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针灸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针灸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
针灸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

孙申田

月刊

1005-0779

zjlczz@sina.com

0451-82117809

150040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针灸临床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唯一以针灸临床为主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办,该期刊为国内权威数据和文摘杂志的固定收录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本刊着重反映全国针灸领域研究进展和成就,及时向国内外读者传播最新的针灸临床学术信息,辟有丰富的临床内容,融学术、普及为一体,栏目设有理论探讨、名医经验、临床报道、物种针法、俞穴应用、灸法集萃、刺法聚英、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等,并可根据广大读者需要随时增设栏目。为从事中医临床、针灸临床及科研、教学人员及中医针灸学员、广大中医针灸临床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实用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探讨针灸临床研究的思路

    彭拥军张浛芮曾春利吕鹤群...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实世界研究与传统针灸疗法在临床研究上契合度较高.真实世界研究在针灸临床应用中正处于发展阶段,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研究通过检索国内外最新文献,对真实世界研究的起源、内涵和它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通过剖析真实世界研究在针灸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探讨优化的方向和思路,发现和归纳更好的真实世界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其在针灸临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期为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针灸临床研究提供更多的依据.

    真实世界研究针灸临床研究研究范式

    表观遗传机制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作用及针刺干预研究

    董新蕾燕虹宇史维霞闫钦风...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表观修饰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调控机制以及针刺通过表观遗传修饰干预原发性高血压的现状.探讨表观遗传学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非编码RNA及m6A修饰等方面调控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目前,针刺降压被临床广泛应用,但针刺基于表观遗传机制降压的研究较少且仍处于初级阶段.本研究以表观遗传视角探究针刺降压机制,以期为针刺降压提供更多分子生物学依据,为靶向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新方向、新视角.

    原发性高血压针刺表观遗传

    "四关三风"穴针刺对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患者血清BDNF、SP、DA、5-HT及NGF的影响研究

    陶念丁慧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四关三风"针刺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P物质(SP)、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进行住院治疗的100例卒中后急性期吞咽障碍患者,通过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所有纳入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50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四关三风"针刺治疗,1次/d,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采用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改良吞咽能力评价量表(MMASA)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并检测血清中BDNF、SP、DA、5-HT及NGF的含量,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在中风两个月时采用SSA量表进行随访.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周治疗后两组SSA及MMASA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AS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40/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46/5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DNF、SP、DA、5-HT及NGF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卒中两个月时两组SSA评分比较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SSA评分仍较对照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关三风"针刺对卒中后急性期吞咽障碍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且远期疗效较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清中BDNF、SP、DA、5-HT及NGF的含量有关.

    四关三风针刺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

    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及对血清GABA的影响

    张金朋赵彬陈慧杰李季...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76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8例,脱落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康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康法联合芒针透刺治疗,1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上肢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与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及GAB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FMA评分、MBI评分、SS-QOL评分及GAB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对各项评分及血清学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愈显率为75.68%(28/37)、总有效率为97.30%(36/37),明显优于对照组愈显率45.95%(17/37)及总有效率86.49%(3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能有效降低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效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芒针针康法中风痉挛性瘫痪肌张力

    火针结合髋膝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谢玲瑶段霞霞谭佳璇蒋学余...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火针结合髋膝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火针结合髋膝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火针治疗,两组均以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共40 d.于治疗后第3个月进行随访,以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安大略西部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水平作为疗效标准.结果: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VAS评分、WOMAC评分、关节活动度及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WOMAC评分、关节活动度及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火针结合髋膝训练治疗能够缓解KOA患者疼痛、僵硬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降低血清TNF-α、IL-1β水平.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火针运动疗法髋膝联合训练TNF-αIL-1β

