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芪参桃红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齐葭杨志飞郭伶俐武玉泽...
    2497-2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芪参桃红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筛选芪参桃红颗粒的活性成分和靶点;运用UniProt获取靶点的标准基因名;运用GeneCards和OMIM获取慢性心力衰竭相关靶点;运用Evenn获取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运用STRING绘制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图;运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芪参桃红颗粒作用于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涉及槲皮素、山柰酚等6个关键成分,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A)、肿瘤坏死因子(TNF)等34个关键靶点,核因子κB(NF-κB)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20条关键通路。结论:芪参桃红颗粒主要通过PI3K/AKT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NF-κB通路、叉头框蛋白O(FoxO)通路、胰岛素抵抗、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6条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发挥调节作用,主要机制包括细胞凋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心肌重构、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等。

    慢性心力衰竭芪参桃红颗粒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系统评价

    马勇博滑振王靖涵张磊...
    2505-2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VIP)、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2年11月10日。由两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偏倚风险分析;对纳入的文献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涉及1 466例病人,其中观察组734例,对照组73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收缩压[MD=-11。03,95%CI(-14。42,-7。63),P<0。000 01]、舒张压[MD=-7。42,95%CI(-8。80,-6。03),P<0。000 01]、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MD=-6。26,95%CI(-10。81,-1。72),P=0。007]、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MD=-2。60,95%CI(-3。48,-1。73),P<0。000 01]降低,降压疗效[MD=1。24,95%CI(1。11,1。39),P=0。000 1]提高,中医症状[MD=-3。75,95%CI(-5。33,-2。16),P<0。000 01]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是安全有效的,可改善病人血压和相关临床症状,受限于研究质量与数量,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评价验证。

    颈源性高血压中医外治法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循证医学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褚国洁张立晶王承龙
    2514-2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估(MMSE)量表评分将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114例病人作为认知障碍组(A组)、未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78例病人作为认知正常组(B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A组年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水平均高于B组,受教育程度、血红蛋白(Hb)、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低于B组(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LVEF、Hcy、NT-proBNP是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受教育程度低、Hcy升高、NT-proBNP升高及LVEF降低是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慢性心力衰竭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特点危险因素

    益气复脉方治疗气虚血瘀、痰瘀互阻型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

    崔杰吴旸李彤胡继强...
    2518-2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复脉方治疗气虚血瘀、痰瘀互阻型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住院治疗的室性期前收缩病人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益气复脉方(颗粒剂)治疗,对照组采用颗粒安慰剂治疗。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室性期前收缩数量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单项症状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胸闷、胸痛、痰浊、自汗、食少纳呆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室性期前收缩数量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胸闷、胸痛、痰浊、自汗、食少纳呆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8%与24。0%,P<0。05)。结论:益气复脉方可减少气虚血瘀、痰瘀互阻型室性期前收缩病人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改善中医证候。

    室性期前收缩益气复脉方中医证候气虚血瘀、痰瘀互阻型

    平肝活血方对H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Hcy、IL-6及心室重构指标的影响

    戈志华赵奥琪李博玉封亚丽...
    2522-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平肝活血方对H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及心室重构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2月河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H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西药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与叶酸片治疗,中药组在口服西药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12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证候疗效、降压疗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血清Hcy、IL-6水平。结果:治疗后,中药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LVEDD、IVST、LVPWT、Hcy、IL-6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肝活血方可显著降低H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降低血清Hcy、IL-6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左室肥厚及临床症状。

    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平肝活血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

    芪参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杨志飞万洁汪吴娇武玉泽...
    2527-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芪参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8 个数据库中芪参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7月。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并对纳入研究的作者、发表时间、样本量、性别、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指标、不良反应等数据进行提取。采用Cochrane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4、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涉及2 150例病人,其中试验组1 080例,对照组1 070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心绞痛疗效[RR=1。25,95%CI(1。20,1。31),P<0。000 01]、心电图疗效[RR=1。28,95%CI(1。18,1。37),P<0。000 01]提高,心绞痛发作次数[MD=-2。93,95%CI(-4。16,-1。71),P<0。000 01]、心绞痛持续时间[MD=-2。37,95%CI(-3。13,-1。61),P<0。000 01]减少,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MD=-2。08,95%CI(-3。39,-0。77),P=0。002]、白细胞介素-6(IL-6)[MD=-6。60,95%CI(-7。18,-6。02),P<0。000 01]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芪参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较单独使用常规西药效果更好,安全性较高,但部分研究样本量有限,文献质量较低,今后仍需进行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RCT加以验证。

    冠心病心绞痛参芪胶囊有效性安全性Meta分析

    咽部力量结合舌肌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邱子王海英何丽萍
    2534-2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咽部力量结合舌肌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治疗的10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咽部力量、舌肌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营养状况及经口摄食功能、吞咽功能和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57%与77。36%,P<0。05)。训练1个月后,两组清蛋白、血红蛋白、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SWAL-QOL评分均高于训练前,吞咽功能评定(SSA)评分低于训练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部力量结合力量舌肌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病人经口摄食功能、吞咽功能及生存质量。

