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小学班主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小学班主任
中小学班主任

010-52165441/5456;010-52165556;010-5216544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院2号楼501

中小学班主任/Journal ZHONGXIAOXUE BANZHURE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追寻垦荒之光,滋养绿岛之花

    潘小素李雯静
    30-32页

    摸、排、疏、导、励——"五步转化法"化育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黄桃红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育事业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宝贵的个体,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成为所谓的"学困生".本文将基于"摸、排、疏、导、励"的五步转化法,探讨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让所谓的"学困生"从此告别这一身份.

    学困生五步转化法策略化育

    建机制·促交流·真关爱:小学班主任增进师生关系的策略

    王思思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进师生关系是保障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它能够改善学习环境,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助力学生的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实现教育公平.在教育实践中重视有关增进师生关系的工作,通过建立机制、促进交流、真心关爱等措施,增进彼此关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班主任师生关系机制交流关爱

    "农耕式"育人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李微微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区域学生发展特点的分析,从学生成长的自然环境与心理环境出发,尝试引入农耕文化,顺应学生天性,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适时精心栽培,培养自信、阳光的"向日葵少年".实践表明,"农耕式"育人能够在学生心灵的土壤中播撒阳光、自信的种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农耕式"育人"向日葵少年"向阳而生

    在"整理图书"项目化学习中培育学生劳动素养

    王丽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问题驱动的项目化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深入探究,培养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开展"整理图书"项目化学习活动,在课程目标的制定、评价指标的设置、项目流程的确立和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构建创造性的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提升劳动素养.

    劳动素养项目化学习整理图书

    例谈家班之间的理解与共建

    贺华义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校共育是校家社协同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保障.通过"增进理解,达成多维共识""加强共建,架起多座桥梁""积极谋划,发掘共育新能源",能够增进家班之间的理解与共建,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家校共育家班关系理解共建

    城乡接合部小学低年段校家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探

    张雅男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教育是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城乡接合部学校,很多学生劳动观念比较淡薄,缺乏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更具挑战性,校家社协同育人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总结了城乡接合部学校低年段劳动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劳动教育课程化、劳动形式多样化和劳动评价多元化的路径,校家社发挥合力,能够有效推动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

    小学低年段劳动教育校家社协同城乡接合部

    数字化评价在班级管理层面的应用初探

    黄泽陈秀红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评价数字化成为班级管理层面的重大发展趋势.文章在分析班级管理层面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与瓶颈的基础上,对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的优势、取向与未来展望进行了探索,并尝试提出实施建议:以综合评价与增值评价理念评估儿童成长发展;以数据为核心,将日常行为表现数据可视化;以软件为工具,助力评价数据高效采集分析与呈现;以评价为抓手,共建共享多方联动的数据中心.借助数字技术,可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教育数字化教育评价班级管理教育技术班级优化大师

    数智时代班主任班级育人的创新策略

    许丽艳
    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时代对班主任班级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班主任在发挥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等方面有待改进.依托人工智能,从制定班级规则、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家校合作方面阐述了数智时代班级育人的创新策略,以期为班主任在班级育人方面的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数智时代班主任班级管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文中博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既是育人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举措.文章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在德育中融合历史名人典故、传统节日文化、古诗文、"忠孝礼义信"等,丰富德育内容,为创新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德育融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