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转化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转化医学杂志
海军总医院
转化医学杂志

海军总医院

双月刊

2095-3097

zhuanhuayixue@sina.com

010-66958503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6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信息科

转化医学杂志/Journal Translational Medicine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转化医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批的国内转化医学研究领域内的专业性期刊(CN 10-1042/R,ISSN 2095-3097),双月刊,每双月20日出刊。本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主办,空军军医大学陈志南院士任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田光主任担任本刊主编,采用同行评议评审论文,面向全国各级医务工作者。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影响重症肺炎儿童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唐羽帆刘静薛萌赵珊...
    313-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影响重症肺炎患儿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潍坊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130例重症肺炎患儿,按照是否于院内死亡分为生存组(95例)和院内死亡组(35例).收集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症肺炎患儿院内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绘制Nomogram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内部验证和效能评估,对该模型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 纳入研究的130例患儿中有35例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CRP)(OR=1.206)、降钙素原(PCT)(OR=12.975)、乳酸脱氢酶(LDH)(OR=1.010)、凝血酶原时间(PT)(OR=1.800)、D-二聚体(D-D)(OR=5.072)是重症肺炎患儿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内部验证结果示,重症肺炎患儿院内死亡Nomogram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940(95%CI:0.903~0.977),敏感度97.14%,特异度为78.95%,截断值为0.18,约登指数为0.76.结论 CRP、PCT、LDH、PT、D-D为重症肺炎儿童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此绘制的Nomogram预测模型能够简洁、直观地为重症肺炎儿童提供个体化的风险预测,具有较好的临床效能.

    儿童重症肺炎死亡Logistic模型ROC曲线曲线下面积

    血清sICAM-1和CysC与缺血性卒中并发脑微出血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疗效的关系

    曹迅谢艳
    318-32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胱抑素(Cys)C与缺血性卒中并发脑微出血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卒中并发脑微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抗血小板治疗结果分为转归良好组(66例)和转归不佳组(24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sICAM-1、CysC水平,分析血清sICAM-1、CysC水平与脑微出血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估血清sICAM-1、CysC对缺血性卒中并发脑微出血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转归不佳组血清sICAM-1、CysC水平高于转归良好组(P<0.05).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的血清sICAM-1、CysC水平依次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ICAM-1、CysC水平二者与脑微出血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CAM-1、CysC单一及二者联合预测缺血性中并发脑微出血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2、0.779、0.873.结论 缺血性卒中并发脑微出血患者血清sICAM-1、CysC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可用于预测抗血小板治疗效果.

    缺血性卒中脑微出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胱抑素C抗血小板治疗ROC曲线曲线下面积数据相关性

    CTA定量分析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卒中斑块特征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

    李巧巧敬文斌杨帆杨志...
    323-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CT血管造影(CTA)定量分析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性卒中患者动脉斑块特征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入院的130例MCA闭塞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A检查,定量分析患者动脉斑块特征,并评估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然后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和侧支循环良好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情况及动脉斑块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CA闭塞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与动脉斑块特征主要参数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动脉斑块特征主要参数对MCA闭塞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评估价值.结果 130例患者均按要求完成CTA检查,其中侧支循环不良37例,侧支循环良好93例.侧支循环不良组斑块长度、斑块负荷、偏心指数、脂质成分体积均大于侧支循环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负荷、偏心指数、脂质成分体积是MCA闭塞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P<0.05).当MCA闭塞性卒中斑块负荷、偏心指数、脂质成分体积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8.295%、4.965、343.245 mm3时,评估侧支循环的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均>0.75(P<0.05).结论 MCA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与斑块特征密切相关,尤其是斑块负荷、偏心指数及脂质成分体积.通过CTA定量分析这些斑块特征,可有效评估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

    梗死,大脑中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侧支循环预测ROC曲线曲线下面积Logistic模型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董飒贾海燕杨尚洁刘立平...
    329-33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及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IDP患者53例(IDP组)和乳腺癌患者70例(乳腺癌组),2组均接受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参照乳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对病灶进行重新赋分、分级,即CEUS-BI-RADS分级.比较2组患者应用BI-RADS、CEUS-BI-RADS分级差异和CEUS影像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常规超声联合CEUS对IDP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IDP组与乳腺癌组应用BI-RADS、CEUS-BI-RADS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P组与乳腺癌组增强顺序、增强时相、增强后边界、增强后形态、增强范围增大占比、蟹足征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I-RADS分级鉴别IDP和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83(95%CI:0.569~0.891),CEUS-BI-RADS分级鉴别IDP和乳腺癌的AUC值为0.914(95%CI:0.738~0.982),2种方法的诊断价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CEUS可提高IDP与乳腺癌的早期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指导临床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乳头状瘤管内超声造影乳腺癌诊断,鉴别超声检查,乳房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对血清lncRNA CAI2、UA、Hcy和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周丽夏元亮杜威王亚军...
    334-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CAI2(LncRNA CAI2)、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3月于阜阳市肿瘤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将40例行常规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45例于溶栓治疗基础上行常规治疗患者纳入溶栓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LncRNA CAI2、UA、Hcy水平和脑血流灌注指标、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脑血流参数以及溶栓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溶栓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的82.50%(33/40)(P<0.05);治疗后24 h,2组LncRNA CAI2和Hcy水平均下降,UA水平均上升,且溶栓组变化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局部脑血容量(rCBV)和局部脑血流量(rCBF)均升高,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均下降,且溶栓组变化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升高,且溶栓组变化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均下降,平均血流速度(Vm)均升高,且溶栓组变化更显著(P<0.05);2组转氨酶升高、皮疹、呕吐、恶心、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栓治疗能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血清LncRNA CAI2、UA、Hcy水平和脑血供情况,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脑梗死静脉溶栓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血清长链非编码RNACAI2同型半胱氨酸尿酸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联合预后营养指数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

