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临床医学
浙江临床医学

范永升;彭淑牖

月刊

1008-7664

zjlcyx@163.com

0571-85779362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浙江中医药大学内

浙江临床医学/Journal Zhejiang Clinical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概括临床医学各学科的省级综合性期刊,是传播、交流临床医学科学知识先进的实践经验为办刊宗旨,中西医结合、面向临床,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两半"膏方对于青春早期青少年体格发育的影响

    金方方国兴王静波
    826-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三两半"膏方对于青春早期青少年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青春早期青少年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膏方组、西药组及对照组。膏方组予"三两半"膏方,西药组予维生素D滴剂及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治疗及随访18个月,比较三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骨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情况。结果 膏方组治疗后身高高于西药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膏方组治疗后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体质量、BMI及骨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两半"膏方可以在不增长体质量的情况下,使身高增长,促进青春早期青少年体格发育。

    "三两半"膏方体格发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青春期

    万应消痛膏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楚家豪张瑞坤张杨陈海峰...
    828-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万应消痛膏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120例寒湿痹阻型KO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患者接受万应消痛膏治疗+基础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骨伤科外洗方治疗+基础治疗,连续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功能、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30s起立测试(30CST)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1);观察组有效率(96。7%)优于对照组(86。7%)(P<0。05);观察组30CST评分、HSS评分与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佳(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报告不良事件。结论 万应消痛膏治疗寒湿痹阻型KOA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万应消痛膏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型

    基于OCTA白内障术后黄斑血管密度变化的环形分区分析

    杨晖郑卓妮苟苏庆郑宇阳...
    831-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白内障术前与术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厚度、不同层次的血管密度(VD)和中央凹无血管区(FAZ)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16眼)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黄斑中心4。5 mm×4。5 mm区域行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检查,计算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网膜厚度、浅层毛细血管复合体及深层毛细血管复合体VD、FAZ面积等参数。采用自定义的环形分区分别计算并对比VD的变化。结果 14例(16只眼)患者,术前术后视网膜厚度及FAZ无明显差异。浅层毛细血管复合体(SVC)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2 mm范围外的VD均值高于术前(P<0。05)。深层毛细血管复合体(DVC)术后3个月2 mm范围外VD均值高于术前(P<0。05)。结果 视网膜内层VD的变化比外层VD的变化更明显。VD在外侧区域的变化比内侧区域更为明显。术后1周视网膜各层VD升高,术后1个月略有下降,3个月时仍超过基线水平。

    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术黄斑区血管密度超声乳化区域分析

    恢刺联合温针灸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李阳史欣怡何丽兰田鸿芳...
    834-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恢刺联合温针灸与温针灸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疗效。方法 将66例颈肩MP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脱落2例)与对照组(32例,脱落1例)。治疗部位均为激痛点(TrP)。观察组采用恢刺针法后,针尾接艾柱,灸2壮。对照组采用直刺进针,针尾接艾柱,灸2壮。两组均留针40 min,隔日治疗1次,3次/周,共2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1周及2周后评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超声检测杨氏模量(Emean)及剪切波速度(Vmean)。结果 两组VAS评分及NDI在治疗后即刻、治疗1周及治疗2周后均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VAS评分及NDI在治疗后即刻及治疗1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及NDI在治疗2周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Emean及Vmean在治疗2周后均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Emean及Vmean在治疗2周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恢刺联合温针灸与温针灸疗法,均可改善颈肩MPS患者的疼痛及颈椎的活动度,其疗效可能与降低TrP的组织硬度、恢复肌肉弹性有关。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恢刺联合温针灸在改善颈肩MPS患者的疼痛、颈椎活动度,降低TrP的组织硬度、改善肌肉弹性方面优于温针灸治疗。

    恢刺温针灸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

    抑郁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认知功能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费银霞程善飞沈银萍
    837-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期间认知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9例mECT期间抑郁症患者12个不同时间点(治疗前、术前、急性期的1周、2周末、急性期末、维持期的1周、2周、4周、6周、8周、12周、16周)应用认知评估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绘制mECT期间认知功能变化曲线,并对患者治疗期间认知功能变化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2个不同时间点患者认知功能平均得分为(26。19±2。91)分,患者认知功能低值出现在急性治疗期,整个治疗周期结束时认知功能得分高于治疗前。认知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有患者的年龄、病程及抑郁程度(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mECT期间,认知功能随时间呈两端高急性期低的态势,医务人员应根据认知功能的变化曲线及影响因素实施个体化、有针对性的指导,缓解患者及家属的负性情绪,从而提高mECT的积极性。

