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杨建宇

半月刊

1672-2779

tougao@zyyycjy.com;zhongyuan@ichinamd.com

010-57289308、010-57289309

100031

北京市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Journal 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
查看更多>>本刊是目前国内外惟一公开发行的远程教育刊物。集导向性、学术性、研究性、应用性为一体,是面向中医药人员,面向中医药远程教育。面向中医药临床实际,面向中医药对外交流的权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针刺治疗偏头痛的选穴规律

    蒲永乐邱连利张普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近5年针刺治疗偏头痛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CNKI、VIP、WANFANG数据库2017年1月1日-2022年7月3日针灸(含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相关文献,提取其中的穴位组成.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的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功能,统计不同穴位使用频率并分析穴位配伍规律及关联、聚类效果.结果 纳入文献共66篇,筛选穴位处方107首,涉及穴位114个.其中使用频次>20次的穴位共13个,包括风池、率谷、太阳等;使用频次>1次的穴位归经以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为主,穴位分布以头颈部及四肢部为主.常用穴位配伍9个,以率谷-风池支持度最高,聚类为3时效果较好.结论 偏头痛的配穴注重远近、阴阳、上下相结合,运用远近、表里经等经典配穴原则,达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

    偏头痛针刺疗法选穴规律数据挖掘

    2021年中国居民中医药科普需求调查研究

    周培培李拓郭继华沈潜...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全国各地居民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及对中医药科普的需求情况,根据中医药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相关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于2021年10月-12月对全国常住人口进行调查,调查主题以我国居民对中医药总体认知、中医药内容需求、中医药内容获取方式、中医药科普现存问题、中医药科普发展建议的5方面为主.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868份,其中86.37%(5068/5868)的受访者会使用中医方法保健养生,70.89%(4160/5868)更倾向于传统线下科普形式,61.15%(3588/5868)认为中医药科普信息广告包装太多、难辨真伪.结论 做好中医药科普工作不仅要丰富科普内容,更要保证科普知识的权威科学,实现大众需求和中医药科普服务的精准对接.

    中医药学科普中国居民调查研究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中央型气道恶性肿瘤中医证候研究

    王林洋余祥丰王金娥崔植芳...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央型气道恶性肿瘤的中医证候特点,探索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收集298例中央型气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证候要素判定标准,确定此病中医证候要素特点;再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条目进行聚类分析,探索此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中央型气道恶性肿瘤的证候要素主要为痰浊、气虚、痰热、血瘀和湿热.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其中医分型以痰热初起证占比(35.6%)最多,其余依次为痰热兼有肺肾气虚证(33.6%)、脾肾阳虚证(5.3%)、寒湿兼有瘀血证(4.0%).结论 中央型气道恶性肿瘤的病位主要在肺,病性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临床辨证可分为痰热初起证、痰热兼有肺肾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寒湿兼有瘀血证,其中以痰热初起证、痰热兼有肺肾气虚证占比较高.

    痰核中央型气道恶性肿瘤中医证候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健脾息风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范继雯沈满阳李智全葛来安...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研究健脾息风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上,对健脾息风汤进行活性成分和预测;利用3个数据库,搜索IBS-D的相关靶点.挑选二者共同靶点,进行化合物-疾病共同靶点蛋白相互分析,再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出共同靶点152个.将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主要通路.结论 健脾息风汤中的活性成分槲皮素等,通过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等,作用于IL-6等靶点,体现了该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IBS-D的特点.

    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健脾息风汤肠易激综合征信号通路作用机制

    双柏凝胶贴膏基质配方的优选研究

    翁佳燕周艳吴启端黄晓冰...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选双柏凝胶贴膏的基质配方.方法 使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法,以涂布相关指标、成型相关指标、初黏力情况、持黏力表现和剥离强度作为评价依据,确定双柏凝胶贴膏的基质配方及其成型工艺.结果 在此实验中,双柏凝胶贴膏的优选基质配方是聚丙烯酸钠(NP-700):卡波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浸膏量=200:20:20:260.结论 采用此基质配方制作的双柏凝胶贴膏,其膏体的完整性及色泽均匀度良好,黏弹性良好,剥离基本无残留,膏体的载药量大,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双柏凝胶贴膏正交实验基质配方

