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
中学语文

潘纪平

月刊

1000-419X

jiaoxuedacankao@163.com

027-88666211

430062

湖北武昌湖北大学文学院

中学语文/Journal ZhongXue YuWen
查看更多>>分上中下三个月刊分册,分别为《教学大参考》(38-48)《读写新空间》(38-51),2007年出《大语文论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中语文跨媒介读写:价值、类型与实践

    王义翔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语文课程中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媒介读写能力.跨媒介读写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不同媒介类型在语言文字方面具有不同的典型特征.在设计与实施跨媒介读写活动时,教师需要立足真实生活情境,创设进阶式学习任务,优化跨媒介读写评价策略.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跨媒介读写媒介类型媒介素养

    高考思辨写作命题多元化的形成逻辑及教学应对

    董小玉孙宇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拥有思辨能力的人才逐渐成为社会需求的对象.在此背景下,高考作为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核的重要评价标准,也在不断革新,思辨写作已然成为当下高考写作命题的主导类型.通过对近些年高考写作命题的梳理发现,在高考思辨写作中包含多种命题类型,且不同的命题类型,侧重考查不同的思辨能力.理清高考思辨写作命题的多元化逻辑,并由此开展针对性的写作教学,对提升高考命题的科学性以及语文写作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思辨写作多元命题教学

    新高考作文主题词既要契合"语境",又要超越"惯习"

    郭建华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贯彻了"立德树人"的理念,渗透了核心素养语境,在"变化"的语境中具有"稳定"的主题词.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新高考作文写作要加强对"主题词"惯习的监控,凸显在"大数据式的推送与追踪"中的深度思考,具备超越意识,避免模仿和套作的不良"惯习".面对丰赡的作文资料与辅导书或工具书,新高考作文写作既要"寻稳",也要"求变",通过"连通语义惯习,打通语篇惯习,融通语境惯习"三个阶段实现对惯习的"超越".新高考作文写作最终要契合命题语境与交际语境,从"应试"走向"应世",超越不良"惯习",走向批判与思辨,走向创新,让命题语境与现实语境进行对话,在真实情境中培育语文核心素养.

    新高考作文主题词惯习语境对话核心素养

    搭建思维支架 提高思辨写作能力

    黄艳明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面对纷繁多"元"的作文类型,面对一直处在变化、进化中的命题形势,扎实开展深化理性思考的写作思维训练,是我们应变的"王道".二元思辨思维可作为学生作文的起点思维与基础思维,在此基础上,我们以质疑为内核,以追问为手段,搭建起"黄金三问法""多维归因法""一分为三论"等思维支架,帮助学生建构出优质的思维链.

    理性思考思维支架思辨写作思维链

    目标进阶:"数字"赋能"巧跨点"——数字赋能下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进阶探索暨"进阶目标"调测研讨

    刘春文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标进阶"反映的是课程理念从碎片化、板块化向整体化、综合化的发展,直接影响了教与学方式的选择.在学情调测的基础上,以八下《桃花源记》教学为例,展开数字赋能下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进阶目标的探索,正确认知大单元视域下的单篇教学,灵活拓宽跨学科学习的多元空间,探讨基础教育阶段课堂的数字化转型.

    目标进阶数字赋能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桃花源记》

    "三新"背景下高中文学类文本教学思路转变的学理依据

    王勋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剖析当前语文教学、教考等教学关系的现状,选择文学类文本教学思路转变作为突破点,从课标、教材、高考命题等方面探寻思维转变的路径.

    "三新"背景文学类文本教学改革学理依据

    基于学习大概念理解迁移运用的单篇小说教学价值的实现——以《故乡》教学为例

    于保东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小说的课程化、教学化解读与设计,应该从课程标准的高度、教材系统的角度、学生学情的角度去进行,从而让教学解读与设计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而教学化解读与设计离不开教师提取的教学大概念和主问题与学生学习问题的对接,借助主问题的推进解决,深度理解文本和本单元学习大概念,并基于理解形成迁移能力,成为实现教学价值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文本解读教学设计大概念教学教学价值

    区域普高语文课堂教学形态转变的调研与思考

    杨仕威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课文"越来越不适应新课标、新教材以及新高考的发展需要.它以"课文"为逻辑起点,受制于课文,以"教"为基本形态,忽略了非课文和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了语文教学实践性.按照"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教材内容(单元学习任务)—教学内容"的逻辑,课堂教学以"做任务"为终点,能够解决"素养悬空"的问题.但"教课文"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推进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惯性与惰性.对"做任务"课堂教学展开专项调研,了解普高语文课堂教学形态的转变情况,发现问题,寻找对策,积极探索普高语文"做任务"课堂教学新样态.

    普高语文课堂教学形态教课文做任务

    基于整合,指向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策略

    徐幸良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学科主题学习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筛选及整合不清晰,导致实际教学缺乏合理性和逻辑性,同时"重知识,轻实践"的现象依旧存在.因此,要以问题解决为整合点,以语言实践为着力点,为学生打造丰富的实践场域,彰显实践育人的价值理念.

    跨学科主题学习整合实践实施策略

    从学科关键能力的视角探讨高中语文深度学习的目标及其设计

    余永聪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深度学习目标认识架构中的一些困惑,我们有必要厘清高中语文深度学习的目标及设计策略.认识上,从学科关键能力的角度出发,明确高中语文深度学习的目标: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学习者的言语实践能力.实践上,探究高中语文深度学习目标设计的步骤,并以案例的形式对高中语文深度学习目标的设计过程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能力高中语文深度学习目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