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转化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转化医学杂志
海军总医院
转化医学杂志

海军总医院

双月刊

2095-3097

zhuanhuayixue@sina.com

010-66958503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6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信息科

转化医学杂志/Journal Translational Medicine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转化医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批的国内转化医学研究领域内的专业性期刊(CN 10-1042/R,ISSN 2095-3097),双月刊,每双月20日出刊。本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主办,空军军医大学陈志南院士任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田光主任担任本刊主编,采用同行评议评审论文,面向全国各级医务工作者。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SREBP1、AMACR水平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

    吴鹏刘强
    1194-1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水平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7 月行RP的前列腺癌患者142 例(前列腺癌组)和同期来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男性71 例(对照组),根据3 年预后将RP患者分为不良组和良好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血清SREBP1、AMACR水平,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SREBP1、AMACR水平与RP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 SREBP1、AMACR水平预测RP后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前列腺癌组血清 SREBP1、AMACR水平升高(P<0.01).临床分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Gleason评分、SREBP1、AMACR与RP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REBP1 高、AMACR高为RP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 SREBP1、AMACR 联合预测 RP 后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 0.868,大于血清 SREBP1、AMACR单独预测的0.782、0.790(P<0.01).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SREBP1、AMACR水平升高与RP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血清SREBP1、AMACR联合检测预测RP后预后不良有较高的效能.

    前列腺肿瘤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预后预测价值

    镜像疗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许崇敬卞荣
    1199-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镜像疗法(MT)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 年6 月至2023 年12 月收治的68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6 例和对照组32 例.观察组给予PNF联合MT治疗,对照组接受PNF治疗,均治疗6 周.治疗后比较2 组疗效,以及2 组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步行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10m最大步行速度]、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独立性测量(FIM)].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上肢、FMA-下肢、MSS、BBS、MBI、FIM评分和10m最大步行速度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T联合PN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偏瘫镜像疗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肢体功能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联合胎盘微血管指数对高龄子痫前期患者胎儿生长受限的预测价值

    黄靖惠吴芳芳余蕾
    1204-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联合胎盘微血管指数对高龄子痫前期(PE)患者胎儿生长受限(FGR)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3 年5 月收治的高龄PE患者152 例(PE组)和健康孕妇100 例(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FGR将高龄PE患者分为FGR组(34 例)和非FGR组(118 例),检测血清IGFBP-3水平和胎盘微血管指数[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高龄PE患者FGR的影响因素及血清IGFBP-3 联合胎盘微血管指数对高龄PE患者FGR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E组血清IGFBP-3 水平升高,VFI、FI、VI降低(P<0.05).高龄PE患者FGR发生率为22.37%(34/152).高龄PE患者FGR的独立危险因素为24h尿蛋白和IGFBP-3 升高,独立保护因素为VFI、FI、VI升高(P<0.05).血清IGFBP-3 联合胎盘微血管指数预测高龄PE患者FGR的曲线下面积为0.904,大于血清IGFBP-3 及VFI、FI、VI单独预测的0.799、0.753、0.714、0.734(P<0.05).结论 高龄PE患者血清IGFBP-3 水平升高,而VFI、FI、VI降低,与高龄PE患者FGR独立相关,血清IGFBP-3 联合胎盘微血管指数对其的预测价值较高.

    高龄孕妇子痫前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胎盘微血管指数胎儿生长受限预测价值

    CT心肌灌注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测量心外膜脂肪体积及其相关值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李星任志鹏
    1210-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静态CT心肌灌注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技术诊断冠心病,并测量心外膜脂肪体积及其相关值,对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随机纳入2022 年6 月至2024 年4 月80 例诊断疑似冠心病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金标准,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n=36)和非冠心病组(n=44).患者均行静态CT心肌灌注联合CCTA检查,在原始图像上测定心外膜脂肪体积、心包膜外脂肪体积和心周总脂肪体积,分析2 组临床资料、心脏周围脂肪体积差异,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系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及心脏周围脂肪体积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及诊断效能.结果 冠心病组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心外膜脂肪体积和心周总脂肪体积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组左前降支病变 19 例,左旋支病变12 例,右冠状动脉病变5 例,诊断非冠心病组左前降支病变4 例,左旋支病变5 例,右冠状动脉病变 1 例,2组间比较显示冠心病组各类冠状动脉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心外膜脂肪体积和心周总脂肪体积诊断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分别是0.851 和0.793.心外膜脂肪体积和心周总脂肪体积与冠心病呈正相关(r=0.510 和0.428,P<0.05).心外膜脂肪体积和心周总脂肪体积均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和心周总脂肪组织体积与冠心病呈正相关性,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观察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冠心病心外膜脂肪体积心周总脂肪体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血清GLP-1、Sirt1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的相关性

