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月刊

1002-2155

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大校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ournal Chines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Secondary Schoo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旨在紧密结合中学语文课之教学,反映全国各地的教改经验及其动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兼顾教与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探讨学习方法和自学途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中语文学情分析的逻辑理路

    胡小鸾刘锦华
    3-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情分析是教师对影响学生学习因素的诊断、评估和分析,旨在为有效教学提供实证支持.本文以组合、循环、追问为关键词厘清学情分析的逻辑理路,讨论学情分析的内容要素选择、全过程规划和基于分析结果的教学改进.

    学情分析高中语文教学改进

    细化学情分析:提高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性

    胡莹莹韩再彬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学情分析的角度来说,提高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性需要注意三个方面:借助调研提高预估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对比分析学生的学习准备与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综合学情、教材和课标,增强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单元整体教学

    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后作业设计

    孙琦李晓华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课后作业的优化理念和实施策略是推动教学改进的内在要求.课后作业设计应从明确教学目标的具体指向出发,描述学生达成预设目标的关键行为表现;对照目标水平描述,观察并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精准识别学生表现与预设目标的差距;探究差距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设计或调整课后作业,以发挥课后作业的功能.

    课后作业目标水平描述学情分析

    从"概念争议"到"样态优选"——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再认识

    张春华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核心概念,在学理和实践层面被广泛关注,但也存在争议.随着对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和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深入实施,争议话题从广泛趋向聚焦,学习任务群内涵和样态越来越完善,体现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成效.

    学习任务群情境教学样态

    落实"双新"贵在"神形兼备"

    张志强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语文学习任务群统摄教学内容、注重创设"情境""任务"、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活动,是新课标的"形";而在语言实践中主动学,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神".形能传神,但有形未必能得其"神"."神形兼备"的"双新"教学需要教学目标服务于单元整体,教学内容指向目标达成,教学过程利于素养提升.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学科理解和教学实践能力.

    新课标学习任务群情境神形兼备语文素养

    语篇分析视角下的文言文教学(上)

    刘宏业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言文教学需要贴合课标理念,根据其"语篇"特征,发挥其在"文化传承与理解"中的优势.选入统编版教材中的文言文都具有课程性,是经过教学化处理过的特殊语篇.吸纳语篇分析理论来教学文言文,能实现"释言""解文"和"悟道"三位一体目标,在解构和重构中深入体验其独特的语言智慧、典范的思维品质、高雅的审美情趣、可贵的文化关怀,从而充分发挥经典文言文在当下的教育教学意义,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立德树人.语篇分析视角下的文言文教学要把准语篇类型特点,明确教学核心价值;发掘真实教学情境,借助任务驱动学习;采用语篇三重分析,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语篇分析文言文教学语形信息传意

    "一法三步":搭建古代散文细读脚手架——以《兰亭集序》教学为例

    胡重实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代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堵点,存在读不懂具体的文言语境,贴不近文人的内心情感等问题.运用"一法三步"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古代散文教学,"一法"指借助单元研习任务二提及的"评点批注法";"三步"指"外观其境察其色""内省其韵悟其意""关联其体品其味"三个步骤,为解决教学中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古代散文一法三步课堂模式

    一个知识分子绝境中的生命之歌——《相信未来》教学思考

    张丽华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相信未来》的过程中,多数教师对诗歌意象和陌生化语言的解读有很大的不足,对诗歌情感背后精神内核的探讨有较大的缺失.从诗歌的意象、语言及精神内核三方面对《相信未来》的教学进行反思,以便今后更好地教学,同时也希望对这道诗歌有更深入的解读.

    《相信未来》食指意象语言的陌生化精神内核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建构与实施——以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

    范晓晖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从"学习"转向"研习",从"单篇"走向"专题",体现出鲜明的探究性和专题性.以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为例,教师可以从"自主梳理文言知识,积累文言阅读经验""结合特定情境,任务驱动读写一体"两方面进行任务建构与实施,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的教学提供思路.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建构读写一体

    语文情境任务的设计策略与实施原则

    王慧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2017年版课标"要求及高考"情境化"导向,在教学中立足文本细节、善于生发联想、及时记录反思,巧妙设置真实有效、难度适宜、成果导向的"情境—任务型"学习设计,能够助推学生解读文字密码,深思作品内涵,感受人文关怀,综合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益.

    情境任务设计策略实施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