    中风吞咽障碍咽部力量训练舌肌训练摄食功能吞咽功能生存质量

    基于转录组学测序探讨西洋参、丹参配伍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

    李星星刘荣鹏刘伟刘欣...
    2538-2545,2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转录组学测序探讨西洋参、丹参治疗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的作用靶点。方法: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组,等量蒸馏水)、西洋参+丹参低剂量组[XD-L组,西洋参1。5 g/(kg·d)+丹参4。5 g/(kg·d)]、西洋参+丹参高剂量组[XD-H组,西洋参3 g/(kg·d)+丹参9 g/(kg·d)]、ACEI组[培哚普利0。84 mg/(kg·d)];并以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组(CON组,等量蒸馏水),每组6只,连续灌胃4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大鼠心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采用转录组学测序筛选西洋参、丹参治疗心肌梗死后缺血区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西洋参、丹参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功能,减轻心肌组织病理损伤。转录组学测序结果表明,与CON组比较,MOD组大鼠12个基因上调,13个基因下调。西洋参、丹参回调了MOD组的6个基因。DEGs主要富集在三羧酸(TCA)循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与免疫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血管新生等有关。结论:西洋参、丹参可能通过上调Wnt4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功能。

    心肌梗死西洋参丹参转录组学测序心肌缺血大鼠实验研究

    川芎多糖调节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赵威瑾李畅李知娟王经...
    2546-2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川芎多糖(LCPS)调节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方法:将144只大鼠数字编码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盐酸维拉帕米(VH)组(20 mg/kg)和LCPS低剂量组(50 mg/kg)、LCPS中剂量组(100 mg/kg)、LCPS高剂量组(200 mg/kg),每组24只大鼠。给药预处理14 d后,采用阻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制备MIRI大鼠模型。再灌注2 h后,通过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心脏超声法、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室收缩末期压力(LVE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和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心肌酶和心肌组织炎性因子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LVEDP、病理评分、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p-p38 MAPK、p-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p38 MAPK/p38 MAPK、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升高,LVESP、+dp/dtmax、-dp/dtmax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VH组、LCPS中剂量组和LCPS高剂量组心肌梗死面积、LVEDP、病理评分、心肌酶水平、炎性因子水平、p-p38 MAPK、p-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及 p-p38 MAPK/p38 MAPK、p-NF-KB p65/NF-KB p65 比值降低,LVESP、+dp/dtmax、-dp/dtmax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CPS上述效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除+dp/dtmax、-dp/dtmax、IL-1β外,LCPS高剂量组对其他指标的影响优于VH组(P<0。05)。结论:LCPS对大鼠MIRI和心功能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川芎多糖心功能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炎症反应大鼠实验研究

    隐丹参酮调节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

    武禹佳武文印李艳董印宏...
    2553-2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隐丹参酮调节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NOD样受体蛋白3(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葡萄糖5。5 mmol/L)、高糖组(葡萄糖33 mmol/L)、2。5 μmol/L隐丹参酮组(葡萄糖33 mmol/L+2。5 μmol/L隐丹参酮)、5 μmol/L隐丹参酮组(葡萄糖33 mmol/L+5 μmol/L隐丹参酮)和脂多糖(LPS)组(葡萄糖33 mmol/L+5μmol/L隐丹参酮+1μg/mL 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激活剂LPS),各组细胞培养在相应的培养基中48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2',7'-二乙酰二氯荧光素(DCFH-DA)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抑制剂(FLIC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焦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GSDMD蛋白N端片段(GSDMD-N)、TLR4、NLRP3、磷酸化 NF-κB p65(p-NF-KB p65)、NF-κB p65、Cleaved Caspase-1、Caspase-1 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H9c2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细胞ROS水平、焦亡细胞比例、细胞上清IL-1β和IL-18水平及细胞TLR4、NLRP3、p-NF-KB p65/NF-KB p65、GSDMD-N、Cleaved Caspase-1/Caspase-1 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高糖组比较,2。5 μmol/L 隐丹参酮组、5 μmol/L 隐丹参酮组 H9c2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细胞ROS水平、焦亡细胞比例、细胞上清IL-1β和IL-18水平及细胞TLR4、NLRP3、p-NF-κB p65/NF-κB p65、GSDMD-N、Cleaved Caspase-1/Caspase-1蛋白表达降低(P<0。05)。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激活剂LPS可逆转隐丹参酮对高糖诱导细胞增殖和焦亡的抑制作用。结论:隐丹参酮可抑制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减轻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焦亡。

    心肌细胞隐丹参酮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NOD样受体蛋白3信号通路高糖焦亡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