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上海交通大学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上海交通大学

杨艳

月刊

2096-0867

sjtup01@nursing-tcwm.com

021-61675199 17349794263

200030

上海市番禺路951号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护理》期刊主要报道中西医结合护理领域的最新理论与经验,为国内外护理学术交流提供平台,促进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向世界宣扬中国护理学术特色和文化。主要刊载中西医结合护理领域中的基础理论、临床实践、最新研究、学术成果或相关内容。设有护理专题、论著、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与方法、专科护理、全科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调查研究、案例分享、综述、讲座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助产士主导咨询的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恐惧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商娟林莉莉吴佳丽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基于助产士主导咨询的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恐惧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10 月至2022 年12 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进行规律产检、建档并生产的 82 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 名。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基于助产士主导咨询的护理方法。比较2 组的分娩恐惧感、自我效能感、产后出血量及分娩不良事件等指标。结果 分娩后,2 组的分娩恐惧量表(CAQ)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和入院待产时,自我效能期望(EE-16)、结果期望(OE-1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和入院待产时(P均<0。05),且入院待产时也均优于护理前(P均<0。05);入院待产时和分娩后,观察组的CAQ评分均较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更低,EE-16 和OE-16 评分均较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更高(P均<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均较对照组更短,产后2h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分娩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均<0。05)。结论 基于助产士主导咨询的护理模式有助于缓解初产妇的分娩恐惧感,提升其分娩自我效能感,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并降低分娩不良事件发生率。

    初产妇助产士主导咨询自我效能感分娩恐惧感

    卧位康复训练联合肠内营养干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张静邓思彭媛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卧位康复训练联合肠内营养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88 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开展回顾性分析,入组时间为2021 年3 月至2022 年4 月,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44 例)和对照组(44 例)。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加用卧位康复训练。比较 2 组的洼田饮水试验(WST)、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D-乳酸(D-LA)、二胺氧化酶(DA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干预2 周和1 个月后,观察组的WST评分、NIHSS评分,以及D-LA、DA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更低,Hb、ALB、IGF-1、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更高;2 组的上述指标和评分均比干预前更优,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卧位康复训练联合肠内营养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胃肠道屏障功能,提升机体营养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脑卒中吞咽障碍卧位康复训练肠内营养干预吞咽功能

    多模式分层心理干预结合阶段化情景模拟教育在初产妇中的应用价值

    严丽吕银婷祁萌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模式分层心理干预结合阶段化情景模拟教育在初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 年7 月至2022 年10 月于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182 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91 名)和观察组(91 名)。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和孕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模式分层心理干预结合阶段化情景模拟教育。比较2 组的分娩结局等指标。结果 分娩前及产后24 h,2 组的分娩恐惧测评量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入院时,结果期望评分和分娩自我效能期望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入院时(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多模式分层心理干预结合阶段化情景模拟教育可改善初产妇对分娩的焦虑、抑郁和恐惧情绪,提高其自我分娩效能,明显改善分娩结局。

    初产妇多模式分层心理干预阶段化情景模拟教育分娩结局分娩恐惧

    半结构式访谈联合赋能教育对行晚期胃癌根治术患者自我效能及生命意义认知的影响

    付国萃吴芳马小娟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半结构式访谈联合赋能教育对行晚期胃癌根治术患者自我效能及生命意义认知的影响。方法将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胃肠科于2022 年1~12 月收治的240 例经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赋能组与访谈组,每组120 例。赋能组给予常规赋能教育,访谈组给予半结构式访谈联合赋能教育。对比2 组心理压力等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2 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疲乏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生命意义认知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访谈组均优于赋能组(P均<0。05)。结论 半结构式访谈联合赋能教育可有效缓解经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疲乏情况,有效提高其自我效能与生命意义认知水平。

    晚期胃癌根治术半结构式访谈赋能教育生命意义认知

    缓和医疗护理模式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

    安阳刘美玲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缓和医疗护理模式对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信念的改善效果。方法 以中日友好医院在2021 年5 月至2023 年3 月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82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 例。对照组实施3 个月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3 个月的缓和医疗护理模式。对比 2 组的心理状态、生活信念、护理质量和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护理前的症状自评表(SCL-90)评分相比,2 组在护理 1 个月和 3 个月后的评分均降低(P均<0。05);与护理前的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相比,2 组在护理1 个月和3 个月后的评分均提高(P均<0。05);护理 1 个月和 3 个月后,观察组的SCL-90 评分和HHI评分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护理3 个月后,观察组的护理态度、护理能力和基础指导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意外伤害事件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数据比对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实施缓和医疗护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信念,且有助于减少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晚期癌症缓和医疗护理模式心理状态生活信念

