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赵伟

旬刊

1004-9290

cvate1632@vip.188.com cvatezbs@163.com

010-58556724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慧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6层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ournal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一份综合性中文期刊,集政策指导性、学术理论性和应用服务于一身,是教育部指导全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是服务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主要阵地,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战线上发行量最大的国家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职业技术教育的本体功能

    谢维和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技术教育的本体功能是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思想体系中十分重要与基础性的部分,它从理论上阐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在规律与功能结构,清晰地展示了职业技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内在一致性与利益关联,分析了职业技术教育中人格教育与技术技能训练之间的一致性,阐释了职业技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技术技能的学习,还是一种文化的陶冶与生存方式的变革,由此进一步弘扬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在现实上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最广泛的社会与文化基础。职业技术教育的这种本体功能,为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更加清晰宽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取向,为全社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更加广泛和坚实的社会与文化基础,为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积极地投身于职业技术教育,以及更多的社会资源踊跃地加入职业技术教育,是非常有利的。

    职业技术教育本体功能人格教育

    ChatGPT赋能社区教育何以可行?

    宋亦芳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强势影响教育领域并得到广泛应用。社区教育作为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的教育活动,新时代正面临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泛在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一方面需要依托ChatGPT的优势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应对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关键是需要寻求ChatGPT赋能社区教育的有效策略。ChatGPT赋能社区教育有助于弥补社区师资能力短板、有助于促进社区教学资源拓展、有助于推进社区学习方式创新;同时也存在某些风险隐忧、一定知识局限和若干教学缺陷等问题。鉴于此,ChatGPT赋能社区教育可以以共生理念重构教学机制、以素养提升重塑教师能力、以制度建设强化教学规范。

    ChatGPT社区教育治理人工智能

    社区教育数字化发展:动力机制、运作逻辑与矛盾纾解——基于"教育慧邻"云课堂的案例考察

    秦森张雷
    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持续推动了社区教育的创新与转型。社区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来自"驱动力—状态—响应"综合作用,表现为由国家顶层设计与数字技术发展形成社区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驱动力,进而影响了社区教育环境与居民教育需求的状态,并促使社区教育各主体进行跨部门协同。社区教育数字化的主要运作逻辑呈现为:强调普惠便民的设计理念、组织协同联动的主体结构、整合集约优化的教育资源、重塑规范高效的行动程序。面对实践中一系列矛盾,未来仍需从"驱动力—状态—响应"三方面因素着手,增强制度设计的现实适应性,提高数字化转型的群众支持性,夯实资源支持的长久有效性,促进社区教育数字化发展"提质增效"。

    社区教育数字技术动力机制共建共享

    社区教育资源体系的系统分析:逻辑架构、运作模式与优化机制

    吴杰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源是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社区教育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信息资源、精神资源等。系统论视域下,社区教育的资源体系构成复杂且内涵丰富,是一个包括基础性资源、运行性资源和保障性资源等在内的综合性系统。加强社区教育资源体系建设,宏观层面应强化政府主导,加强资源的顶层设计;中观层面,形成内外联通机制,强化资源的信息整合;微观层面,提高队伍专业服务能力,加强资源使用的成效转化,不断优化社区教育资源体系及其运行机制。

    社区教育资源体系系统分析

    成人数字化转型需要关注的要点:计算思维——基于486名成人学习者的调查

    付睿云白庆春
    3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转型。计算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实现转型所需的关注要点,其价值包括适应数字时代的必要条件,提供理解数字化转型的模型和支撑未来学习方式的桥梁。采用CTS量表对486名成人学习者成人计算思维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习者对计算思维概念陌生,指标中算法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弱,当前计算思维融入成人计算机教育面临重视度不足、滞后性突出、边界模糊、价值比较存在偏颇等四重障碍。解决这些障碍需要探索成人计算机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从中期规划和当下行动两个层面将计算思维融入成人计算机教育,从而实现思维转型。

