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文化是血缘之心性文化.此可二分为:日常求生的"人的文化"与精神寄托及信仰的"鬼神文化"(仁义道德与血统之传承).两类文化均通过"天—地/阴—阳"构成一个以"人"为核心的"天地—人—鬼神"的大圆环,此曰"义理系统"."鬼神文化"在先,是源头,具有"德"性;"人的文化"在后,融合了"鬼神文化"的神圣信仰与精神力量,具有"仁义"精神.中间的过渡、转换环节是"礼—乐"文化中的"礼"与周易古经的"阴—阳"观念."鬼神文化"的原生态源头是墓葬的玉琮,后是从甲骨文的"贞人"说辞:从"求吉赐福"开始,中经"巫师文化",进向"礼—乐"文化,与周易古经的"占卜"世界而终结;"人的文化"之行程,始于"礼—乐"文化中"礼"的祭礼观念转向人际行为规范,直至周易古经的"系辞传",而终于孔子的"慎始追远,民德归厚矣"、孟子的"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中庸》"鬼神之为德,盛矣乎"等,此是"人的文化"的张扬与光大.从墓葬的玉琮、"贞人"说辞的"求吉赐福"延至《中庸》的"鬼神之为德",是两类文化转换、汇聚的巨流.此等奇特的二型贯通汇聚的文化,唯中土所有.它没有"上帝"创造和信仰.只有列祖列宗情怀与圣人传说贯通历史.这种文化的最灿烂光辉之处,是"道德"精神统辖、贯通"天地",与血统力量的上下奔流,万代不绝.这种文化的二重性,体现在一般士人身上,便是"人格—学术"融会贯通的一体性;体现在劣等学人身上,即是可怕的人生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