    抑郁症认知功能影响因素

    不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伴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黄祖秀周荣陈妙林书阳...
    840-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高频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两组以入院后每4周为1个治疗周期,第1周期A组采用10 Hz rTMS干预,B组采用5 Hz rTMS治疗;第2周期A、B组均不做rTMs干预;第3周期A组采用5 Hz rTMS干预治疗,B组采用10 Hz rTMS干预,分别在入院后、4周后、8周后、12周后评估两组患者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在入院后及4周后评估患者吞咽5 mL水的平均肌电值(AEMG)及吞咽时间。结果 经过第1周期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VFSS评分、SWAL-QOL评分、吞咽5 mL水AEMG及吞咽时间均改善(P<0。01),其中A组SWAL-QOL评分、吞咽5 mL水AEMG及吞咽时间比B组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经过第2周期的洗脱期,B组在第1、3周期治疗前VFSS、SWAL-QOL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第1、3周期治疗前VFSS、SWAL-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P>0。05);A组第1周期、第3周期治疗后的VFSS评分、SWAL-QOL评分进行配对分析发现,10Hz治疗后较5Hz治疗后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A、B两组不同频率序贯治疗3个周期后,两组治疗后的VFSS、SWAL-QOL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且组间VF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SWAL-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高频rTMS治疗帕金森伴吞咽障碍均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吞咽肌张力及吞咽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中10Hz高频rTMS疗效更明显,5Hz高频rTMS疗效更长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重复经颅磁刺激帕金森伴吞咽障碍交叉试验随机对照试验

    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黄晓冬贾庆梅葛华英陈为霞...
    84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营养状况,并分析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老年糖尿病足患者208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MNA-SF营养筛查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查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208例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61。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2。792)、Wagner分级为3~5级(OR=5。086)、足溃疡感染(OR=1。932)、糖化血红蛋白>7%(OR=1。509)、多重用药(OR=3。205)、存在睡眠障碍(OR=1。418)是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白蛋白≥35 g/L(OR=0。218)、Barthel指数>60分(OR=0。375)是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较高,与年龄、Wagner分级、足溃疡感染、血清白蛋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多重用药、日常活动水平、睡眠质量等因素有关。

    老年糖尿病足足溃疡营养不良影响因素

    超声联合球囊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疗效

    吴登宠陈佳君朱烈烈
    846-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球囊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CPA)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脑卒中后CPA患者32例,将患者分为2组进行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吞咽训练的基础上采用超声联合球囊引导下注射BTX-A,每组各16例。治疗4周后,两组均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分量表(SSA)、吞咽障碍造影评估量表(VDS)和吞咽相关生活质量(SWAL-QOL)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的疗效。这些评估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患者的吞咽功能、吞咽障碍程度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吞咽障碍评分和吞咽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SSA评分、VDS评分和SWAL-QOL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吞咽训练基础上实施超声联合球囊引导下注射BTX-A治疗卒中后CPA疗效确切,安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环咽肌失弛缓肉毒毒素A超声引导球囊卒中

    室间隔缺损术后患儿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的影响因素分析

    郑耀陈赫赫王艳董卓亚...
    849-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VSD)术后患儿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102例VSD修补术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将患儿分为早期拔管组(≤8 h)和非早期拔管组(>8 h),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VSD术后患儿102例,其中术后早期拔管组66例,非早期拔管组3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体质量、术前重度肺动脉高压、室缺大小、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BP)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时间长、主动脉阻断时间长、CBP时间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是影响VSD术后患儿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SD室间隔缺损术后患儿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安全可行。术前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CBP时间、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是影响VSD术后患儿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室间隔缺损患儿拔除气管插管影响因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脑膜炎/脑膜脑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顾婧沈咏慧魏颖楠刘慧丽...
    852-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脑膜炎/脑膜脑炎患者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VZV脑膜炎/脑膜脑炎患者74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合并疾病、疱疹部位、临床症状、脑脊液检测、影像学表现、疱疹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间、药物治疗开始时间及预后。结果 发热、头痛、颅神经受损/急性认知改变、脑膜刺激征/恶心呕吐、RHS为VZV脑膜炎/脑膜脑炎常见的症状;头颅磁共振检查无特异表现;与VZV脑膜脑炎相比,VZV脑膜炎患者年龄较轻(P=0。008),脑脊液糖含量更低(P=0。02),患者出院时预后更好(P<0。001)。男性、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至抗病毒药物治疗间隔时间>1。5 d是VZV脑膜炎/脑膜脑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静脉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VZV脑膜炎/脑膜脑炎预后良好,男性、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至抗病毒药物治疗间隔时间>1。5 d预后越差。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脑膜炎脑膜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