    数字化转型计算思维成人学习者

    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内涵实质、理论基础、构成要素

    孙琳何其彦夏光蔚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的实质内涵、理论基础,构成要素,对于加快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建设,提升职业学校核心竞争力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借鉴组织效能理论,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是指职业学校获取资源实现系统目标,达到政府、职业院校、学生、社会等多主体利益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践指向呈现出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具有较好的政策基础与实践推进。聚焦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紧扣《关于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具体要求,目前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建设提升要素框架由二个维度和十个要素内容组成。

    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内涵实质理论基础构成要素

    "如何择优?"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策略研究

    苏皑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源配置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前因条件,资源配置的逻辑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以广东高等职业院校的资源分配为研究对象,采用fsQCA模糊集定性比较研究方法,对2016-2019年广东高等职业院校资源分配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高等职业院校资源的择优分配现象,不仅在项目制资源分配的实践中存在,在单位制资源分配的实践中也存在。而且都是作为关键核心条件对资源的分配结果产生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分配的马太效应显著。未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将进入办学范式和发展模板的应用与推广阶段,要扩大"择优"范围,扩大"择优"的选择条件和依据的资源配置优化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分配择优范围择优条件

    职业教育、社会排斥与阶层流动——一个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

    张罗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在促进阶层流动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揭示其中的内在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运用广义结构方程模型(GSEM)检验职业教育、社会排斥与阶层流动之间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职业教育能显著降低阶层向上流动,社会排斥在职业教育与阶层流动作用中存在三条中介路径:一是经济排斥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经济排斥与社会福利排斥的链式中介作用;三是政治排斥与社会福利排斥的链式中介作用。此外,结果表明上述影响路径还存在城乡异质性。基于此,为促使职业教育有效提升阶层流动,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在保持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下,大力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二是破除"唯学历"的社会人才评价标准,加强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综合能力的考察与筛选;三是吸纳多元社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尤其要重视农村背景职教生的社会权利与政治教育,提升学生获取与维护权益的能力。

    职业教育社会排斥阶层流动广义结构方程模型

    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工匠人才培养:逻辑框架与实现路径

    李扬黄亚娴朱思
    74-8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驱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支撑,职业教育现代化工匠人才培养能够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有机融入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引领低碳技术创新、服务产业结构升级储备人才与科技力量。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工匠人才培养具有专业教学资源绿色化、合作办学模式集约化、实践教学活动生态化特征,可通过对接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绿色职业需求,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面向绿色低碳转型趋势,职业院校以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谱系为精神内核,以绿色教育政策嬗变历程为行动指南,以国际绿色技能经验为逻辑参鉴,形塑现代化工匠人才培养的逻辑框架。为实现现代化工匠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可立足绿色低碳转型理念,优化类型定位,健全保障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打造合作联盟;深化技术嵌入,创建教学平台。

    绿色低碳转型职业教育现代化工匠人才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中小学教师对其孩子接受职业教育意愿的差异分析

    沈有禄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有关政策及法律要求社会各界要积极营造职业教育良好发展氛围,在普职分流及民众对职业教育接受度不高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值得关注。通过对全国15 625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让其孩子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比较低,仅为27。9%,在各人口学变量间存在显著差异,学段越高的教师越不愿意让其孩子上职业院校,经济越发达的东部地区及地级市、省会地区的教师越不愿意让其孩子上职业院校,除了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水平及职称未定级的教师外,年收入水平越高及职称越高的教师越愿意让其孩子上职业院校。为此,建议:为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与职业观,很有必要要求中小学教师在平时的课程与活动中逐步渗透有关的职业启蒙教育知识,应要求初中及普通高中教师越来越多地正面向学生宣讲职业教育,让学生明白职业教育同样是适合的成长成才途径,在正面宣讲职业教育中应更多地要求男性教师及年收入水平在10万元以下中的收入越高的教师及职称越高的教师,因他们更能接受职业教育,其有利身份与地位也更容易取得学生及家长的信任与接纳。

    职业教育意愿中小学教师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