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月刊

1002-2155

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大校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ournal Chines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Secondary Schoo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旨在紧密结合中学语文课之教学,反映全国各地的教改经验及其动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兼顾教与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探讨学习方法和自学途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笑与哭之间的人生悲剧——《骆驼祥子》整本书导读课的实践与审视

    韩刘学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本书导读课是联结学生自主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目标达成的重要桥梁.着眼于《骆驼祥子》整本书导读课教学,立足整部作品,勾连主要内容,通过披文入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任务驱动,感受人物命运浮沉;以写促读,发展学生语用能力;巧借对比,突破思维提升难点等环节,引领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悲剧内涵,在发展语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的同时,帮助学生建构整本书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导读课

    指向体认文言文志道的课堂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活动设计

    陈冬梅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言文阅读的最终目的在于体认其所言之志,所载之道.文言文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应当将"文言""文学""文化"有机链合,教授"言"的部分时,可用联想法创设记忆情境,唤醒学生学习经验,跟文本建立对接;用融贯法对"文言"进行学习涵泳,挖掘驱动词搅动"文学情致"的沉潜玩味,最后落点在"志道"的体悟认同.

    联想法融贯法驱动词体认志道

    "学""思"而"论""辩"——《马说》的论辩式课堂教学实践

    王爱华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辩式教学是通过提出质疑、寻找证据、辩驳建构,提升学生融合思辨的意识与能力的教学方式.在《马说》教学中,聚焦课文内容寻找核心知识,巧设论辩情境形成知识网络,搭建论辩支架推进深度阅读,以及制订评价量表外显学习过程,能有效推动学生的深度阅读.以此为基点对未来的论辩式课程进行样态描摹,重点在于营造开放的生成式课堂,建构真实的反思式课堂,形成动态的体验式课堂.

    论辩式学习批判性思维思辨精神《马说》

    欣欣草木情 生生无止境——《紫藤萝瀑布》主题式情境教学

    李青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题式情境教学旨在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一个核心主题,有机联结文本主题内容、语言风格、读写关联等方面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阅读水平和生活情境的层进化言语训练活动,以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思等方面的语文素养能力.以《紫藤萝瀑布》为例,从教材单元体系出发,以"洞见生命之美"为主题,设置将言语知识和素养能力相融合的情境化训练活动展开教学,实现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保证课堂教学的层次性、深入性和贯通性,以期探索出一条更高效的教学实践路径.

    主题提炼情境创设思维进阶审美鉴赏素养能力

    学习支架:撬动项目学习的支点——以《水浒传》为例

    魏炜峰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支架是撬动名著阅读项目学习的核心力量,分为情境、任务、策略和评价四种类型.情境支架可以消除心理隔膜,激发阅读名著的内驱力;任务支架可以凸显名著特质,生发知识运用的建构力;策略支架可以激活阅读思维,导向高阶的思考力;评价支架可以助力课程开放,体现以评促学的指导力.四种学习支架交叉互融,共同作用,助推阅读素养落地.

    项目学习名著阅读学习支架《水浒传》核心素养

    痛彻生命的"俭德" 令人深思的"克己复礼"——《儒林外史》严监生形象的多重意蕴

    夏峥嵘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死时因为多燃烧了两茎灯草而不能瞑目的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除范进之外较广为人知的艺术形象,是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代表,但结合作者的人生历程深入分析整本书,我们会发现严监生的形象有多重意蕴.严监生是一个悲剧形象,其性格成因有着复杂的文化因素,严监生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对"克己复礼"儒家思想的反思,对宗法制度的批判和对科举制度的嘲讽.

    《儒林外史》严监生形象俭德克己复礼宗法制度

    择苍茫处立 拖冰凌而归——《湖心亭看雪》再解读

    张辰向浩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独"是一种雅兴,更是一种主动选择.《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独往"赏雪、"独别"欢饮,选择与自然共享孤独.明朝覆灭之后,张岱的"独"更添难以言喻的黍离之悲.深入挖掘小品文文本内涵,感受张岱精神品格之"独"和情绪表达之"痴".激发学生思考,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核心思想和人文精神.

    文本解读《湖心亭看雪》"独"与"痴"

    奇趣勇毅 圆融是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多维观照

    李欣鑫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苏轼诗写黄州的重要代表作,苏轼择归途偶遇骤雨这一日常小事为契,渲染出绵延不尽的诗意.该词用语自然无琢,却饱含逶迤幽深的艺术巧思,观照词人的师从启蒙、诗学理念、政治理想,折射意象弧光,多重解读尺幅深意,在文学张力中窥见儒与释的交辉,仕与隐的碰撞,这是领略其诗学背后佛儒相谐、仕隐随心之境的不二法门,亦是深度体悟苏轼勇毅圆融的人生志趣的必经之路.

    苏轼《定风波》奇趣勇毅圆融

    和谐共融的教学情境创设

    刘凡保田荷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标对于情境教学有明确倡导,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创设和谐共融的教学情境,着力在认知水平、感知状态、条件境遇、情感情绪等方面促进师生对文本产生共同体验,帮助师生顺利进入共同探索文章旨趣的共享状态,达到师生共享课堂的美好境界,走向更加开放、更加融通、更加关注个性发展的未来课堂.

    情境共融共感共情

    基于情境任务的大单元教学路径

    李培东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新"背景下,情境教学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提高教学水平的高效手段.创设情境任务,开展大单元教学,可以从立足经典单篇,落实单元目标;深耕"活动·探究",提升实践能力;融通文本生活,实现读写联动三个方面开展实践探索.这是语文教学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生动体现.

    情境创设任务学习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