    靳凯锋仲伟涛
    1215-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 1(GLP-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1(Sirt1)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5 月收治的 128 例PMOP患者(PMOP组)和62 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血清 GLP-1、Sirt1 水平、骨密度,以及骨代谢指标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甲状旁腺素(PTH)、骨桥蛋白(OPN)、骨钙素(OC).Pearson系数分析GLP-1、Sirt1 与骨密度以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MOP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GLP-1、Sirt1 诊断PMOP的价值.结果 PMOP组绝经年龄早于对照组,绝经年数大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双侧股骨颈骨密度,全髋骨密度)、血清PⅠNP、OPN、OC、GLP-1、Sirt1 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β-CTX、PTH、血磷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MOP患者血清GLP-1、Sirt1 水平与骨密度、PⅠNP、OPN、OC呈正相关(P<0.05),与β-CTX、PTH呈负相关(P<0.05).绝经年数较长是PMOP的危险因素(P<0.05),而补充钙剂、高水平GLP-1、高水平Sirt1 是PMOP的保护因素(P<0.05).GLP-1、Sirt1 诊断PMOP的曲线下面积为0.789、0.779,联合GLP-1、Sirt1 诊断PMOP的曲线下面积为0.908,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 PMOP血清GLP-1、Sirt1 水平偏低,且与骨密度降低以及骨代谢异常有关,联合检测GLP-1、Sirt1 水平有助于识别PMOP风险.

    绝经后骨质疏松骨密度骨代谢胰高血糖素样肽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正常足月胎龄新生儿出生前后静脉导管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研究

    黄嘉吴宗美汪洋卢先美...
    1220-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正常足月胎龄新生儿(胎龄37~41 周)出生前后静脉导管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以明确静脉导管闭合的时间节点.方法 选取2021 年3 月至2022 年8 月正常足月胎龄新生儿100 例为研究对象(3 例出生当天即闭合未取得静脉导管数据资料).在7d内静脉导管闭合的66 例纳入闭合组,未闭合的 31 例纳入未闭合组,并追踪未闭合组直至静脉导管闭合,记录闭合时间.2 组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出生前静脉导管、脐静脉、下腔静脉,以及出生后持续7d静脉导管、门静脉、下腔静脉的相关数据.比较2 组出生前静脉导管峰值血流速度、血流量,以及出生后静脉导管平均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比较2 组出生前脐静脉与下腔静脉血流量差值及出生后下腔静脉与门静脉血流量差值.观察未闭合组静脉导管最晚闭合时间.结果 闭合组出生前静脉导管峰值血流速度、血流量以及脐静脉与下腔静脉血流量差值均小于未闭合组(P<0.05).闭合组出生后静脉导管平均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均小于未闭合组(P<0.01).闭合组与未闭合组出生后下腔静脉与门静脉血流量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闭合组静脉导管最晚闭合时间为39 d.结论 足月胎龄新生儿出生前脐静脉与下腔静脉血流量差值越大,则静脉导管血流速度越快,血流量越大,出生后静脉导管越不易闭合.出生后静脉导管峰值血流速度、血流量逐渐降低,静脉导管压力逐渐减小,是静脉导管闭合原因之一.本组100 例静脉导管闭合时间节点为39 d.

