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思政课"视域下深度学习探析——以"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为例

    周明城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强调充分挖掘现实社会中的教育资源,丰富思政课内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在活动和体验中建构知识结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做"四有"时代新人。在"大思政课"视域下开展深度学习,要善用"大内容"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挖掘"大资源"促进课堂教学生成,打造"大课堂"推进学习活动拓展,厚植"大情怀"推动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大思政课深度学习教学实践

    队小见大:高中思政课教学策略

    俞优红朱丽娟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了使思政课教学更好达成育人目标,教师在教学方式创新探索中可借助以小见大路径,通过叙事方式转变、情境热点创设、教学场域延伸、教育资源整合,演绎小故事诠释大道理,透过小镜头开阔大视野,借助小舞台弘扬大时代,立足小课堂链接大社会。通过选取适切的教学方式路径,依托鲜活生动的实践素材,拓展思政课教学的空间视域格局,充分吸纳各种优秀育人资源,才能深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功能。

    高中思政课以小见大教学方式

    借助政史课程表达 优化主题融合学习

    韩永义郝振朋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行高中思政和历史课程诸多内容相同,且这些相同内容成为各自课程的课题。基于政史课程相同课题下两科都有事实(史实)和思想,但"历史偏重史实、思政偏重思想"的差异,可以就政史两科相同内容开展主题教学。对于思政学科而言,开展主题教学有助于厚植史实根基,有助于借助历史阐释佐证课程思想,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实施主题学习有助于史实基础上的拓展延伸,让厚重的史料迸发时代光辉。由此,政史两科应借助各自的课程表达,优化主题融合学习,让课程素养落地落实。

    经济全球化政史课程表达主题融合学程优化

    《逻辑与思维》教学要强化边界意识

    田宇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与其他模块相比,内容层级性、工具性和图式推导性强,兼具逻辑与思维知识普及特性,属于高中生应知应会的内容。教学时,不少教育主体为了推导的便捷性,任意增加相关知识,改变表达形式;部分教育主体担忧学生难以应对高考评价,通过增加课程内容方式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此类做法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荷,背离了课程的育人指向,形成了教学越界的态势。教师备课时应按照新课标要求,依据教材逻辑思维知识表达和近年来高考逻辑试题指向,综合确定教学内容,让指向课程目标的教学既补位又不越位。

    《逻辑与思维》课程标准课本表达高考试题

    模块融合:让学习在课堂增值

    王晶金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模块融合教学基于高阶思维目标,在知识的解构、重构中理解、深化、运用,推动教学纵深发展。模块融合教学要遵循知识层次逻辑、认知发展逻辑、目标进阶逻辑,把握模块融合教学的内容、活动、评价三要素,寻找契合点以确定融合内容,梳理逻辑点以组织融合内容,探索运用点以实施融合内容,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增强学生能力,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模块融合学科核心素养

    守正创新:诗词雅韵点亮思政课堂

    张玉东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势在必行。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的有机组成元素,诗词已成为优化课程设计的入味佐料、丰富教学实践的点睛之笔。在高中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赓续诗教传统,巧用诗词雅韵点亮思政课堂,助力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为更好提升思政课堂的文化品位、思想内涵和精神品质,可以尝试打通教育场域,真正让平"语"近人;纵贯教学时空,释放毛泽东诗词的恒久魅力;扎根乡土沃野,激活地方特色诗词文脉。

    诗教学科核心素养平"语"近人毛泽东诗词地方特色诗词

    哲学教学提升思维品质的价值取向

    陈航波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审视与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发展思维、追求智慧的过程。圈画一些原理,给定标准答案,或直接做出是非判断,给出结论,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在新教材、新课改、新高考背景下,学生思维品质已成教学评考的核心要素。为此,哲学教学要有清晰取向,以人为中心,为思维而教,行之以探讨,注重学生思维发展。

    思维品质哲学教学价值取向

    大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

    薛国雄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索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从而在理论层面上理解大单元教学的本质要义,是落实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针对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的忽视大单元教学缘由分析、轻视大单元教学特点剖析、缺乏大单元教学理论探索等问题,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SOLO分类评价理论、深度学习理论的含义、特点及与大单元教学的关系,有利于教师深入理解大单元教学,促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

    大单元教学设计建构主义SOLO分类评价深度学习

    以『五度』策略打造高效活动型课堂

    李有阶陈芳欣
    4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型课堂未能高效实施的难点、堵点,依托实践教学案例,实施"五度"教学策略,以真实情境推进活动课,用活时政,体现思政课的思想性。多样化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多维体验,联系并解决实际问题,呈现真实课堂。设置活动型课堂问题链条能够加强学科思辨性和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兼顾体验感、完整度。适宜的教学道具可以营造活动型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理解、参与和思考。多维评价推动活动型课堂提质增效,兼顾学生个性特长,立足学生成长。

    活动型课堂情境教学道具教学评价

    单元整合视域下思政课教学改进策略

    卫齐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元整合式教学作为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一种创新性学习模式,是破解教学容量激增与教学时间有限矛盾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赋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单元整合式教学通过知识体系重整、重点概念突破、重大情境引领、素养培育发力等方式,可有效解决教材知识分割、教学内容碎片化带来的诸多问题,推动学生深度理解、思维进阶、有效探究、具身体验。在单元整合视域下,尝试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转变,反思提升,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单元整合高中思政课教学改进项目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