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中国执业药师协会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中国执业药师协会

张淑芳

月刊

2096-3327

zz@zhongguoyaoshi.com

010-88312157

100044

北京西城区车公庄大街9号五栋大楼B1-1001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Journal China Licensed Pharmacist
查看更多>>《中国执业药师》杂志自2003年创刊以来,秉承“合理用药,呵护公众健康”的办刊宗旨,服务于药师、医师及药学教育、科研,药品生产、流通、使用领域的技术人员,力求使杂志成为药学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水平、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例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分析

    沈亚兵孔健健唐彩娥高天明...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情况,以提高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警惕罕见的不良反应.方法:收集1例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所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病例资料,分析不良反应与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的相关性及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原因.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结果的相关性,考虑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致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大,患者经治疗后,其过敏性休克症状好转.推测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与患者个体体质差异有关.结论:对于过敏患者及体质较差的患者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时,临床医生及药师需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合理选用PPIs,加强药学监护,并警惕发生不良反应.

    艾司奥美拉唑质子泵抑制剂过敏性休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苍耳子鼻炎滴丸联合常规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于博杨屈扬芦斐尹光通...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苍耳子鼻炎滴丸联合常规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CR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6月期间于该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88例CR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头孢泊肟酯干混悬剂和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苍耳子鼻炎滴丸,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鼻炎症状总评分(TNSS)、鼻炎伴随症状总评分(TNNSS)、呼吸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呼气流量峰值(PEF)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生化指标[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嗜酸性粒细胞(EOS)、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VAS、TNSS、TNNSS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FEV1、FVC、MM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WBC、LYM、EOS、IgE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1.40%,P<0.05);治疗随访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苍耳子鼻炎滴丸联合常规治疗可有效调节CRS患儿的呼吸功能及免疫水平,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苍耳子鼻炎滴丸儿童慢性鼻窦炎呼吸功能临床疗效

    2018~2020年山东省两家三甲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金炎何宏狄佳孙运波...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2018~2020年山东省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青大附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以下简称省立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情况及耐药性.方法:采用了抗菌药物耐药性趋势监测(SMART)项目中由青大附院和省立医院提供的菌株,由SMART中心实验室鉴定菌种.使用定制药敏板通过Trek系统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并依据2022年第32版《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进行药敏判读.比较两家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总检出率、加强监护病房(ICU)和非ICU病区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以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两家医院共检出非重复革兰阴性杆菌1727株,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5.38%、20.09%、15.87%和11.41%.两家医院的ICU和非ICU病区中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显示出显著差异,表现为ICU病区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低于非ICU病区,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则高于非ICU病区的检出率(P<0.05).两家医院检出的大肠埃希菌菌株均显示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及阿米卡星和黏菌素的极低耐药率.省立医院ICU病区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对除黏菌素外的所有抗菌药物均显示出较高的耐药率,远超过青大附院,且耐药率比同一医院的非ICU病区来源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相比均显著增加.省立医院ICU病区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黏菌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的耐药率也均高于青大附院.但两家医院ICU和非ICU病区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均仅对黏菌素显示耐药.结论:青大附院和省立医院虽同位于山东省,但在医院之间、同院的ICU和非ICU病区之间,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存在差异,该结果表明有必要对院内的革兰阴性杆菌流行病学和细菌耐药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以便提供准确的抗菌药物的应用证据,以降低耐药菌传播风险.

    革兰阴性杆菌肠杆菌目细菌抗菌药物耐药加强监护病房

    基于社区医院信息六级平台的非甾体抗炎药门诊用药评价

    金蕾杨耀芳汤阳宦红梅...
    6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真实世界数据出发,分析并评价某院2个时间段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门诊患者分布特征、用药特点、用药情况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1日~2022年1月15日(A时段)与2022年12月1日~2023年1月15日(B时段)期间某院门诊使用NSAIDs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梳理总结NSAIDs的品种、使用频率、用药天数等,并整理限定日剂量(DDD),计算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及药物利用指数(DUI)等,比较2个时间段NSAIDs的应用情况,选择重点药品进行用药分析与评价.结果:A与B时段分别有5600例与10 916例患者使用NSAIDs,2个时间段各自使用13种与28种药品.尤其在B时段出现了用药品种、用药量剧增现象,其中DDDs排名前3位的是阿司匹林肠溶片(规格100mg)、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DDDs增幅居前3位的是布洛芬混悬液(929.05%)、布洛芬缓释胶囊(322.10%)、氨麻美敏片(Ⅲ)(319.92%).复方制剂的使用率上升至首位(39.22%).吲哚布芬片的DDC值最高(31.47元),阿司匹林肠溶片(规格25mg)DDC值最低(0.26元).大多数NSAIDs的DUI<1,提示该院NSAIDs使用基本合理.结论:在目标时间范围内,该院门诊NSAIDs使用基本合理.

