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兽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兽药杂志
中国兽药杂志

刘业兵

月刊

1002-1280

zgsy@vip.163.com

010-62103602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8号

中国兽药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Dru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级兽药专业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本刊创刊于1955年,1991年始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宣传国家的兽医药品工作方针、政策,传播兽药知识,推广兽药科技成果,介绍兽药检测新方法、新工艺,交流兽药管理、经营经验,服务于从事兽药管理、研究、检测、教学、生产等方面工作人员为宗旨,集政策性、学术性、指导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本刊辟有药事与管理、兽药GMP、研究报告、检测技术、疗效试验、畜产品安全、综述、生产工艺、经验交流、兽药知识、质量监督、国内外兽药信息等栏目,内容丰富,选材严谨,实用性强。特别适合于从事药政管理、兽药研究开发、兽药生产、检验、经营、使用、教学等专业技术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来源白色念珠菌的基因型及耐药性分析

    迟灵芝毛红彦李婧王洪利...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来源白色念珠菌的基因型及耐药性情况,试验对患病鸡、鸭、鹅进行白色念珠菌的分离,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分离株的25S rDNA分析其基因型,用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等对分离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从鸡、鸭、鹅中分离得到三株白色念珠菌CaJ、CaY和CaE,其基因型分别为 A型、A型和B型,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三株分离株对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敏感性,但对其它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说明部分药物临床中可能使用过多,来自不同家禽的白色念珠菌在耐药性方面有所不同.

    白色念珠菌基因型耐药性分离抗真菌药物

    小样本量下浙江省猪鸡源肠球菌对停、限用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分布变迁的追踪分析

    周炜沈红霞陈洁周芷锦...
    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追踪了解浙江省猪鸡源肠球菌对停、限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变化趋势,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2019-2023 年间浙江省40 家猪鸡养殖场的肠球菌耐药性进行了持续跟踪监测.在小样本量条件下,基于MIC分布曲线、MIC50和耐药系数方法,评估了这些肠球菌对吉他霉素、黄霉素、恩拉霉素、那西肽、维吉尼亚霉素、杆菌肽和氧氟沙星 7 种停、限用抗菌药的最小抑菌浓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鸡源和猪源肠球菌对杆菌肽的耐受水平下降趋势明显;对吉他霉素、黄霉素和恩拉霉素的耐受水平总体呈下行趋势,其中吉他霉素和黄霉素表现为先升后降,恩拉霉素则表现为先降后升;对那西肽、维吉尼亚霉素均相对较为敏感,但低浓度MIC值的菌株略有增多;对氧氟沙星呈现出物种差异,鸡源肠球菌相对较为敏感,且耐受水平有进一步下行的趋势,猪源肠球菌对氧氟沙星耐受水平相对较高,且中等浓度MIC值菌株数于2022 年出现较大幅度上升.

    小样本量追踪分析肠球菌抗菌药最小抑菌浓度分布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动物尿液中48种兴奋剂

    贾寒冰冯瑞雪王苑桃何亚琴...
    1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同时检测动物尿液中β2-激动剂类、β-阻断剂类、利尿剂类、糖皮质激素类、蛋白同化制剂类等 48 种兴奋剂的检测方法.样品经1%甲酸乙腈提取,加氯化钠使其分层后,40℃下氮气吹干,乙腈水溶液(V/V,5∶5,含0.1%甲酸)复溶,采用C18色谱柱分离,用电喷雾正(ESI+)负(ESI-)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检测分析,单点内标或外标法进行定量.克仑特罗等48 种兴奋剂能实现很好的分离,重复性良好,加标水平为定量限时,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在60%~1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0%~19.3%.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已应用于实验室常规兴奋剂检测,为保障体育赛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动物尿液兴奋剂

    催情散中总多糖、总黄酮及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高馨王婉莹华永丽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催情散中总多糖、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并建立同时测定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有效成分含量方法,为催情散的质量控制提供全面的依据.运用比色法测定催情散中总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催情散中主要成分并测定其含量.不同生产厂家的催情散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催情散中总多糖平均含量为3.35%,总黄酮平均含量为 1.30%,催情散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 和淫羊藿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137%、0.0131%、0.1106%、0.0764%.建立了催情散中总多糖、总黄酮及4 种活性成分测定方法,此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以作为催情散质量控制的标准.

    催情散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马度米星铵对成肌细胞转录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陈新刘畅张雨梅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马度米星铵对成肌细胞基因表达和超微结构的影响.马度米星铵处理C2C12 细胞后,于细胞实时分析仪中记录细胞生长情况;利用Illumina HiSeq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空泡情况并拍照;透射电镜下观察拍照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马度米星铵抑制C2C12 细胞生长,呈浓度和时间相关性;1μM马度米星铵处理细胞8h后,差异表达基因共2450 个,其中下调基因为1411 个,上调基因1039 个;基因本体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空泡、DNA修复、转移酶活性正调控等;细胞内空泡显著增加;1μM马度米星铵处理细胞24h后,细胞器明显肿胀、线粒体嵴结构髓样变、粗面内质网表面附着核糖体脱颗粒.由此可知,马度米星铵体外可诱导C2C12 细胞空泡化,破坏细胞器结构,抑制细胞生长,从而导致其骨骼肌成肌细胞毒性作用,干预细胞空泡化是预防和治疗马度米星铵中毒的重要途径.

