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徐绪卿

双月刊

1671-2714

zsdxb@vip.sina.com

0571-88297179

310015

浙江省杭州市舟山东路19号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刊物。学报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民办高等学校的性质和任务,交流学术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本刊读者面向高校教师及社会各个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繁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张亨明尹小贝霍红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繁基地被誉为"中国种业科技硅谷",是我国种业发展的缩影,对于推进我国农业良种化工程的实施、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整体而言,我国南繁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南繁管理体系逐步健全、种业发展环境有所优化、南繁品种选育进程加快、南繁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南繁基地建设投入增加.与此同时,仍存在合作共享机制有待加强、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成果就地转化难度较大、基础设施不完善、用地需求难满足等问题.因此,应科学规划南繁基地建设、建立法规政策保障机制、打造南繁育种创新平台、完善南繁配套基础设施、健全用地保障长效机制,为南繁产业化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南繁产业化南繁硅谷粮食安全

    中国近代私立大学经费保障体系探究——以私立民国大学为例(1931-1949年)

    孙邦华俞何柯妮
    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私立民国大学1916年初创立于北京,为民国早期中国人自办的少数私立大学之一.1931年起,鲁荡平任私立民国大学校长,学校继易长风潮迭起后终于迎来一个较长的连贯发展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学校辗转至湖南继续办学,直至1949 年后并入湖南大学.1931-1949 年间,私立民国大学积极争取办学资源,调整学校与政府、社会间的互动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费保障体系,包括经费筹集方式灵活多元、经费管理制度较为完备、经费使用策略节俭且有重点、经费纠纷应对多方合作.私立民国大学兼具私立大学的一般性与自身发展的特殊性,通过对其进行个案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私立大学经费保障体系的共性特征与个性差异.

    私立高等教育私立大学经费保障私立民国大学

    马来西亚私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府支持策略研究

    曾小军秦寒杨鑫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来西亚私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在政府支持下进行的.政府支持主要源自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动因,通过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颁布系列国际化政策、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重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积极引导私立高校国际化发展、吸引国际学生等举措,推动私立高等教育国际化.政府支持促进了私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使得国际招生规模稳步增长、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增多、科研国际化得以推动,但也存在国际化内涵尚需拓展、国际化政策尚需调整、国际化办学水平尚需提高等不足.借鉴其发展经验,我国可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质量保障机制、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拓展办学经费来源、提高科研国际化水平和推动全面国际化等举措,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私立高等教育国际化政府支持马来西亚

    土耳其基金会大学办学模式及启示

    李默妍徐绪卿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起,土耳其法律规定只能由基金会举办私立大学,从而使该国成为世界上基金会大学最为集中的国家.土耳其基金会大学由基金会出资举办并接受一定的政府资助,由董事会领导治理,面向市场办学,建立起多方协同的质量保障机制.与此同时,该国基金会大学的发展也存在营利行为难以抑制、经费来源较为单一、治理结构不够完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基金会大学是我国民办高校尤其是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结合土耳其基金会大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及问题,提出我国若要发展基金会举办的民办高校,应拓宽经费渠道、获取政府支持、完善治理结构、加强质量保障机制建设.

    私立高等教育基金会大学民办高校办学模式土耳其

    从"失配"迈向"适配":数字乡村产业模式与生活方式融合研究

    李敢刘耘竹赵瑷琳
    46-5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19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正式发布以来,乡村数字化转型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不同于常见的"技术—经济"范式,而是以"技术—社会"为基础,通过对Z省数字乡村建设"模范县"三组类型化村庄案例的深入剖析,从数字乡村产业模式与生活方式融合发展的角度,对实施乡村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性、必要性、可靠性及其对乡村社会结构的影响进行田野实证考察.鉴于既有数字乡村建设取得的进展,为克服产业模式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失配"现象,更好地朝向"适配"发展,文章强调了根据具体地域和村落(联合体)的实际需求进行论证和应用的必要性.

