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智慧健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智慧健康
智慧健康

旬刊

智慧健康/Journal Smaaart Healthca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系统的构建与运用效果分析

    万廷会林艳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系统的构建与运用效果。方法 2020年6-12月未实施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系统,2021年1-6月实施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系统,对实施前后的286台手术进行效果分析。结果 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系统实施以后,所有手术用高值耗材整合由手术室高值耗材二级库统一专人管理,巡回护士外出领取高值耗材的频率大大降低,每月漏收费频次和金额降低;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系统的构建与运用,可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系统构建运用效果

    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情况及健康素养的影响

    欧娟
    133-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情况及健康素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效能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MSE)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护理干预用于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可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效能,采用针对性的阶段护理配合患者依从性曲线变化,达到最优的护理目的和效率。

    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阶段性护理脑梗死健康素养认知功能

    产房风险评估运用于产房护理中对分娩与护理满意度影响分析

    朱秀丽王伟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产房护理中产房风险评估的运用在分娩与护理满意度中的作用表现。方法 整理2022年整年接收的产妇资料,从中选择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手段,将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产房风险评估,对两组产程、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时间长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三产程的时间大致相同,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科护理过程中,采用产房风险评估进行护理,根据产妇具体状况进行分娩风险评估,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的顺利进行,确保产妇与婴儿的健康和安全,提升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产房护理产房风险评估分娩满意度

    多维化个体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影响分析

    邱晔
    140-14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分析多维化个体护理模式对其生活质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诊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顺序为分组标准,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多维化个体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不良事件及遵医行为等指标作出详细分析,比对组间数据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得分对照组患者显著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在遵医行为方面的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的遵医行为相比护理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科学饮食、合理运动、规范服药各项得分,显著比对照组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多维化个体护理策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遵医配合度,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并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实践推广应用。

    多维化个体护理模式冠心病生活质量不良事件

    ICU接收新患者重症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康利琴赵卉张颖惠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ICU接收新患者重症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专家小组,讨论并制定接收新患者的重症模式,比较使用该模式前后接收新患者的交接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交接科室之间的满意度。结果 应用新模式后双方交接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交接科室之间的满意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接收新患者重症模式,有助于缩短交接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科室间满意度。

    ICU接收新患者重症模式

    胸腔镜下实行肺癌根治术的精细化护理价值

    高艳香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精细化护理干预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9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110例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负性心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失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中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手术中的失血量,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

    精细化护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负性心理并发症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结合环节式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金燕王淑汝邓洁连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结合环节式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为观察组(n=52例),行常规护理;双数为对照组(n=52例),在观察组基础上加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结合环节式健康教育。对干预前后两组肢体功能(上下肢FMA评分)、生活质量(WHOQOL-BREF评分)水平变化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干预30d后,观察组上、下肢FMA评分升高,且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d后,观察组生理、心理各维度WHOQOL-BREF评分升高,且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脑梗死患者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结合环节式健康教育,可促进上下肢体功能的恢复,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环节式健康教育脑梗死肢体功能生活质量

    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在发热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李洋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在发热门诊患者中实施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本院发热门诊11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开展规范化护理,对比两组的运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发热门诊患者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能够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缓解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发热门诊应用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郑香香黄洁林锦芝
    15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进行比较。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两组共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可以帮助其缓解骨折所引起的疼痛,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以及减少压疮、感染等情况发生。

    股骨粗隆骨折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老年

    分析绩效管理用于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价值

    朱雅琪
    15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管理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96名护理人员参与研究,以绩效管理应用前后时间划分,实施前(2020年1月—2021年6月)应用常规护理管理,实施后(2021年7月—2023年1月)应用绩效管理,同期纳入460例患者参与问卷调查,绩效管理实施前后各230例。对比实施绩效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岗位胜任能力、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投诉情况。结果 实施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及岗位胜任能力较实施前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护理投诉率低于实施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绩效管理对激发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其岗位胜任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还能够有效保障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而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有效减少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

    医院绩效管理护理管理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