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临床医学
浙江临床医学

范永升;彭淑牖

月刊

1008-7664

zjlcyx@163.com

0571-85779362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浙江中医药大学内

浙江临床医学/Journal Zhejiang Clinical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概括临床医学各学科的省级综合性期刊,是传播、交流临床医学科学知识先进的实践经验为办刊宗旨,中西医结合、面向临床,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T影像分析

    薛超韩俊马建兵朱翔...
    563-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CT影像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23年1月经病理证实肺MALT淋巴瘤的CT影像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结节、肿块型5例,肺炎、肺泡型2例,混合型2例,增强后均呈轻中度强化。出现空气支气管征7例,血管造影征6例,晕征5例,跨肺叶征2例。结论 肺MALT淋巴瘤临床及CT影像表现多样,临床中结合老年患者、症状轻微、抗炎治疗效果差,影像上出现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造影征、晕征、跨肺叶征、病灶轻中度强化时,高度提示本病可能。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山柰酚联合美罗培南对耐碳氢酶烯类气单胞菌体外作用

    沈惠张能华冯云杰陈兴英...
    56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山柰酚联合美罗培南对耐碳氢酶烯类气单胞菌体外作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嘉兴市中医医院分离的耐碳青霉烯气单胞菌,选取其中的32株进行实验。观察山柰酚与美罗培南联用的体外协同抑菌效应。本实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耐碳氢酶烯气单胞菌菌株对山柰酚、美罗培南、山柰酚联合美罗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分级抑制浓度指数(FICI);同时检测对耐碳氢酶烯气单胞菌菌株生长曲线的影响,判断山柰酚与美罗培南是否有协同抑菌作用。结果 山柰酚联合美罗培南使用组的MIC低于单药使用组,并可明显抑制耐碳氢酶烯气单胞菌生长。结论 山柰酚联合美罗培南体外实验显示具有协同作用,有望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及进一步构建联合用药模型用于治疗其他多重耐药感染,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山柰酚气单胞菌美罗培南协同抑菌作用生长曲线

    改良六胺银染色在肾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郑洁叶田杜园园陈银凤...
    569-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六胺银染色方法在肾组织活检病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80例确诊的肾活检病理穿刺标本(IgA肾病20例,膜性肾病20例,糖尿病肾病20例,微小病变20例)。采用硫代氨基脲改良六胺银染色法,并与常规六胺银染色法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改良六胺银染色法,肾小球基底膜及肾小管基底膜的染色强度均提升;且不同疾病、不同部位染色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六胺银染色法,能提升染色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方便、快捷、可靠等特点,适合临床应用。

    肾活检病理改良六胺银染色法特殊染色

    PGⅠ,PGⅡ,PGI/PGⅡ,G-17在胃溃疡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李国强范吕燕
    572-574,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蛋白酶原Ⅰ(PG Ⅰ)、胃蛋白酶原Ⅱ(PG Ⅱ)、PG Ⅰ/PG Ⅱ、胃泌素(G-17)在胃溃疡病情进展及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胃溃疡患者99例。根据畸田隆夫分期标准,分为活动组(活动期)、愈合组(愈合期)、瘢痕组(瘢痕期)各33例。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PG Ⅰ、PG Ⅱ、PG Ⅰ/PG Ⅱ、G-17表达水平的测定,比较三组治疗前后4项指标差异。结果 活动组腹痛、食欲不振、嗳气胃胀、恶心呕吐人数占比、VAS评分、PG Ⅱ、G-17高于愈合组、瘢痕组(P<0。05);活动组PG Ⅰ、PG Ⅰ/PG Ⅱ低于愈合组、瘢痕组(P<0。05)。PG Ⅰ、PG Ⅰ/PG Ⅱ分别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631、-0。611);PG Ⅱ、G-17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724、0。706)(P<0。05)。PG Ⅰ、PG Ⅱ、PG Ⅰ/PG Ⅱ、G-17联合诊断胃溃疡分期的曲线下面积AUC(0。869)高于单一指标(P<0。05)。治疗4周后,预后良好组VAS评分、PG Ⅱ值、G-17值低于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PG Ⅰ、PG Ⅰ/PG Ⅱ值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PG Ⅰ、PG Ⅱ、PG Ⅰ/PG Ⅱ、G-17联合诊断胃溃疡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 PG Ⅰ、PG Ⅰ/PG Ⅱ在胃溃疡活动期、预后不良中呈低表达,PG Ⅱ、G-17在胃溃疡活动期、预后不良中呈高表达,对胃溃疡患者进行4项指标检测,能为其病情、预后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胃溃疡胃蛋白酶原胃泌素预后联合检测

    CD56在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及进展中的意义

    王思琦陈素峰王剑超王贞贞...
    575-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CD56表达在多发性骨髓瘤(MM)预后及进展中的价值。方法 根据CD56表达情况将53例MM患者分为阳性、阴性,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结果 CD56阴性MM患者伴髓外病变的发生概率较CD56阳性患者明显增加(P=0。027),CD56阴性和CD56阳性PFS和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时LDH升高是MM患者不良PFS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P=0。037)。结论 MM患者中CD56的表达对是否发生髓外病变、浆细胞白血病转化及预测PFS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CD56多发性骨髓瘤预后进展浆细胞白血病

