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智慧健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智慧健康
智慧健康

旬刊

智慧健康/Journal Smaaart Healthca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白宇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介入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狭窄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比对组间数据存在的差异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d(舒张末期流速)、Vs(收缩期峰流速)及血管狭窄率相比区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d、Vs及血管狭窄率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相比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相比,组间数据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更低,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临床应用神经介入治疗的效果最为理想,对患者的血管狭窄情况起到明显改善作用,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相对较少,值得推广。

    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狭窄

    支气管肺泡灌洗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肺功能的影响

    曾志雄李军王盛龙
    84-8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1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支气管肺泡灌洗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的变化、肺功能的变化以及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人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和PEF明显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辅助治疗能有效缓解机体的炎症情况,从而促进病情转归。

    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支气管肺泡灌洗炎症因子肺功能

    盆底肌痉挛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方案探究

    查静娴顾晓霞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盆底肌痉挛综合征属于一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盆底疼痛、排便费力等,与盆底横纹肌与平滑肌的痉挛有关,由于盆底肌肉的反常收缩,使得松弛功能减弱从而增加患者疼痛程度。当前临床主要治疗方式为生物反馈疗法,本文结合其病理机制分别对手术治疗及生物反馈疗法、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经颅微电流刺激等非手术方式进行了探讨,从而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盆底肌痉挛综合征治疗生物反馈疗法

    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行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高月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中风后尿失禁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抽签随机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尿失禁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手段及通过按摩穴位训练、提肛肌等方式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针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排尿次数、尿失禁的严重程度。结果 经过相关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候积分、排尿次数均明显降低,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失禁严重程度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展开中医针灸治疗能够明显提升疗效,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病情,还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推广。

    中风尿失禁中医针灸临床疗效

    重症肺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预测价值

    谷小宝谢永鹏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本院接诊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40例)和非重症组(40例),同时选取前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三组患者血液中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进行检验,探究不同严重程度患者淋巴细胞水平和细胞因子水平差异。结果 在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比中,重症组患者CD3+水平低于非重症组。同时,上述两组患者淋巴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胞因子水平对比中,重症组患者和非重症组患者水平较对照组患者细胞水平因子更高,此外,重症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可以有效评估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重症肺炎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预测价值

    临床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AST、GPT、LDH、K+的影响

    郭章平田田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临床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钾离子(K+)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部收治的健康体检者共计80例,时间跨度为2020年1月—2023年2月,将受检者血液标本分成2份,分别进行常规生化检测与引发溶血后的生化检测,对两种不同血清标本天门冬氨酸氨基、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钾离子、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血糖、血尿酸、总胆红素生化指标检测值进行对比观察,随后把标本血清溶血后再测定上述生化指标,分析溶血前后检验结果。结果 在溶血标本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值、谷丙转氨酶检测值、乳酸脱氢酶检测值、钾离子检测值、总胆固醇检测值,相较于非溶血标本明显偏高,且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与非溶血标本相比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溶血容易造成生化检验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钾离子、总胆固醇以及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出现异常,运用血清血红蛋白浓度校对,有较高的运用价值,可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溶血生化检验结果影响

    HER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分析

    黄新李莉邹前卫姚君秀...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疾病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的表达及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12月在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医院接受诊疗的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利用免疫组化法对HER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统计比较阳性检出率。另外结合观察组患者病理学分级、年龄分布、肿瘤直径等信息比较HER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HER2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学分级高级别患者HER2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低级别患者(P<0。05),不同年龄患者HER2蛋白表达阳性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肿瘤直径超过2。0cm患者HER2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不足2。0cm患者(P<0。05)。结论 通过检验HER2蛋白表达阳性率可用于临床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疾病,且患者病理分级、肿瘤直径对HER2表达有直接影响,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值得运用推广。

    HER2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黏膜组织表达临床分析

    黄芪槐花散颗粒剂+肠内营养(EN)治疗方案在环状混合痔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研究

    冷明敏徐征欧阳暂曾锐...
    107-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黄芪槐花散颗粒剂+肠内营养(EN)治疗方案在环状混合痔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自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2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进行临床实践研究,采用双色球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20例/组,对照组术前及术后正常饮食,实验组术前口服EN,术后口服黄芪槐花散颗粒剂+EN,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水平、切口疼痛程度评分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水平、切口疼痛程度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第2~6d切口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长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槐花散颗粒剂+EN治疗方案在环状混合痔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黄芪槐花散颗粒剂肠内营养环状混合痔围手术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ELISA检测及化学发光法检测的诊断价值

    黎群连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探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HBV)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20年6月—2023年4月收治的3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的血标本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300例非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的血标本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HBV的ELISA检测及化学发光法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化学发光法对HBV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0。998,平均批内变异系数2。98%,批间变异系数4。20%,优于ELISA检测的平均批内变异系数6。27%及平均批间变异系数7。74%;化学发光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2。5ng/mL,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最低检出浓度为25ng/mL,化学发光法灵敏度优于ELISA检测法。ELISA检测阳性率明显低于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阴性率高于化学发光法。结论 化学发光法有利于早期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较ELISA检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乙型肝炎病毒(HBV)ELISA检测化学发光法

    粪便隐血及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在诊断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结果分析

    梁嘉琪袁静铟赖玉虹钟展图...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粪便隐血及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在诊断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康复医院接诊的疑似结直肠癌患者100例,对所有就诊患者进行粪便隐血、肿瘤标志物检验及联合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确诊者95例,确诊结直肠癌患者的CA24-2、CA19-9、CEA水平相比未确诊人群均明显更高(P<0。05);联合检测检出率、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8。00%、98。41%、97。30%,联合检验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单一检验方式(P<0。05)。结论 粪便隐血及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方式相比单一检验,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果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粪便隐血联合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