    壮医经筋针刺联合壮药解毒止痛液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毒蕴结证临床观察

    肖敬唐萍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壮医经筋针刺联合壮药解毒止痛液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A)湿毒蕴结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使用壮医经筋针刺联合壮药解毒止痛液治疗,对照组则单独口服氯诺昔康分散片治疗,均以7 d为1个疗程,持续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优于对照组的80.00%(24/3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hs-CRP、IL-6表达水平均下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壮医经筋针刺联合壮药解毒止痛液治疗GA湿毒蕴结证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降低患者hs-CRP、IL-6表达水平.这可能是该疗法的作用机制之一.

    痛风性关节炎湿毒蕴结证解毒止痛液经筋针刺疗法壮医药

    长蛇灸改善阳虚体质人群的质量评分及适宜体表温度研究

    杨艳莎邓陈英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长蛇灸对改善阳虚体质人群质量评分的效果,探索其干预阳虚体质的适宜体表温度.方法 将90例阳虚体质患者随机分为督脉长蛇灸组、膀胱经长蛇灸组、红外线组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阳虚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长蛇灸组使用温度记录仪记录施灸时体表温度并分析其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三组阳虚质量评分均较前降低,且督脉长蛇灸组最优(P<0.05)o督脉长蛇灸组总有效率为80.00%(24/30),高于膀胱经长蛇灸组的53.33%(16/30)、红外线组的30.00%(9/30)(P<0.05).膀胱长蛇灸组经治疗总有效者的体表温度高于无效者(P<0.05).督脉长蛇灸组患者体表感知的热痛温度、耐受温度明显高于膀胱经长蛇灸组(P<0.05).结论 长蛇灸可有效改善阳虚体质,以督脉长蛇灸效果最好;灸效与体表温度呈正相关,但不是温度越高疗效越好,而是在患者适宜温度与耐受温度间,有一个稍高于体温的最佳温度阈值.

    长蛇灸督脉阳虚体质体表温度

    扶正补土皮内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观察

    徐臻李思娜余金银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扶正补土皮内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62例卒中后SHS Ⅰ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试验组则实施扶正补土皮内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运用简式Fugl-Meyer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手部水肿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情况及手部水肿程度,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简式Fugl-Meyer评分、VAS评分、水肿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28/31),高于对照组的67.74%(21/31)(P<0.05).结论 扶正补土皮内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SHS Ⅰ期患者的肩部疼痛及水肿程度并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痹证肩手综合征脑卒中皮内针康复训练扶正补土

    肌内效贴配合理筋治疗肩部骨折术后上肢肿胀临床观察

    龙海云邓昌茂熊伟朱满华...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配合中医理筋手法缓解肩部骨折术后上肢肿胀的效果.方法 将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于2020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8例肩部骨折术后上肢肿胀患者纳入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肌内效贴贴扎配合中医理筋手法治疗)、对照组1(肌内效贴贴扎治疗)与对照组2(绝对卧床无任何治疗),各组均为26例.2周后,评估三组情况,包括临床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症状缓解效果.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100.00%(26/26)高于对照组1的84.62%(22/26)和对照组2的61.54%(16/26)(P<0.05);试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1、对照组2低(P<0.05);试验组症状缓解效果为优的占比61.54%(16/26),高于对照组1的30.77%(8/26)和对照组2的7.69%(2/26)(P<0.05).结论 肌内效贴配合中医理筋手法能够有效改善肩部骨折术后上肢肿胀,减轻患者疼痛,促进相关症状的缓解,应用价值确切.

    理筋肩部骨折术上肢肿胀肌内效贴疼痛

    益肾壮骨活血方联合针刀疗法治疗髌骨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叶青华张一沛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髌骨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益肾壮骨活血方联合针刀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髌骨骨性关节炎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方法分别为常规西医治疗、益肾壮骨活血方联合针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WOMAC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髌骨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益肾壮骨活血方与针刀联合治疗效果较显著,不仅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还能改善关节功能,临床可进一步推广.

    骨痹髌骨骨性关节炎益肾壮骨活血方针刀疗法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