    茹炜
    340-343,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4年2月在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ATAAD患者107例,根据术后预后分为死亡组(25例)和存活组(82例),计算SII、PNI.以ATAAD患者术后预后为因变量,建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其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II联合PNI对ATAAD患者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SII升高,PNI降低,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延长(P<0.05).ATAAD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体外循环时间延长和SII升高,独立保护因素为PNI升高(P<0.05).SII联合PNI评估ATAAD患者术后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大于SII、PNI单独评估的0.794、0.790(P<0.05).结论 SII升高和PNI降低与ATAAD患者术后预后有关,SII联合PNI评估ATAAD患者术后的价值较高.

    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全身免疫炎症指数预后营养指数术后预后Logistic模型ROC曲线曲线下面积

    既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行胸腔镜下肺部手术预后的比较研究

    徐慧玲费梦楠位婷婷王飞...
    34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既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行胸腔镜下肺部手术的预后及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择期行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患者的临床信息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根据患者既往病史中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分为2组,即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和临床结局,分析影响既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住院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 有19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感染组97例,非感染组10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资料、术后ICU的入住率、术后死亡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道感染,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均VIF<10),肺部并发症是影响术后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既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痊愈8周后行胸腔镜下肺部手术不影响手术效果,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影响术后住院时间的因素是肺部并发症.

    新型冠状病毒胸腔镜检查肺疾病住院时间并发症

    血清ACE、补体C1q对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

    李常洲晋炳申刘起陈邦良...
    350-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补体C1q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治疗的122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ASO分为未并发ASO组82例与并发ASO组4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血清ACE、补体C1q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ACE、补体C1q对T2DM患者并发ASO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并发ASO的影响因素.结果 并发ASO组患者血清ACE、补体C1q水平均高于未并发AS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CE、补体C1q诊断T2DM患者并发ASO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7(95%CI:0.772~0.862)、0.739(95%CI:0.691~0.784),两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08(95%CI:0.863~0.954).并发ASO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c1)水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比例均高于未并发ASO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OR=2.782,95%CI:1.290~5.997),血清ACE≥46.02 U/L(OR=4.651,95%CI:2.115~10.226),血清补体C1q≥181.24 mg/L(OR=3.557,95%CI:1.753~7.218)是T2DM患者并发ASO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ACE和补体C1q水平在T2DM并发ASO患者中显著升高,二者可作为诊断T2DM患者并发ASO的潜在生物学指标,且联合应用的效能更高.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补体C1q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辅助诊断的价值

    刘战地张辉方鹏孙明玥...
    355-358,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核性胸膜炎(TBP)患者与非TBP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FN-α、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的表达差异,探讨细胞因子对TBP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165例疑似TBP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确诊后分为TBP组(73例)和非TBP组(92例),应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外周血中12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细胞因子用于TBP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和敏感度、特异度,并分析多个细胞因子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TBP组IFN-α、IL-2、IL-6、IL-5、IL-8、IL-1β、IL-10、IFN-γ、IL-4、TNF-α表达水平高于非TB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IL-2、IL-5、IL-8、IFN-γ对诊断TBP的AUC值和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联合分析该4项细胞因子显示,IL-2+IL-8+IFN-γ诊断TBP的AUC值为0.994,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2%;IL-5+IL-8+IFN-γ诊断TBP的AUC值为0.995,敏感度为98%,特异度为94.4%.结论 IL-2+IL-8+IFN-γ和IL-5+IL-8+IFN-γ2种联合检测对辅助临床诊断TBP具有较高价值.

    结核,胸膜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ROC曲线曲线下面积

    结核γ-干扰素释放检测、核酸扩增检测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监测对肿瘤合并结核感染患者的指导意义

    王琳张偲马小宏程宜...
    359-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核γ-干扰素释放检测(TB-IGRA)、核酸扩增检测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监测在肿瘤合并结核感染患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诊断能力.方法 收集2023年9月至2024年6月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并合并结核感染分为感染组(23例)和未感染组(77例).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TB-IGRA、核酸扩增检测、结核感染T细胞监测3种检测技术阳性检出率差异,比较其检出能力.结果 临床细菌学检查证实肿瘤合并结核感染23例(23%),未感染77例(77%),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肿瘤分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IGRA检出结核菌阳性率65.22%(15/23),核酸扩增检测为47.83%(11/23),结核感染T细胞监测为55.52%(13/23).联合应用3种检测技术时,结核菌阳性检出率为82.61%(19/23),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TB-IGRA检出的肿瘤合并结核感染患者的阳性率最高,3种检测技术联合应用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T细胞免疫斑点试验γ-干扰素释放检测核酸扩增检测结核感染T细胞监测肿瘤结核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