    信息平台非甾体抗炎药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用药评价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分析

    冀桂苗张亚娟付水鸽徐浩...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47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银杏叶组、丁苯酞组、联合组,每组49例.3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常规治疗,银杏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丁苯酞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组在银杏叶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比较3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巴塞尔指数(BI)、卒中患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速度、动态阻力、外周阻力)、血清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更低(P<0.05);BI、SS-QOL评分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更高(P<0.05);外周阻力、动态阻力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更低(P<0.05);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更高(P<0.05);血清GDNF、BDNF水平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更高(P<0.05);血清GFAP、Hcy和hs-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更低(P<0.05);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银杏叶组和丁苯酞组(x2=6.019,P=0.049);3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632,P=0.729).结论: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可有效恢复AIS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与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临床疗效较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丁苯酞银杏叶提取物血流动力学血清神经营养因子

    佤族和汉族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需求量的比较: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李新蕊潘兴赵永艳张光云...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佤族和汉族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需求量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某院就诊的佤族和汉族癌痛患者病例,将汉族癌痛患者纳入对照组(n=232),佤族癌痛患者纳入观察组(n=30),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阿片类药物需求量.结果:两组患者癌痛程度均为中重度,年龄、性别、体重指数、TNM分期、初始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分、肿瘤类型、辅助用药和阿片类药物治疗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24h-阿片类药物需求量、体重-24h-阿片类药物需求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重-体表面积-24h-阿片类药物需求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结论:佤族与汉族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需求量存在差异,表现为佤族患者阿片类药物需求量少于汉族患者.

    癌痛佤族汉族阿片类药物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rs4680基因多态性

    某精神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伟杰钱东丽陈永新张瑞岭...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收集某精神专科医院160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并分析ADR的发生规律、特点和影响因素,探讨影响ADR严重程度的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20年上报的160例ADR报告.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根据患者ADR严重程度分为一般ADR组和严重ADR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精神科患者ADR严重程度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药品类别、给药途径、报告者、关联性评价以及累及系统/器官等指标与ADR严重程度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50岁、可能有关、3种及以上、口服、医生、心血管系统疾病、皮肤疾病与ADR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诊治中应实时监测ADR,控制用药风险,以降低严重ADR发生率,减少药害事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精神科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严重程度影响因素

    高血压"药"知道

    张枫艳任金妹沈毅
    97页

    疏肝理气养血方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失眠伴抑郁老年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睡眠质量和神经递质的影响

    徐明超樊书领李尽义任应国...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疏肝理气养血方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失眠伴抑郁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和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114例卒中后失眠伴抑郁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肝理气养血方.比较两组神经递质的水平[5-羟色胺(5-HT)、P物质(SP)、甘氨酸、γ-氨基丁酸],评估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差异.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5-HT、甘氨酸、γ-氨基丁酸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SP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PSQI评分、HAMD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PSQI评分、HAMD评分、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23%)高于对照组(77.19%,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疏肝理气养血方联合氢溴酸西酞普兰可有效改善卒中后失眠伴抑郁老年患者的抑郁和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调节神经递质的表达,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疏肝理气养血方氢溴酸西酞普兰抑郁卒中失眠神经递质

    中药熏洗剂致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游正琴高增杰王俪瓯汪石丽...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剂致皮肤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临床表现,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熏洗剂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于某院骨内科5个治疗病区住院期间使用中药熏洗剂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ADR的发生情况、症状出现时间、临床表现及转归等,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该院骨内科5个治疗病区住院期间使用中药熏洗剂治疗的患者共2894例,其中75例(2.59%)患者发生了ADR,且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患者开始使用中药熏洗剂至出现ADR症状的最短时间为用药后6h,最长时间为用药第4天,中位时间为2.3天.出现单纯皮疹者31例,皮疹合并皮肤瘙痒者39例,皮肤破溃者5例,未发生严重ADR,经停用中药熏洗剂和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结论:中药熏洗剂易引起皮肤ADR,在使用前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病情,筛选、排查发生过敏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并加强对中药熏洗剂致ADR的监测和预防.

    中药熏洗剂皮肤不良反应安全用药警戒中药安全性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