    激励式结合精细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李婷葛浩徐华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激励式结合精细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 年1 月至2023 年8 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90 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激励式结合精细化护理,均连续护理2 周。比较2 组的动脉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pH值]、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 1 周和 2 周后,2 组的 PaO2、pH、SaO2,以及 HHI 和 CD-RISC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aCO2均低于护理前,且护理2 周后的上述指标和评分均优于护理1 周后;观察组在护理1 周和 2 周后的上述指标比同期对照组均更优,以上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入住和机械通气时间更短,护理总满意率更高(P均<0。05)。2 组间28d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激励式结合精细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相关指标,提高其希望水平和心理弹性,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激励性护理精细化护理动脉血气分析

    COPE护理模式在尿道下裂患儿围手术期的应用及对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

    宁慧娟何铭奇赖春香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尿道下裂患儿围手术期应用创造父母赋权机会(COPE)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 例尿道下裂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儿分为对照组(50 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0 例,常规护理+COPE护理)。对比2 组患儿的手术基本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 2 组家属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尿道拔管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更早,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均<0。05)。观察组患儿在术后 3d、术后7d及术后14d的VAS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且2 组在上述时间点的VAS评分均较术后1d降低(P均<0。05)。观察组家属在护理14d后的SAS和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均<0。05),且2 组家属在护理14d后的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均<0。05)。结论 对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患儿实施COPE护理可明显促进其术后恢复,减轻其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缓解家属的不良情绪。

    小儿尿道下裂创造父母赋权机会围手术期护理术后恢复效果家属心理状态

    跟进式赋能教育对行化学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徐芳熊沫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行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的直肠癌患者接受跟进式赋能教育对其自我护理能力、营养状况、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消化肿瘤科于 2019 年4 月至2022 年5 月行化疗的80 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以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 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 例(常规护理+跟进式赋能教育)。对比所有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主观整体营养状况量表(PG-SGA)评分、营养学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干预1 个月和3 个月后,观察组的ESCA评分和营养学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G-SGA评分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 组的上述评分和指标水平均较干预前大有改善(P均<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跟进式赋能教育对行化疗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自我护理能力均有积极影响,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直肠癌化学治疗跟进式赋能教育自我护理能力营养状况

    针对性心理干预结合前庭功能康复训练对前庭功能减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朱雪晴刘婧凌刘朝红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性心理干预结合前庭功能康复训练对前庭功能减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21 年2 月至2023 年 2 月收治的 106 例前庭功能减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 1~106 号随机编号,编号为奇数者纳入观察组(53 例),偶数者纳入对照组(53 例)。2 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综合干预及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比 2 组的前庭功能检查结果、前庭功能评分、心理状态及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干预3 周后的冷热试验异常率和视频头脉冲试验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自发性眼震角度和半规管轻瘫值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在干预 3 周后的前庭功能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在干预3 周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较对照组的79。25%更高(P<0。05)。结论 基于常规综合干预及前庭功能康复训练,积极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不仅有助于前庭功能减退患者心理状态和前庭功能的改善,还有助于提高干预效果。

    前庭功能减退前庭功能康复训练针对性心理干预心理状态

    渐进式个体化护理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

    蔡桂云邓瑞妍黄柳当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渐进式个体化护理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背肌功能训练依从性及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2021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收治的102 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51 例)与对照组(51 例),2 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渐进式个体化护理。对比2 组在干预前、干预1 个月后和干预3 个月后的训练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M-JOA)变化,并评估2 组在干预1 周后、干预1 个月后和干预3 个月后的训练依从性变化。结果 2 组在干预1 个月和干预3 个月后的ODI评分、VAS评分、M-JOA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均<0。05);观察组在干预1 个月和干预3 个月后的ODI评分、VAS评分和M-JO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在干预1 个月和干预3 个月后的依从率均略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开展渐进式个体化护理,能够提高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训练依从性,并改善功能障碍、减轻疼痛,促进腰背肌功能恢复与提高。

    非特异性腰痛渐进式个体化护理腰背肌功能训练依从性恢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