为及收益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研究

    平静王钢孙不凡
    2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探讨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动机、行为及收益之间的作用机制,对更好地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意义重大。基于对浙江省97家参与学徒制合作企业开展的结构性访谈和问卷调查,在明确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动机、行为及收益观测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假设关系模型,并采用AMOS软件对三者的关系进行模型拟合。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动机对采取的行为及收益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行为对收益以及在"动机—收益"间的中介效应不够显著;"动机—行为—收益"间的作用关系在企业规模、所有权性质、所属行业以及科研&技术人员占比等方面表现出异质性。对此建议,进一步提升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一要强化制度保障,增加企业的参与收益;二要增强校企交流,提高校企合作匹配度;三要完善合作机制,提升学徒培养质量。

    现代学徒制参与动机企业行为影响机制

    高职学生学习力问题审视:表征、实质和突破

    李思玲
    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当前高职学生学习力的"错位之困"入手,通过量化调研与质性访谈,考察高职学生学习力问题的表征、实质和突破之道。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学习力从表象上看有几个显著标签:"没什么心思主动学习""和本科孩子比较,学习能力偏弱""学习时难以抵抗诱惑""实践能力特别可以"。通过对标签背后的生成机理与实质深描,发现高职学生在学习动力上"长期效能感匮乏"与"高度兴趣依赖"凸显,学习能力上"操作性控制薄弱"与"解决问题能力突出"并存,学习毅力上"低目标感"引致"抵抗逆性",学习转化力上"实践态度"与"实践能力"相悖。据此,尝试从外部条件和内部动能为切入点,以期寻得高职学生学习力从"低人一等"到"大有可为"的突破路径。

    高职学生学习力表征实质

    新时代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动因、要义和路径

    常建文王敬杰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力资源和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全面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现实举措。在全球发展新形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国战略建设、技能型社会建设和当前我国技能人才培养亟待疏困等多重动因驱动下,科学阐释高技能人才内涵特征及培养目标、逻辑架构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基本要义,并适时提出以先进思想理论为指导,廓清高技能人才培养时空结构布局;以健全制度体系为关键点,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创新;以职业学校为主阵地,提升高技能人才早期培养质量和服务供给能力;以数字化转型为增长点,建立多功能集成的国家高技能人才中心;以深化交流合作为支撑点,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主动作为新范式等五大推进路径。

    高技能人才培养职业学校人才强国制度体系

    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理论内涵、世界意义与构建路径

    王岚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人类社会合作共赢、加强全球开放合作、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全球繁荣发展的时代选择。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属于典型的领域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领域的具体体现,其理论内涵是基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需求构建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规范性导向和交往秩序。构建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是应对世界经济下滑、对接全球劳动力市场需求、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完善全球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现实需要,意义重大。建议从理念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制度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行动共同体五个方面着力构建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

    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视阈下职业技术教师跨文化能力结构模型与运行机制——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付安莉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此背景下,学界对职业技术教师跨文化能力的系统探究却相对滞后,理论研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运用扎根理论深入探索职业技术教师的跨文化能力,识别出五个核心范畴——人类命运共同体、跨文化适应力、跨文化冲突解决力、跨文化反思力以及跨文化教与学的能力,以此构建钻石型动态多维结构模型。该模型通过基层三角的互动与稳固机制、核心理念的引领与整合机制、顶层能力的实践应用机制实现有机运行,为"一带一路"视阈下职业技术教师跨文化能力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一带一路"职业技术教师跨文化能力扎根理论结构模型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协同困境及解决策略——基于"主体—过程—结果"协同治理分析框架

    孙慧哲徐慧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开展校企合作协同治理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从协同治理主体多元、治理过程协同及治理结果持续等理论出发,构建"主体—过程—结果"协同治理分析框架,探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中存在的治理主体治理关系薄弱、治理过程运行效率低下以及治理结果评估反馈、激励和约束机制空缺等困境,提出整合治理主体关系、提高治理过程协同效率和实现治理结果持续化等路径,以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协同治理模式,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

    职业教育协同治理校企合作

    优质高职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关键行动——基于某"双高计划"院校的案例研究

    彭飞霞
    84-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质高职举办职业本科教育既源于国家政策的强劲推动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转变,也是自身多年办学内蕴能量的积淀。现实中举办职业本科教育面临着高职教育价值论层面的盲目性、本体论层面的含混性、方法论层面的非理性等困境,需要从以质量为内核的理性决策、以优创优系统培植特色、对标条件精准发力等方面抓住主动"知己"、开放"知彼"、优化"整合"三个关键行动积极破解。基于某"双高"院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案例研究,将为优质高职举办职业本科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优质高职职业本科教育院校发展规划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