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智慧健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智慧健康
智慧健康

旬刊

智慧健康/Journal Smaaart Healthca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脊柱创伤患者临床安全性探讨

    周永进徐桂娟魏爱淳杨波...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脊柱创伤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82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常规组(行传统手术)与微创组(行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每组91例,比较两种手术临床安全性。结果 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微创组治疗满意度远远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采用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脊柱创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创伤较小,缩短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满意度较高。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脊柱创伤截瘫

    立德树人视域下肿瘤学概论整合课中思政建设的研究

    曲修胜于海波薛晴李雨轩...
    157-160,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特征和目标,而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可以凭借思政教育这种方式来实现。肿瘤学概论整合课从立德树人角度出发,把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这种协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思政与德育教育;为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开辟了新思路和新途径。本研究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位回归,促进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有效融合,培养出"德医双馨"的医学专业人才,并推广落实了教育的本质——立德树人,达到了预期的理想教学效果。

    立德树人肿瘤学概论教学改革思政教育

    高职学校护理专业医学基础实验室规范化建设研究

    焦迪李永宁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高职学校护理专业医学基础实验室规范化建设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高职护理专业学生20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基础实验室规范化建设与护理专业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实验室质量管理、护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相关性。结果 2018-2022年护理专业规范化建设医学基础实验室与学生自我规划、时间管理、资源管理、环境管理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2018-2022年护理专业规范化建设医学基础实验室与实验室安全、仪器设备、环境卫生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2018-2022年护理专业规范化建设医学基础实验室与学生实践操作成绩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在高职学校护理专业规范化建设医学基础实验室,可有效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素质,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护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高职学校护理专业医学基础实验室规范化建设

    医学生就业引导策略研究

    陈莉吴海霞
    16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医学生作为特殊的毕业生群体,他们的高质量就业,不仅关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更关乎"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实现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稳定。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某医学院校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医学生的就业特点,包括升学率提高、就业单位性质趋向公办事业单位、就业地域趋向毕业地域集中等,探索通过国家及地方就业政策扶持、生涯规划系列课程优化、困难就业群体精准帮扶等方法,优化医学生的就业引导策略。

    医学生就业引导策略

    3D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教学中的应用

    劳明武刘思景
    169-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将3D打印模型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教学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在本院及联合培养基地进行外科专业的规范化培训的学员5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实验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其中,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教学方法,即通过普通的训练模型及真实手术案例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教学;实验教学组通过采集患者的MRI、CT数据,经数字医学技术设计、并由3D打印技术制作与患者个性化高精度、高仿真的脊柱模型。对比分析两组学员的教学课时、理论知晓率、操作正确率、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实验教学组的教学课时短于传统方法组,实验教学组的理论知晓率、操作正确率、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均高24于传统方法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3D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3D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教学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产科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李兴亭蒲春容陈蕾张娜...
    17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产科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德阳市人民医院产科实习护生66名为研究对象。应用目的抽样法,将2021年1-6月入科的实习护生定义为对照组(33名),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将2021年7-12月入科的实习护生定义为试验组(33名),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实习护生教学后的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成绩、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 教学后,试验组的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操作技能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产科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很高,可以帮助实习护生在短时间内夯实理论知识,锻炼专业技能,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对实习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起到积极促进性培养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产科实习护生教学

    叙事性带教模式在精神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吴学锋
    177-180,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叙事性带教模式在精神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精神心理科2020年5月—2023年4月实习的42名临床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教学模式与叙事性带教模式。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结果 根据数据分析,观察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教学评价、教学质量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精神科临床带教中,采用叙事性带教模式能够更好地改善实习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学习不积极、兴趣不高、学习内容不理解等问题,更好地为实习生提供一个充满兴趣、理解快的学习环境,也能够为实习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叙事性带教模式精神科临床带教

    3D打印模型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何伟平何树荣廖志强杨耿华...
    18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骨科临床教学中采取3D打印模型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3名本院骨科实习生,采取单双号法分组,探讨组采用3D打印模型技术教学,参比组利用常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理论成绩优良率、实践能力优良率、自我能力优良率、教学满意度。结果 探讨组理论成绩优良率相比参比组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讨组实践能力优良率对比参比组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讨组自我能力优良率相比于参比组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讨组教学满意度相比参比组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3D打印模型技术教学整体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实践能力提高。

    骨科3D打印模型临床教学自我能力

    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应激与应对策略研究

    程明雪张琳张长敏
    185-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压力源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描述性方式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本院急诊科工作的112名护士,发放问卷调查其一般资料、压力源量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应对量表,以发现急诊护士心理问题,寻求有效应对策略。结果 ①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包括护理工作与专业、工作量与时间分配、工作环境与资源、患者护理以及管理与人际关系共五方面;②急诊护士由于压力过大易出现抑郁、强迫、焦虑、恐惧以及心理疾病;③针对急诊护士的心理问题,实施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后,发生不良心理问题情况明显降低,与实施应对策略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能够有效减轻急诊护士压力,缓解由于应激源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促进身心健康;应积极采取有效应对策略,构建科室支持系统,以减轻压力,促进急诊护士健康发展。

    急诊科职业应激心理问题负性情绪应对策略

    早期康复护理对控制急性脑血栓患者残疾率及神经损伤程度的作用分析

    张亚菲
    18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残疾率、神经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分成参照组(n=30,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0,早期康复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残疾率、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的情况,降低残疾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残疾率神经损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