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Journal Journal for Teaching Research in School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量感的构成要素探究——基于49位小学数学教师访谈文本的质性分析

    江漂张维忠
    1-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分析49位小学数学教师的访谈资料,基于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得出小学生数学量感的构成要素.研究结果表明,量的识别、量的理解、量的操作是量感的基本要素,量的换算、量的估计是构成量感的关键要素,量的应用是量感的核心要素.在量感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直观感知,促进学生对量的识别与理解,丰富操作体验,提升学生对量的估计能力,注重量的应用,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量感.

    量感量感要素扎根理论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中的几点建议

    曹一鸣汤牧文周丹凤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近年来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加强了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特色.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如何选取恰当活动主题,如何确定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如何制订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如何合理提供教学支架,如何设计与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等一系列亟待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针对性的破解思路.

    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教学实施

    复杂系统理论在中小学外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路径探析

    钱小芳王蕾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教学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复杂系统理论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解读视角,具有革新意义和指导意义.但如何应用这一理论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服务,相关研究还鲜有涉及.文章从复杂系统理论视角切入,提出中国语境下的中小学外语教学动态模式,启发教育者从要素和主体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出发理解和规划英语教学过程.具体到实际操作层面,教师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复杂系统进行有效规划,以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助力学习者找到最佳的个体学习路径.

    复杂动态系统核心素养英语教学动态教学

    双轮自主提问模式下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文轩陈彦竹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本书阅读在综合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其教学往往存在学生信息理解碎片化、主旨理解浅层化、无法自主阅读等问题.文章以深度学习为导向,以主题深层理解为核心,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尝试提出并实施基于双轮自主提问模式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以期促使学生逐步成为善于思辨、能自主深入探究整本书主题的学习者.

    深度学习思维品质整本书阅读双轮自主提问模式

    中学生物学模型构建视域下的可视化教学研究

    朱俊左开俊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模型构建可驱动内隐式科学思维的可视化表达.模型是一种思维工具,教师可借助图线、实物等构建模型,将内隐式的知识脉络、知识体系可视化地表达出来.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的建模过程中,学生内隐的思维品质、思维过程等能充分暴露出来.可见,以生为本、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围绕学生已有认知是模型构建视域下可视化教学的基础、根本与核心.

    模型构建可视化教学科学思维

    三层级理论指导下的"活动·探究"单元进阶教学——以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

    赵鑫张增光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活动·探究"单元是一个将阅读、实践、写作融通,把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动态学习系统.以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为指导进行"活动·探究"单元设计,从释义层、解码层、评鉴层三个层级设计结构化活动任务,有利于避免阅读浅表化、活动形式化、写作空心化等问题,引导学生在提取整合中理解单元内容,在玩味与剖析中解析文本密码,在融通、审辩和内化中由阅读走向写作.

    三层级理论"活动·探究"单元进阶教学解析文本密码

    从被组织到自组织:"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

    陈姝洁王宇鹏邢红军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物理概念与规律教学的步骤为基础,结合教学过程的自组织转变理论对"超重和失重"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先引导学生借助科学方法完成对超重的推导,再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诠释超重的本质.最后,让学生应用科学方法自主探究失重现象及其本质,从而促进学生认知从被组织向自组织转变.这不仅彰显了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为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教学设计物理概念与规律自组织转变理论物理关键能力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以"水循环过程及意义"为例

    罗棋仁
    38-4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地理具有独特的思政价值,挖掘课程中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之有机融入课程,是实现地理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水循环过程及意义"的教学为例,基于"两山"理论,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活动、编制评价三个关键环节,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流程,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

    高中地理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的底层逻辑与教学向度

    王军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概念和单元整体教学有着共同的价值指向,均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载体,二者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引下的教学实践新样态,有利于突破当前语文教学学科大概念不明,课程标准理念不能落地的困境.文章通过厘清大概念的内涵和价值,分析大概念与单元整体教学之间的逻辑关联,深度探索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路径.

    学科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底层逻辑教学向度

    诗意心流:指向心流体验的古诗词六步教学法——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

    聂小露彭小明丁一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诗词教学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但其往往存在教学方法传统、情境创设简单以及情感认知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情感体验不佳.基于此,文章提出指向心流体验的古诗词六步教学法,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任务、平衡学生能力与挑战、唤醒多感官注意机制、重视积极的情感共鸣、挖掘学生的深层次需求、正向反馈拓心流空间,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情境中,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自觉排除干扰达到自主学习的巅峰体验.

    心流理论多感官注意古诗词教学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