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月刊

1002-2155

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大校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ournal Chines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Secondary Schoo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旨在紧密结合中学语文课之教学,反映全国各地的教改经验及其动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兼顾教与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探讨学习方法和自学途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让学生拥有丰富的"语言经验"

    余映潮
    40-41页

    "基础教育精品课"的有效"三用"

    茹海花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程教学"版块中的"基础教育精品课"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极具概括性、关联性、优质化的微课资源.挖掘资源优势,课标引领,巧妙化用;放大课例价值,因地制宜,灵活创用;提升应用效益,数字赋能,技术活用,能有效发挥精品课资源优势,实现精品课的有效应用.

    精品课应用课外古诗词诵读提质增效

    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困境与突围——以统编初中教材《诗经》篇目为例

    赵俊怡吕新平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跨学科学习既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又是重要的语言运用情境,对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有独特优势.以《诗经》篇目为例,直击跨学科学习困境,从横向联系以激发认知兴趣,纵向深潜以培育高阶思维,推动任务联通,促进表达输出,实现知识融通并丰富评价等方面寻求突围.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语言运用《诗经》

    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作业设计"四度"

    敬军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业设计要体现"教—学—评"一体化,就要以单元学习目标和训练重点为中心,把一个学习单元看成动态的整体,设计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阶段作业,呈现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同时,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搭建任务支架,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借助多元评价和互动,实现"教学评"的深度融合.

    "教学评"一体化单元作业作业设计

    "双减"背景下作业质效的提升路径

    孙利郝小安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初中语文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线教师应注重探究改进作业设计的路径.注意兴趣培养与积极性调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教师要设计少量、优质的作业以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提升初中语文作业质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双减"作业设计作业质效

    从寓言写作视角解读《北冥有鱼》

    华冉冉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冥有鱼》因其深邃的哲思,雄奇的想象,曲折变幻的情节成为教学的重点难点.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抓住"鲲鹏"形象,探究作者追求理想的积极意义,忽视了文本本身所蕴含的思想追求及寓言说理的艺术.从因事设理、因理设物、因物设言的寓言写作逻辑剖析阐释《北冥有鱼》,能够回溯历史,深度体会寓言背后蕴含的哲理,获得审美体验,增强文化自信;也能按图索骥,从庄子哲理的表达,形象的塑造,曲折变幻的内容建构中得到写作的启示.

    《北冥有鱼》写作视角读写融通

    基于育人导向的整本书"悦读润心"教学体系探索

    尹庆华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建构以"悦"为核心的"悦读·悦心·悦性"三维育人理念,创设"悦读"情境,设计"悦心"学习任务群,创新悦读分享方式,落实整本书"悦性"育人任务,探索基于育人导向的整本书阅读"悦读润心"教学体系的理念内涵和实施路径.

    整本书阅读悦读润心学习任务群育人

    品诗韵经典 探审美教学

    李文婷范海艳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试背景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许多教师基本是循着"读熟—释义—背诵"的思路进行教学,并把字词释义、逐句分析讲解作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忽略了诗歌的审美教学.审美视域下的古诗词教学,应当按照美学教育规律,运用情境创设、吟咏诵读、品味语言等多种巧妙而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挖掘、品味诗歌中蕴含的美,尽可能地再现诗词所创造出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等审美意境,引领学生在诗词的世界里感受美和内化美,最终实现美感的升华.

    古诗词教学审美教育情境主题知人论世

    苏轼作品跨媒介整合教学尝试

    耿锋贤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教材中苏轼作品多而分散,不利于学生对苏轼形成全面准确的评价.尝试以歌曲《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载体,整合苏轼的诗文作品,利用古诗词集音乐、美术于一身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苏轼的诗词文;借助歌词、网络跟帖等跨媒介阅读,在对比、质疑、讨论的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深度思考.

    苏轼作品跨媒介整合教学

    找抓手·溯旧知·设支架·探模式——自读课教学路径探寻

    孙昕姣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讨初中语文自读课的教学策略,需充分有效地利用助读系统,确立合宜的自读目标.自读课的设计,教者需定目标、分步骤、创情境、多关联.通过具体的言语实践,引导学生在自读目标的引领下,拾级而上,从被动接受知识与方法转向自主探究的自由之境,最终指向语文素养课堂的深度建构.

    助读系统自读课文教学目标情境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