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zhyygrxzz@163.com

010-66939264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全国唯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在业界公认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高学术水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二是普及性,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肺部超声与IRF5和IL-10基因多态性对早产儿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

    赵迎东薛晓丽孙伯艳崔社娟...
    2500-2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部超声、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和白细胞介素(IL)-10基因多态性对早产儿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及患儿病原菌分布、炎症指标.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收治的110例肺部感染早产儿为研究组,120例无感染早产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肺部超声评分、IRF5基因多态性及IL-10基因多态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肺部超声、IRF5和IL-10基因多态性对早产儿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并统计病原菌分布特点,比较两组炎症指标.结果 研究组胎膜早破的占比高于对照组,肺部超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RF5基因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57.27%、71.82%,均高于对照组的36.67%、51.25%(P<0.05);研究组IL-10基因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55.45%、74.09%,均高于对照组的35.00%、60.83%(P<0.05);肺部超声、IRF5和IL-10基因多态性及联合检测预测早产儿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6,敏感度为74.55%,特异度为89.17%;110例研究组患儿病毒感染占比为21.82%,细菌感染占比为78.18%,其中细菌感染占比较高,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研究组血清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胎膜早破、肺部超声评分及血清IL-6、TNF-a、PCT、CRP、IL-10水平变化可能与早产儿肺部感染的发生存在一定联系,肺部超声、IRF5和IL-10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对早产儿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较高,而感染类型以细菌感染为主,临床可据此对早产儿肺部感染做出尽早诊断并针对性给予抗菌治疗.

    早产儿肺部感染病原菌诊断价值肺部超声干扰素调节因子5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

    哮喘急性发作小儿HRV感染及嗜酸粒细胞与总IgE表达

    乔在霞隋英詹莉芳冯晓...
    2505-2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哮喘急性发作小儿人鼻病毒(HRV)感染情况及嗜酸粒细胞(EOS)、总免疫球蛋白E(IgE)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0月间186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120名健康体检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血清EOS、IgE表达情况,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研究组患儿HRV感染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HRV感染组(n=90)和非感染组(n=96),分析研究组不同年龄阶段患儿HRV感染情况,比较两组血清EOS、IgE水平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HRV感染哮喘患儿分为轻度组(n=52)、中重度组(n=38),比较两组患儿EOS、IgE水平和CPIS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EOS、总IgE水平和CPI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OS、IgE水平对哮喘急性发作小儿HRV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EOS、总Ig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186例患儿中经检测HRV阳性90例,阴性96例,感染率为48.39%,其中感染率较高的年龄阶段为0~1岁及2~3岁,分别为48.21%、61.19%;HRV感染患儿EOS、总IgE水平和CPIS评分高于非感染患儿(P<0.05);轻度组EOS、总IgE水平和CPIS评分低于中重度组(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血清EOS、总IgE水平与CPI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EOS、总IgE水平联合预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HRV感染的敏感度为91.11%,特异度为62.50%,曲线下面积(AUC)为0.908,联合诊断价值更高.结论 哮喘急性发作患儿HRV感染率较高,血清EOS、总IgE水平也明显升高,且EOS、总IgE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升高,二者对HRV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哮喘急性发作人鼻病毒嗜酸粒细胞总免疫球蛋白E

    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

    陈新宙黄芬叶林燕
    2510-2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2021年10月-2023年6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80例,参考有无冠状动脉合并性病变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组(28例)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52例)划分.经回顾分析法,对患儿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及可能造成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如性别、感染因素等)进行调查,以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Logistic回归分析技术为基础,对冠状动脉合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加以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性别、发热时间、肺炎支原体、EB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链球菌及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合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为男性、发热时间(P<0.05).结论 导致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合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需加强该类患儿的重点照护,采取有效措施干预,促进患儿病情转归,为患儿预后改善提供支持.

    感染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干预措施

    上海市7家医疗机构ICU环境中鲍氏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特征

    王筱尤舒琪许统圣严依雯...
    2514-2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部分医疗机构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中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探究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为制定感染控制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棉签涂抹法采集2019年1-12月7家医疗机构ICU环境样本,通过常规生化及质谱仪分离、鉴定菌株,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获得菌株的耐药基因.结果 共采集1 680份1CU环境样本,其中药敏结果显示鲍氏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7家医疗机构ICU的物体表面,总检出率为6.79%(114/1 680);患者直接接触的被褥表面占比最高,为12.28%(14/114);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均为84.21%(96/114),多药耐药菌株占比85.96%(98/114);但替加环素耐药率为1.75%(2/114),多黏菌素B耐药率为0.88%(1/114);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114株鲍氏不动杆菌共携带6类26种耐药基因,β-内酰胺类携带率最高,为99.12%(113/114),未携带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blaOXA-23、blaOXA-66、aph(3")-Ib、aph(6)-Id、arm A、sul1、sul2、blaTEM-1D 耐药基因与其各自相关的抗菌药物耐药均呈正相关(P<0.05),tet(B)耐药基因与替加环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普遍存在于医疗机构ICU环境中,耐药现况严峻.bla OXA-23、bla OXA-66、aph(3")-Ib、aph(6)-Id、armA、sul1、sul2、blaTEM-1D是鲍氏不动杆菌产生抗菌药物耐药表型的主要耐药基因,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表型与基因型并不一致,耐药机制复杂.

