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教学参考
中学教学参考

邓国勋

旬刊

1674-6058

zxjxckyy@163.com

0771-5861102,5861159、13878811345

530023

广西南宁市建政路37号广西教育学院内

中学教学参考/Journal Reference for Middle School Teach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初中英语课堂的理论支持与实践路径

    杨馨媛李安叙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化的发展促使跨文化交际常态化,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基于此,文章结合"i+1"语言习得理论和"意义学习"理论,从概念分析入手,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初中英语课堂的实践路径,进而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养和深厚家国情怀的下一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英语理论探索教学实践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初探

    邓凤娟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中英语新教材的逐步推广和使用,如何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是值得教师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深入剖析当前高中英语听说课面临的核心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优化高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策略:研读语篇,分析主题意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强化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积极性;联系学生实际,创设真实语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制定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英语英语学习活动观听说课教学

    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陈晓
    41-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文化意识是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之一,也是形成语言文化素养的途径.然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教会学生学习文化"的意识、存在文化知识传授机械化、文化理解表面化、文化解读片面化等问题.文章通过教学案例展示,探究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化知识解读,引导学生学习文化,培养文化意识,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文化意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主线式情境教学策略

    蒋芝英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中英语教师应深入研读语篇,通过建构主线和创设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收集主线信息时,应从单元主题入手,围绕主题整合内容、重组话题,从而收集主线信息;在提取核心内容时,应从对话文本、阅读文本等文本中找出关键词句,进而提取核心内容;在确定教学主线时,应围绕关键词提出What、Why和How三个问题,在问题的引领下,梳理并概括出话题框架,以此确定教学主线;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围绕话题主线创设情境,使情境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初中英语话题主线情境教学

    戏曲搭台颂精神 薪火相传扬文化——以"中华文化根"为例谈文化认同的提升

    邵诚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中华文化根"为例,从"确定教学载体,巧辟文化主题课教学蹊径""引入戏曲情境,体会中华文化韵味""弘扬戏曲国粹,传递中华文化力量""创新文化形式,促进中华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探索文化主题课的教学路径,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

    戏曲中华文化根文化认同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三维审视

    邱艳曹雨华
    52-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文章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逻辑、哲学逻辑、实践逻辑三个层面进行探究,以明确其时代价值、把握其真理性、探究其实践过程,从而助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思政课一体化现实逻辑哲学逻辑实践逻辑

    新结构教学评框架下法治思维培育的策略——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例

    黄苏云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新结构教学评框架为理论工具和实操指南,深入探讨了法治思维培育的五大策略,即"凝练核心概念,储备法治知识""增加法治知识,拓宽思维空间""借助问题链,推动思维进阶""打造模拟平台,践行法治精神""挖掘课程资源,拓宽育人渠道",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新结构教学评框架法治思维大概念

    基于唯物史观素养培育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探究——以"东汉的兴衰"一课为例

    罗定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在初中阶段,学生要初步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历史.文章以"东汉的兴衰"一课为例,结合以"祥瑞与灾异"为主题的教学设计,谈谈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培育学生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东汉的兴衰祥瑞与灾异

    美育视角下的历史研学活动设计策略与实施案例——以南宁市第三中学"三街两巷"研学活动为例

    韦夏玲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综合育人的重要方式.历史研学活动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实践途径之一.高中历史教师可将美育融入历史研学活动,从风物美、逻辑美、思想美与价值美入手,挖掘历史研学活动中蕴涵的美育元素,以在历史研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校内历史教学与校外历史教育有效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章以南宁市第三中学"三街两巷"研学活动为例,借助乡土资源探讨美育与历史教学相融合的新模式.

    美育历史研学活动设计策略实施案例

    基于教材逻辑和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探究——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例

    于哲
    68-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课的教材逻辑很清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基于教材逻辑开展大单元教学,对教材内容加以适当整合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教师还可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立足教材内容的横向关联,关注初高中历史的纵向衔接,优化教学设计,有效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材逻辑大单元教学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