    新生儿足月静脉导管闭合时间节点血流量峰值血流速度血流动力学

    以肺顺应性为导向的PEEP滴定法对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氧合和术后谵妄的影响

    陈紫琪何怡达纪尚实李锋...
    1225-1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呼气末正压(PEEP)滴定法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肺氧合改善和术后谵妄(PO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 年12 月至2024 年5 月择期行全麻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10 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组(以动态肺顺应性指导最佳PEEP组)和R组(不设置PEEP组),每组55 例.2 组双肺通气呼吸参数设置:潮气量6~8 mL/kg,I∶E=1∶2;单肺通气(OLV)呼吸参数设置:潮气量5 mL/kg,I∶E=1∶2;G组摆好侧卧位行肺复张后PEEP滴定,当肺顺应性最大时取该 PEEP值维持至 OLV结束;对照组不设置 PEEP,即在肺复张后进行OLV.术中通过血管活性药物和麻醉药物将平均动脉压维持在基线±20%,心率50~100/min;通过调整呼吸频率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在35~45 mmHg,记录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计算氧合指数(OI),术后3、5d患者3 min谵妄评估量表评估患者POD发生情况,术前和术后2 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术后24、48h肺部超声评分(LUS),同时记录PEEP滴定前后呼吸循环功能变化.结果 与R组相比,G组单肺通气结束时SpO2、PaO2 明显增加,OI明显改善(P<0.05).与R组相比,G组术后3、5dPOD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24h单肺LUS评分、术后IL-6 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2 组术后48 h LU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以肺顺应性为指导的个体化PEEP滴定用于老年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有利于改善术中氧合、降低炎症反应,对POD有一定预防作用.

    肺癌呼气末正压老年胸腔镜单肺通气术后谵妄白细胞介素-6

    血清CaN、TNF-α、IFN-γ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及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张小平王俊英马晓路
    1231-1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钙调神经磷酸酶(Ca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与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损伤(CAL)及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2020 年 4 月至 2023 年 8 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 114 例,选择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 36 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检测受试者血清CaN、TNF-α和IFN-γ水平;根据川崎病患儿是否发生CAL分为CAL组和非CAL组,采用超声检查受试者冠状动脉指标,分析血清CaN、TNF-α和IFN-γ联合检测对川崎病患儿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及与冠状动脉内径相关性.结果 川崎病患儿血清CaN、TNF-α、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有反应组患儿血清CaN、TNF-α、IFN-γ水平显著低于无反应组(P<0.01);血清CaN、TNF-α、IFN-γ水平联合预测川崎病患儿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最大,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最高(P<0.05);CAL组患儿血清CaN、TNF-α、IFN-γ水平显著高于无CAL组(P<0.05);CAL组患儿冠状动脉内径显著高于无CAL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CaN、TNF-α、IFN-γ水平与冠状动脉内径呈正相关(P<0.05).结论 川崎病患儿血清CaN、TNF-α、IFN-γ水平均升高,与患儿CAL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CaN、TNF-α、IFN-γ水平可预测川崎病的治疗效果.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钙调神经磷酸酶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冠状动脉损伤

    PanOptix型与SV25T0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

    尹鹏孙大卫董素王丽媛...
    1236-1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PanOptix与SV25T0 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手术后的视觉恢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3 年2 月11 日至2024 年2 月11 日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MIOL的患者49 例(61 只眼),按照植入晶状体的类型差异,分为PanOptix组 24 例(32 只眼)植入PanOptix型MIOL,SV25T0 组 25 例(29 只眼)植入SV25T0 型MIOL,观察2 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个月的裸眼近、中及远距离视力,并于术后3 个月绘制离焦曲线,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术后3 个月,SV25T0 组和PanOptix组远、中距离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Optix组裸眼近距离视力显著优于SV25T0 组(P<0.05).Panoptix组在近距离-2.5~-4.0 D视力均高于SV25T0 组(P<0.05).术后1 个月和3 个月,PanOptix组球差和彗差均小于SV25T0 组(P<0.05).术后3 个月,无论是在暗室有眩光还是无眩光背景条件下,PanOptix组全频对比敏感度值均高于SV25T0 组(P<0.05).2 组视功能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nOptix组手机阅读评分优于SV25T0 组(P<0.05).PanOptix组视近脱镜率为93.10%(27/29)高于SV25T0 组的78.12%(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nOptix型MIOL与SV25T0 型MIOL植入均能改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但PanOptix型MIOL植入能够提供更优秀的近距离视觉能力.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多焦点视力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比较经颏下入路与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廖子聪徐飞陈浩吴泽升...
    1242-1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比较经颏下入路与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2 年1 月至2023 年12 月择期手术的 150 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口腔组85 例和颏下组65 例.以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1∶1 比例匹配均衡治疗前混杂因素,最终2 组各有48 例匹配成功.比较2 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美观度、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颏下组手术时长短于口腔组(P<0.05).2 组术中出血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24h引流量、住院时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 24 h,颏下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口腔组更低(P<0.05).术后72 h,2 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 个月,口腔组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评分低于颏下组(P<0.05).2 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口腔前庭入路与经颏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具有相似的手术效果,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美观度更好,而经颏下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疼痛程度更低、手术时间更短.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颏下入路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