    数字乡村乡村数字化转型乡村振兴产业模式生活方式失配适配

    情绪劳动视角下一线社工情绪能力对离职意愿的影响及启示——基于CSWLS 2019的实证分析

    熊远来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情绪劳动视角出发,以情绪资源损益为考量,以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S 2019)数据为基础,探讨一线社工情绪能力与离职意愿的关系.结果显示,情绪能力对离职意愿有直接、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且通过工作满意度、情绪耗竭、督导支持和上级支持影响离职意愿;工作满意度中介效应最大,且与其他中介效应差异显著;同属组织支持,督导支持、上级支持中介作用显著,而同事支持中介效应不显著,需进一步探究.

    社会工作情绪劳动情绪能力一线社工离职意愿

    中国数字经济企业技术创新的区域差异及其时空演进

    肖明月方倩徐晓慧杨君...
    6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国家统计局最新标准匹配数字经济企业,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中国数字经济企业技术创新的区域差异及其时空演进特征.Dagum基尼系数显示,数字经济企业技术创新的总体差异呈波动上升态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均值达68.31%;从区域内差异上看,仅东部沿海和长江中游地区存在收敛趋势;从区域间差异上看,沿海—内陆之间的差异最大,沿海—沿海次之,内陆—内陆最小.Markov链概率转移矩阵显示,数字经济企业技术创新呈现出低水平和高水平状态相对稳定、中水平状态波动强的特征,且跨状态转移比例远低于邻近状态转移,说明数字经济企业技术创新跨越式发展难度较大.Moran指数显示,数字经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空间负相关性且保持较强的空间稳定性.α和β收敛分析显示,数字经济企业技术创新的发散态势显著,且区域间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上述结论可为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和区域协同增长政策制定提供启示.

    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区域差异时空演进

    长三角生态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时空演变研究

    钱丽程瑜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当下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基于 2012-2022 年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以及耦合协调模型对长三角生态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研究区间看,长三角生态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增长显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单调递增趋势,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呈曲折上升趋势,两系统发展不平衡;(2)从生态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变化来看,三省一市的生态环境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比于 2012 年进步明显,且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增长幅度远高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3)从时序演变来看,2012-2022 年长三角整体生态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上升态势明显,从勉强协调上升到良好协调阶段;(4)从空间差异来看,安徽从2012 年的濒临失调阶段提升到2022 年的良好协调阶段,上海、江苏和浙江从2012 年的勉强协调阶段上升到2022 年的良好协调阶段,但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仍较大.基于此,提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提升综合指数水平、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等建议,以期为加快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提供借鉴.

    长三角生态环境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

    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现实主义表现及特征

    罗霁月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实主义既是一种创作方法,又是一种文艺思潮.青主把音乐看作为一种解除人生苦难、调剂人生的最高文化使命.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两大思想理论来源是表现主义经典著作及其对音乐艺术的独特认知.青主音乐美学思想的现实主义表现在主题内容的现实性、表现形式的古典性、创作因素的天才性、唱奏艺人的条件性,特征体现在突出音乐创作的"艺术真"、凸显音乐效用的现实指向、注重音乐要素的形神兼备、强调音乐作品的属人性.青主从变革社会、道德完善、实现人性复归上论述音乐的特殊规律及其重要社会意义,是近代中国音乐革新史上一次巨大的进步.

    青主音乐美学现实主义艺术创作

    文化自信视域下体育文化传播的演进及优化路径——以安徽徽州为例

    赵永兴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徽州体育文化作为徽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徽州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徽州体育文化面临着传播主体多样性与包容性不平衡、传播过程中媒体扭曲与过度商业化、传播对象文化传承难、传播渠道有限、传播效果监测评估不足等诸多挑战.为此,可采取推崇文化多元性、加强文化自信教育、优化传播体系、加强交流与合作、引入现代技术等对策加以解决,以期推动徽州体育文化传播的实践与发展.

    文化自信体育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