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月刊

1002-2155

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大校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ournal Chines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Secondary Schoo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旨在紧密结合中学语文课之教学,反映全国各地的教改经验及其动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兼顾教与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探讨学习方法和自学途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巧设项目情境 走进言语深处——《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倪蕴佳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故都的秋》一文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教学该课,可以设计公众号推文的微项目情境,并构建核心问题,引领学生深入品读散文的内涵和韵味,准确体味文本独特的审美特点和审美情感.在推动微项目落地的过程中,达到从"这一篇"到"这一类"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微项目公众号散文主问题

    《背影》语言与情感教学的再思考

    孙洁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散文《背影》之所以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文本质朴典雅的语言风格以及情真意切的情感流淌.在新的教育环境下,要进一步解决"散文教学到底该教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明确散文阅读与教学中"这一篇"的重要性,可围绕《背影》的语言运用与情感表达,探讨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思路,为该文的教学与解读提供更多的灵感.

    语言与情感初中语文《背影》阅读教学

    探究真实有效的预习反馈策略——《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思考

    董晓玲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语文教材"预习"助学板块,引发了众多教者对预习策略的研究,但对衔接预习和后续学习的"预习反馈"的探究并不多.依据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分析教学实践,归纳出"设计立足教材、学情和核心素养的预习任务""认真检查把握共性问题""褒扬优点和佳处""突出重难点、方法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再思考反思"五种预习反馈的策略,以期提高精讲效率,建构有效课堂.

    预习反馈策略《邹忌讽齐王纳谏》

    "人立"而后有家国天下——《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实践

    邬亚丹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应注重让学生感知家国情怀,传承革命文化,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研讨中,达到教学目的.通过精读批注,调动体验和想象,把握课文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这篇通讯作品,要学会用批注等方法品析文章,把握英雄事迹,理解并传承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精神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

    家国情怀通讯精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审美鉴赏视域下的散文教学策略

    赵文静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审美鉴赏视域下探讨散文教学应该教什么、怎么教,须把握每一篇散文的文本特质,明晰不同文本类型下散文的组织路径.品情感、悟情境是散文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品读反复出现的细节、发现文本的张力、融合美的体验,是散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散文教学情感情境审美鉴赏

    读写结合 以文化人——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罗小兰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课前可以让学生进行正能量人物主题群文阅读,围绕价值观做批注,突出以文化人;课中联系时代思想,评说古人事迹,帮助学生学习古人智慧,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后读写研行结合,助力学生内化优秀传统.

    初中文言文教学价值观传统文化教育

    用任务驱动回忆性散文的审美——《昆明的雨》创意教学

    李宁
    4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将教学文本作为创作素材,引导学生以设计、拍摄《雨中相遇昆明》宣传片的方式,深入体会、展现"昆明的雨"独特的地域情味,从而走进文本阅读的深处.

    任务驱动任务情境阅读教学《昆明的雨》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新突破

    王中平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为例,从"预、读、解、赏、用"五个环节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古诗词教学的新突破,旨在丰富古诗词教学方式,提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古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五步"教学法

    学材·图式: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深入探究《伟大的悲剧》

    娄志军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作品阅读旨在丰富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促使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考".这需要基于"学材"观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建构起"情节感知—形象品析—理性思考"的阅读图式.应引导学生抓住典型要素,梳理情节,形成感性认知;鉴赏典型细节,分析人物形象,为理性思考蓄势;探究典型事件,建构文化解析图式,生成理性思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吸收优秀文化并内化为自身正确价值观和必备品格的组成部分.

    学材图式感性认知理性思考

    人物分析: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切入点——走进《边城》

    陶乙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的整本书阅读中,人物是作品研读的核心要素.以《边城》为例,通过创设情境、联系背景、聚焦情节、抓住细节以及评价反思等教学活动,探讨人物分析在高中语文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展开,帮助学生找到人物形象分析的正确路径,感受人物千姿百态的魅力,提升小说整本书阅读效果,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边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人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