    三部开窍利咽针刺辅助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曹菁菁陈伟徐化宇杨傲然...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三部开窍利咽针刺辅助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定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住院的112例AIS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展开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部开窍利咽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评分、洼田氏饮水试验、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和改良的Barthel量表(MBI)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3%(54/5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5%(4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SS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1级率23.21%(13/56)、2级率41.08%(23/56)均高于对照组7.14%(4/56)、28.57%(16/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79%(1/56)低于对照组的14.29%(8/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WAL-QOL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部开窍利咽针刺辅助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减轻AIS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症状,降低吸入性肺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吞咽功能训练三部开窍利咽针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

    调神运枢法治疗卒中后抑郁对肠道菌群和其代谢物与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

    孙妍高扬王润泽孙颖哲...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调神运枢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和其代谢产物、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调神运枢组及常规西药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肠道菌群、粪便中短链脂肪酸(SCFAs)水平以及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6周后HAMD、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调神运枢组的HAMD、NIHSS评分低于常规西药组(P<0.05),而BI评分高于常规西药组(P<0.05).调神运枢组肠道菌群中的乳酸菌、双歧杆菌菌落数量在治疗6周后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肠球菌、大肠杆菌则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西药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调神运枢组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善较常规西药组显著(P<0.05).治疗6周后两组粪便中的SCFAs水平均有增高,但只有调神运枢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调神运枢组丁酸以及总SCFAs水平明显低于常规西药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5-HT、N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调神运枢组血清5-HT、NE水平均低于常规西药组(P<0.05).结论:调神运枢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肠道菌群、代谢物SCFAs水平、血清5-HT及NE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调神运枢法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5-HTNE卒中抑郁

    固本理气针刺法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王思凡杨琪李艳红贾静...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固本理气针刺法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来本院治疗的缺血性中风后尿失禁患者43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观察组在此基础联合固本理气针刺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ICI-Q-SF评分、膀胱残余尿量和急迫性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中医症候积分、SF-36量表评分及尿失禁程度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ICI-Q-SF评分、膀胱残余尿量和急迫性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1);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主症、次症和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条目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失禁程度分级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固本理气针刺法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尿失禁具有较好的疗效.

    固本理气针刺法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缺血性中风尿失禁

    颈腰经筋温通法治疗寒湿痹阻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邓越王桂玲袁芳毛雪文...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颈腰经筋温通法治疗寒湿痹阻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寒湿痹阻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颈腰经筋温通法.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和治疗两个疗程行病情评估,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组内比较,颈痛量表(NPQ)评分两组随访时较治疗两疗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内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式McGill疼痛量表(SF-MPQ)、疼痛分级指数(PRI)与中医症候积分两组组内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两个疗程与随访时,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NPQ、PRI、VAS、PPI及SF-MPQ评分在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及随访时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积分在治疗两个疗程后及随访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32/32).结论:颈腰经筋温通法和常规针刺均能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颈腰经筋温通法起效更迅速,在改善疼痛相关的日常功能障碍、调整疼痛相关的情绪认知等方面具有优势,疗效维持时间长.

    经筋温通法火针筋结点颈腰同治颈椎病

    基于经筋理论运用员利针恢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彭思可吴松曹静徐洋洋...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经筋理论指导下员利针恢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90例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员利针组、毫针恢刺组与常规针刺组各30例,员利针组采用员利针恢刺法(1次/3 d,2次/周,共治疗4次),毫针恢刺组采用毫针恢刺法(1次/3 d,2次/周,共治疗4次),常规针刺组采用毫针常规刺法(1次/d,6次/周,共治疗12次).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两周后的VAS评分、JOA评分和ODI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3组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员利针组明显低于毫针恢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JOA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员利针组明显高于毫针恢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员利针组总有效率93.3%(28/30),毫针恢刺组总有效率66.7%(20/30),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56.7%(17/30),员利针组疗效优于毫针恢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员利针及毫针治疗LDH均有疗效,而与常规毫针相比较,经筋理论指导下员利针恢刺法治疗LDH疗效更加显著,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且针刺时间短、针刺次数少.

    员利针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筋理论恢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