    ICU环境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同源性分析

    门急诊护士应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早期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肖芳林赵燕祥朱敏支晨...
    2520-2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门急诊护士应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早期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估、培养和考核门急诊护士早期预警能力提供客观的评价工具.方法 基于文献回顾、理论分析、质性访谈、专家咨询,形成早期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初稿;选取18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平均分配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终确立早期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94.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90,门急诊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3、0.23,0.25、0.27(P<0.001);最终构建的门急诊护士应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早期预警能力评价体系指标包括应对准备、风险识别、风险预警3个一级指标,理论知识储备、操作技能储备、心理危机应对等15个二级指标,6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的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应对准备(0.54)、风险预警(0.30)、风险识别(0.16).结论 门急诊护士应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早期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科学,内容全面,可信度较高,对评估、培养和考核门急诊护士早期预警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早期预警风险管理指标体系门急诊护士应急处置能力

    感染防控联络护士主导的ICU CRKP防控方案的优化与效果

    史瑶彭琳杜明梅刘运喜...
    2526-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感染防控联络护士主导的重症监护室(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防控方案并验证其效果.方法 成立研究团队,以多准则决策分析法为理论基础,通过筛选重症监护室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影响因素、调查其感染防控薄弱点,采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等方法,优化感染防控联络护士主导的重症监护室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防控方案;比较优化方案实施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验证优化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施感染防控联络护士主导的重症监护室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防控优化方案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降低(P<0.001);环境检出率下降、ATP检测合格率提升(P<0.05),手卫生执行情况、多重耐药菌知识调查情况均有所改善.结论 以感染防控联络护士为主导的重症监护室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防控优化方案可提升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降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发生率.

    医院感染感染防控重症监护室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防控联络护士

    2022年度新冠疫情防控放开后感染一线医务人员心理状况调查

    岳天洋康利红
    2531-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疫情管控初步放开时期一线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后生理及心理健康状况,为新冠病毒感染全球大流行事件后,一线医务人员生理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15日-2023年1月15日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感染新冠病毒的320名一线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运用定量研究方式进行信息收集,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医务人员一般资料,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D)测试医务人员心功能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筛查量表(PHQ-9)收集医务人员焦虑和抑郁症状.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32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20份,有效率为100.00%;心功能不达标9名,其中轻度7名,中度1名,重度1名;出现焦虑症状160名(50.00%),出现抑郁症状35名(10.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989)、已婚(OR=33.958)、未参与过其他公共卫生事件(OR=50.092)、健康状况差(OR=121.657)、感染后仍有临床症状(OR=40.576),均为医务人员发生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健康状况差(OR=6.920)为医务人员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一线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大、风险高,易出现生理和心理问题,应得到更多的关心关注,及早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确保一线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医务人员新冠病毒感染焦虑症状心理干预问卷调查疫情防控

    临床护士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任慧傅华珍韦燕玲宋长帅...
    2536-2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方面的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减少患者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2022年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深圳市33家医院414名从事血液净化工作的临床护士,采用自主设计的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知信行现状调查,并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护士知信行现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414名研究对象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知信行问卷》中的总得分为(128.50±14.44)分;其中:知识维度平均(7.42 士 1.20)分、态度维度平均(46.25±8.54)分、行为维度平均(74.82±8.33)分;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职称、工作年限和是否为血液透析专科护士是知识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学历是影响态度维度得分的主要因素(P<0.05),行为维度各项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从事血液净化工作的临床护士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知信行方面总体水平良好,其中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态度和行为方面得分较高,但知识得分较低.管理者应更加重视和加强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护士预防感染的相关认知程度,降低患者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知信行影响因素临床护士

    一起N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

    孙吉花李戈宋洪芳刘芳...
    2542-2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3年5月28日-6月24日感染患儿三间分布进行调查,采集NICU环境卫生学标本、主动筛查医务人员鼻腔及手,查找金黄色葡萄球菌(SA),与患儿血培养检测出的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分析同源性.结果 NICU患儿CRBSI感染率为2.29‰,医务人员鼻腔SA阳性率为32.35%,手阳性率为1.47%;PFGE检测分析,2例患儿血培养菌株与一护士鼻腔菌株有91.30%的相似度,1例患儿血培养菌株与另一护士手菌株有91.30%的相似度.结论 3例CRBSI患儿与医务人员鼻腔定植SA、手卫生有关,为2个感染路径,排除医院感染暴发.应高度重视NICU医务人员鼻腔SA定植,及时去定植管理,严格落实手卫生,积极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新生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病学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

    外来医疗器械压力蒸汽灭菌监测的优化

    彭科刘浩然揭敏方丽...
    2546-2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不同灭菌暴露时间程序中,测试外来手术器械灭菌参数和不同灭菌指示物的结果,为合理选择外来手术器械灭菌程序,完善和优化灭菌监测方案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134 ℃分别运行不同暴露时间的灭菌程序,使用温度压力检测仪在器械包内布点并测试灭菌参数,器械包和标准测试包内放置常规化学指示物和延迟灭菌程序化学指示物,包外放置不同种类的PCD监测灭菌效果,对比灭菌参数,评价不同指示物的监测的效果.结果 在设定的失败的灭菌参数(1 s、1 min)情况下,器械包内维持时间均达不到灭菌要求;六类PCD、管腔PCD、无铅五类卡、延时卡和双五类PCD不合格,而含铅四类卡、爬行卡和综合PCD均合格;灭菌暴露4 min程序,棘轮手柄内部达不到灭菌要求,而其他器械达到足够灭菌维持时间;无铅延时卡和双五类PCD不合格;灭菌暴露7 min和10 min程序,棘轮手柄内部达到灭菌要求,无铅延时卡和双五类PCD也显示合格.结论 现有监测手段需要优化,对于常规灭菌程序和升温延迟不明显的器械,应采用代表器械灭菌难度的六类PCD和管腔PCD监测灭菌效果,而对于延长灭菌程序和升温延迟明显的器械,应采用相应的延时卡和双五类PCD监测灭菌效果.

    延长灭菌程序升温延迟灭菌监测外来器械过程验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