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医学研究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
中外医学研究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

师帅

旬刊

1674-6805

zwyxyj01@163.com,zwyxyj.com@163.com

010-83637135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文体路5号院

中外医学研究/Journal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中外医学研究》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主办的医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805、国内统一刊号:CN 23-1555/R,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14-83。本刊发表文章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并全文录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电子版。本刊以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科学发展为宗旨,以推广现代医学先进技术、交流临床防病治病经验、普及医学科技新知为己任,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本刊的办刊方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不同方式吻合对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观察

    桂翔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远端胃癌(GC)根治术后不同方式吻合对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1月—2023 年 10 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80 例G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远端GC根治术治疗,根据术后吻合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Billroth Ⅱ式+Braun吻合治疗,n=40)和研究组(非离断式Roux-en-Y治疗,n=40)。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胃食管反流情况、营养状态[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RF)、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 5 d胃液pH水平显著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GerdQ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B、TRF、ALB水平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营养状态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食管反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GC患者,腹腔镜远端GC根治术后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减少胃酸反流、改善营养状态以及降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

    胃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吻合方式胃食管反流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

    郭登华姚红宝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Phaco)联合房角分离术(GSL)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5 月—2023 年 12 月济南明水眼科医院收治的 80 例白内障合并PAC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Phaco联合小梁切除术(Trab)治疗,观察组采用Phaco联合GSL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央前房深度(ACD)、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房角状态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 1 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球内压(IOP)、周边虹膜前粘连(PAS)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个月,两组ACD较治疗前升高,ECD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ACD与EC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个月,观察组宽房角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aco联合GSL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手术效果更好,能有效改善患者BCVA、IOP、PAS、ACD与房角状态,且对角膜损伤较小,并发症风险较低。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房角分离术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在治疗胫骨骨折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黄魏翔黄班华马云杰林万昌...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4 月—2023年 4 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 84 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微创组,每组各 42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微创组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炎症反应情况、术后疼痛应激相关指标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效果优良率。结果:微创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创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创组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 2)及神经肽(NP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创组治疗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的治疗中,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提高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对炎症因子水平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优良率。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胫骨骨折炎症因子疼痛应激指标并发症优良率

    超声引导下真空活检系统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多发良性结节的临床作用

    陆艳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真空活检系统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多发良性结节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 2020 年1 月—2023 年 12 月建瓯市立医院收治的 106 例乳腺多发良性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作研究组。另取 2016 年 1 月—2019年 12 月建瓯市立医院收治的 109 例乳腺多发良性结节患者作为参考组。研究组行超声引导下真空活检系统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参考组行传统手术切除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清炎性因子与疼痛因子水平、乳房外观满意度。结果:在各项围术期指标方面比较,研究组较参考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参考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d两组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术前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d两组血清 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及神经肽Y(NPY)水平较术前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 1 个月、2 个月乳房外观满意度较参考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真空活检系统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多发良性结节的效果较佳,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减轻炎症反应与疼痛,创伤小。

    乳腺多发良性结节超声引导真空活检系统微创旋切术并发症炎症因子疼痛因子乳房外观

    早期保温护理在ICU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低体温预防效果分析

    胡斐斐李榕芳钟丽萍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保温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低体温预防效果分析。方法:选取 2023年 6 月—2023 年 12 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 130 例行血液净化治疗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64)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66)联合早期保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保温效果、ICU住院时间,寒战、低体温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液净化 4 h、8 h、12 h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寒战、低体温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保温护理在ICU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能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寒战、低体温发生率,且护理满意度更高。

    ICU血液净化早期保温护理低体温预防

    分娩球自由体位助产联合综合系统评估助产管理对初产妇产痛的影响

    郭艳杨婷芳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分娩球自由体位助产联合综合系统评估助产管理对初产妇产痛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 11 月—2022 年 11 月深圳市保安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122 例行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 61 例。常规组采用分娩球自由体位助产,研究组采用分娩球自由体位助产联合综合系统评估助产管理。比较两组自我效能量表(CBSEI-32)及分娩期间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娩恐惧量表(CAQ)评分,记录产妇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分娩结果。结果:研究组CBSEI-C32 评分高于常规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CAQ评分、HAMA评分均降低,研究组CAQ、HAMA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程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率较常规组高,阴道助产、会阴侧切率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球自由体位助产联合综合系统评估助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初产妇自我效能,降低初产妇产痛,缩短产程,减少分娩期间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并减少住院时间。

    综合系统评估助产管理分娩球自由体位助产产妇产程出血量

    阶段性康复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陈蓉蓉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应用阶段性康复训练对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 130 例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65 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阶段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 1 d、术后 3 d、术后 5 d及术后 7 d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 4 周膝关节最大伸直角度较对照组低,最大屈曲角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个月两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量表(HSS)各项评分较术后当天提高,研究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患者应用阶段性康复训练可减轻术后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功能改善,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阶段性康复训练疼痛程度全膝关节置换术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

    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联合康复方案在老年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李奎李京斌余陈曾学俊...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联合康复方案在老年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2024 年 1 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 106 例老年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2)和联合组(n=54),其中对照组采用康复方案干预,联合组采用发散式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干预效果,肩关节疼痛评分、活动度以及功能变化。结果:联合组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疼痛评级指数(PRI)、现时疼痛状况(PPI)、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SPAD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联合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外旋、内旋以及水平屈曲活动度均高于干预前,且联合组肩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联合康复方案能有效缓解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疼痛症状,促进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干预效果显著。

    肩关节周围炎康复方案发散式冲击波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

    家属共同参与照护计划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

    苏晓妮叶双玲蔡钰红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家属共同参与照护计划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康复依从性、精神状态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 年 1 月—2023 年 7 月安溪县第三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 74 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7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计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家属共同参与照护计划,比较两组康复依从性、干预前后精神状态[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应对方式[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功能[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结果:观察组康复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ANSS量表中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SCSQ量表中消极应对评分、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家属共同参与照护计划运用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能够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改善精神状态,纠正应对方式,同时消减患者社会功能缺陷,使其尽快融入正常社会生活中。

    家属共同参与照护计划精神分裂康复期精神状态

    单人肠镜导入双歧杆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作用分析

    蔡明毅苏碧莲李夏薇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采取单人肠镜导入双歧杆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肠道菌群的作用。方法:选取 2021 年 2 月—2024 年 2 月晋江市医院收治的 98 例IB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9 例。观察组采取单人肠镜导入双歧杆菌治疗,对照组采取匹维溴铵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以及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水平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D-乳酸(D-L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BS的临床治疗中,采取单人肠镜导入双歧杆菌治疗有利于改善肠道菌群水平,为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提供有效助力,有着较高的安全性。

    单人肠镜双歧杆菌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