    马度米星铵转录组空泡超微结构成肌细胞

    卡洛芬注射液辅助治疗牛细菌性呼吸疾病的疗效研究

    刘静王玉欣宋婷婷耿智霞...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卡洛芬注射液与泰拉霉素注射液联用治疗牛呼吸道疾病(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BRD)的效果,并确定合理的给药剂量,试验选择 64 头患呼吸道疾病的牛,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 头,其中A组皮下注射给予泰拉霉素注射液(推荐剂量2.5 mg/kg·bw),同时肌内注射给予卡洛芬注射液(II期临床试验确认剂量1.4 mg/kg·bw);B组只皮下注射给予泰拉霉素注射液(推荐剂量2.5 mg/kg·bw).所有试验牛各种药均只给予1 次.试验期间观察记录各组牛的临床症状,并对其进行评分;通过对各试验牛的炎症因子、致病菌、特定病原抗原/抗体的检测,评价卡洛芬注射液对牛呼吸道疾病的辅助治疗效果.试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单独使用泰拉霉素注射液,卡洛芬注射液与泰拉霉素注射液联用治疗BRD可以在更短时间内消除牛体内病原菌感染带来的炎症反应;泰拉霉素注射液单独使用或与卡洛芬注射液联用治疗BRD,给药3d病牛的血清PCT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药联用的下降速度更加显著(P<0.05).结果表明,临床上推荐卡洛芬注射液与泰拉霉素注射液联用,皮下注射,一次量为 1.4 mg/kg·bw,可有效辅助治疗牛呼吸道疾病.

    卡洛芬牛呼吸道疾病临床疗效

    新疆一枝蒿口服液的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杨丹妮李菁菁李明月于沁田...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新疆一枝蒿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新疆一枝蒿中的总黄酮,经单因素、响应面试验获取最佳的制备工艺参数,并通过薄层层析与含量限度测定对新疆一枝蒿口服液建立初步的质量控制.结果表明:新疆一枝蒿最佳制备工艺为料液比1∶14,煎煮时间为1.5 h,醇沉浓度为50%.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含量限度测定黄酮含量范围在28.67~29.59 mg/mL,平均值为29.10 mg/mL,最低限度为23.28 mg/mL.

    新疆一枝蒿口服液总黄酮最佳制备工艺

    烯丙孕素片的制备及质量研究

    黄虎邓衡露程怀灵侯永敏...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烯丙孕素片的制备及质量进行研究.以药物的崩解时限和溶出度为主要指标,应用正交设计法对其处方进行优化,制备一种延缓崩解开始时间的烯丙孕素片,以适应不同猪场和环境的湿法饲喂需求.考察烯丙孕素片的外观性状、硬度、片重差异、脆碎度、崩解时限、溶出度、含量测定等,重点对烯丙孕素片的溶出度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烯丙孕素片外观性状、硬度、片重差异、脆碎度、崩解时限、溶出度、含量测定等结果符合要求,含量测定为标示量的 90.0%~105.0%.崩解时限和溶出度结果表明,烯丙孕素片在遇水后7~15 min全部崩解完毕,溶出度大于90%.研究所得烯丙孕素片的崩解时限延长了5~10 min,且溶出度和含量均达标.由此确定研制的烯丙孕素片处方工艺可行,质量可控,符合拟定的质量标准.

    烯丙孕素片崩解时限溶出度质量研究

    羊口疮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张嘉雯周祉玉朱真杜吉革...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引起的嗜上皮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在国内外均有流行,对养羊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对羊口疮的防治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羊口疮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鉴定、病毒中和试验(VNT)、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免疫荧光试验(IFA)、琼脂扩散试验(ATD)、蛋白质印迹法(WB)、侧流免疫层析测定法(LFI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等.本文概述了ORFV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为快速、准确的诊断ORFV提供依据.

    羊传染性脓疱皮炎人畜共患病实验室检测方法

    非洲猪瘟病毒入胞过程相关蛋白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宋新宇夏应菊刘业兵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非洲猪瘟的病原,可引发家猪和野猪急性、出血性死亡,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ASFV是囊膜病毒,其囊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可能是影响病毒入侵和细胞嗜性的重要因素.病毒入胞是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步,通常是通过细胞表面特定的分子与病毒蛋白相结合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以ASFV入胞过程的病毒蛋白或宿主因子为靶点或可有效抑制ASFV的复制.从ASFV入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囊膜蛋白出发,了解ASFV的入胞分子机制,为ASFV入胞深入研究以及治疗性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非洲猪瘟病毒囊膜蛋白病毒入胞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