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月刊

1002-2155

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大校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ournal Chines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Secondary Schoo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旨在紧密结合中学语文课之教学,反映全国各地的教改经验及其动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兼顾教与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探讨学习方法和自学途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真实情境下的大单元主题教学

    夏金良吕秋艳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主要在课堂,开展大单元教学和主题教学是语文课堂展开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文章梳理真实情境下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应用实例并总结提出实施策略,即遵循语文学科的内在逻辑,借助"言象意评四层级解读理论"创设情境,配合单元学习任务驱动,实施大单元主题教学,推进学生思维的进阶发展与核心素养的培育.

    真实情境大单元主题教学言象意评四层级解读理论

    从山水觅寻空灵 于世俗安放佛心——探寻王维诗中之"空"

    何翀黄晓梅
    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新高考语文默写范围调整后,王维的《山居秋暝》依然在列.由此诗联想到王维其他作品,发现王维诗中不时会出现"空"字,这些"空",有人与自然之"空",人与人之"空",亦有其人本身之"空".

    王维佛学景空人空

    《孙权劝学》对史料的文学化处理

    黄继省方佳铭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其史料主要来自陈寿的《三国志》及其裴松之注中的《江表传》,司马光在尊重史事的基础上,对语言、情节等方面进行了文学化处理,语言凝练,情节故事化,人物形象鲜明,使记事和传人有机结合,创造了一个新的传记文本.《孙权劝学》虽是《资治通鉴》建安十五年的一个记事传人小片段,但也反映出了《资治通鉴》的编纂思想、史学和文学等方面的一些特点.

    《孙权劝学》史料史学文学

    寻回"消失的附近"——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李剑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寻回"消失的附近",需要带领学生重新体验人与人、人与置身环境的联结.重视日常生活和特色文化等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规划"借助乡土文化内容,驱动教学目标高效达成;借助多样教学方式,驱动师生主动性持久激发;借助多维载体运用,驱动学习成果交流共享"的"三借三驱"教学路径,并不断完善,形成乡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有益探索.

    消失的附近乡土文化内在动机三借三驱

    用支架撬动校本课程开发——以"带着诗香去露营"课例为例

    赵娟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变校本课程开发的随意性、落后性、浅层性等问题,学校可遵循课程定位原则、资源整合原则、学生主体原则,通过创设以兴趣定任务、以课标合资源、以认知设支架、以评价善成果的支架来开发校本课程.最后,从时空、学科教师综合素养、持续性三个方面做好反思.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创设支架古诗词

    切莫轻易"彼此""彼此"——谈回忆性散文的文本理解

    袁长俊
    35-3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忆性散文中的"彼"是指散文的作者曾经经历时的情绪、态度、立场、情感等主观情思,"此"则是指作者创作时回忆相关人、事、景、物等或隐或显所流露出的情绪、态度、立场、情感等主观情思.这两者之间是不能轻易画等号的,其关系是复杂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种:"彼""此"为表里,"彼""此"不同,"彼""此"相同.在解读回忆性散文时,应具体分析"彼"与"此",切莫让思维受"彼此""彼此"的影响乃至左右,从而影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彼""此"回忆性散文表里深层明暗

    不拘一格 随物赋形——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文体互渗文本例谈

    裴玉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是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一个单元往往包含多种文体的文章.这种编写体例更注重教材的整体性和育人功能,但并不意味着不重视文章的"文体"特点,2022年全国甲卷第9题"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更能说明这一问题.文章选取几篇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文体互渗的文本进行辨析,以便更好地帮助师生认识文本的文体特点,明白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同时也能够鉴赏到文体互渗之美.

    高中语文文体互渗文体特点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红楼梦》阅读教学方案设计

    张海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果,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为例,就项目化学习方法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应用展开设计.其中,结合项目化学习的基本原则,提出确定项目化学习的主题、围绕主题安排项目任务、设计阅读教学评价方式、阅读成果展示的步骤.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高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探寻不同的语文阅读方法,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阅读思维.

    项目化学习整本书阅读阅读兴趣思维能力

    大单元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以统编教材小说单元为例

    蒯浪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三新"背景下,"大单元教学"已成主流趋势.文章对"大单元"这一概念做出了界定,"大单元"应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学习单位,一个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关键能力而设计的,具体的、综合的、真实的语文实践情境."大单元教学"的本质要求和操作模式与新课标核心概念"语文学习任务群"有共通之处,即整合型学习.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应有四个教学策略,即注意抓住要点和主线,避免重复性的知识输入,同时建立起单元间的宏观联系.

    大单元教学教学策略教学设计

    聚焦学生感触 达成真实共情——《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重点探究

    张婷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该单元的两大教学重点是中华美德和略读方法.针对当前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设计仍存在文本定位模糊、学情误判等情况,文章提出,应从学生感触不深的关键段落入手,通过聚焦副词、参照阅读、以声传情等方式突破重点,帮助学生掌握略读方法,同时在体认作者独特经验的同时丰富自身的阅读体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重点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