    血清磺酰脲受体1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程度预测和预后中的价值

    张杰陈茂送应翔
    578-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磺酰脲受体1(Sur1)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水肿(CE)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100例健康对照者和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伤后12 h、24 h、48 h和72 h血清中Sur1的浓度。根据头颅CT及颅内压(ICP)评估CE程度,记录格拉斯昏迷评分(GCS)评估预后。创伤后3个月格拉斯预后评分(GOS)1~3分为不良预后。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中Sur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头颅CT提示CE患者Sur1浓度均值和峰值均较高。在88例颅内高压患者中,Sur1浓度峰值和ICP峰值间存在延迟。预后不良患者血清Sur1峰值浓度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结论 血清Sur1浓度升高与CT的CE征象和ICP峰值以及创伤后不良预后相关,血清Sur1可能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脑水肿重型颅脑损伤生物标志物磺酰脲受体1

    骨科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王嘉诚张敏红
    581-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骨科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和特点,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为骨科患者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266例骨科患者ADR,对患者年龄、药品类别、ADR发生时间、ADR临床表现、ADR处理、ADR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6例骨科患者ADR报告涉及各个年龄段,>60岁患者发生率较高,占42。10%;共涉及12大类药品,排名前3位的药品类别分别是中成药(27。24%)、解热镇痛抗炎药(25。09%)、抗感染药(21。50%);ADR发生时间以用药后≤1 h发生最多(43。98%);ADR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其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5。49%),其次为胃肠损害(25。97%);ADR转归结果为好转(51。88%)和痊愈(48。12%)。结论 骨科患者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加强ADR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骨科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杭州市区不同角膜曲率儿童屈光参数分布与屈光状态相关性分析

    贺思源沈婷何婷洪朝阳...
    584-586,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生长发育前期不同角膜曲率的学龄儿童AL/CR值、AL等屈光参数的分布情况,分析其与屈光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2年11月杭州市区四年级(9~10岁)近视筛查的2,214名(4,428眼)儿童。根据9~10岁学龄儿童角膜曲率半径(CCR)的均值,分为低角膜曲率组(CCR≥7。92)1,568眼和高角膜曲率组(CCR<7。92)2,860眼,每组再根据睫状肌麻痹后等效球镜(SE)分为远视组(SE>+0。50D)、正视组(-0。50D<SE≤+0。50D)和近视组(SE≤-0。50D)。测量裸眼远视力(UCDVA)、睫状肌麻痹电脑验光、眼轴长度(AL)、水平角膜曲率(K1)、垂直角膜曲率(K2),并计算角膜曲率半径和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比值(AL/CR)。比较低角膜曲率组和高角膜曲率组屈光状态和屈光参数差异。结果 儿童高角膜曲率比例(64。59%)高于低角膜曲率比例(35。41%),女生高角膜曲率比例(74。34%)高于男生(55。50%)。在任何屈光状态下,高角膜曲率组较低角膜曲率组AL更短(P<0。001),AL/CR值更小(P<0。001)。相同屈光状态不同角膜曲率的儿童,其AL/CR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远视儿童AL/CR值中位数为2。95,正视儿童AL/CR值中位数为3。00,近视儿童AL/CR值中位数为3。11。结论 在任何屈光状态下,低角膜曲率儿童较高角膜曲率儿童的SE值更小,AL更长。AL/CR值可以作为识别学龄期儿童屈光状态的可获得指标,但也需结合儿童的角膜曲率。

    儿童角膜曲率眼轴轴率比

    护肩载药用于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观察

    毛美琴王燕平许燕飞黄媛媛...
    587-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护肩载药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方法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外敷组与护肩载药组,每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对照组予传统康复治疗,中药外敷组予传统康复治疗和中药外敷治疗,护肩载药组予护肩载药、传统康复治疗和中药外敷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治疗后2、4周疼痛评分(VAS)、上肢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手部肿胀情况,以及治疗后满意度和舒适度。结果 4周后,护肩载药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外敷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护肩载药组和中药外敷组VAS评分和手部肿胀程度较治疗前下降,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提高(P<0。05),护肩载药组效果优于中药外敷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VAS评分和手部肿胀程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提高(P<0。05)。护肩载药组在改善VAS评分和FMA评分方面优于中药外敷组和对照组(P<0。05)。护肩载药组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高于中药外敷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护肩载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治疗效果满意,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减轻肿胀、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增强患者的舒适感和满意度。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中药外敷护肩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证据分析

    曹茜韩咏琪胡清文徐小群...
    590-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的相关证据,为VTE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美国国立指南库(NGC)、苏格兰院际指南网(SIGN)、英国指南库、加拿大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库(CMA)、国际指南协作网(GIN)、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NAO)、Cochrane Library、PubMed、CINAHL、Embase、丁香园、医脉通、知网、万方数据库,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最佳临床实践、系统评价,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7月。纳入文献通过相应的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评价,同时进行证据提取。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21篇,包括9篇临床指南、8篇专家共识和4篇证据总结。从VTE评估、B超检查、机械预防、药物预防、基础预防、术中预防、脑出血患者、脊髓损伤、脑肿瘤等14个方面进行证据总结,形成70条最佳证据。结论 医护人员需提高神经外科手术患者VTE的预防意识,在科学的证据指导下,形成科室VTE预防管理规范,使神经外科手术患者VTE发生率减低。

    神经外科静脉血栓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