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开发与市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开发与市场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资源开发与市场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月刊

1005-8141

zykfsc@163.com;zykfysc@188.com

028-68107829;68107828

610015

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24号

资源开发与市场/Journal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主管,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涵盖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重点刊登国内以自然资源为主、兼顾社会经济资源的科学理论研究的创新成果,资源开发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以及资源与环境、资源管理、开发与保护等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融合GF-2与开放地图数据的城市绿地精细化分类研究

    黄芳曹芳洁王潜心
    321-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效益的重要载体,高精度的绿地目标检测与属性分类为优化城市生态空间结构、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以及建设"碳中和"城市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通过改进经典U-Net算法,进行GF-2多光谱遥感影像图像分类;同时,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采用POI和OSM为代表的开放地图数据,对绿地斑块进行多维度精细化分类;进一步选择深圳市福田区与罗湖区交界处的矩形区域为样本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ASPP+SFAM融合U-Net网络模型与U-Net和U-Net3+模型相比,所识别的城市绿地边界和真实城市绿地边界更吻合.所提出的模型的总体分类精度为90.87%,比U-Net和U-Net3+模型分别提高了11.13%和7.39%.同时,针对遥感影像纹理特征无法直接进行小区域城市绿地社会属性分类的问题,利用POI数据包含的属性信息、城市绿地与OSM道路网的拓扑关系以及景观形态指数,最终实现功能分类、类型特征、服务范围和形态特征4个维度的城市绿地的精细化分类.

    城市绿地分类U-Net网络兴趣点开放街道数据

    从资源到资本:林业文化遗产类型、价值及转变——以清水江流域为考察中心

    张鸿张雪儿尹薇李莉...
    330-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业文化遗产作为特殊的遗产类型,在生态文明时代展现着突出和普遍的价值,剖析林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及效用,可为林业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以清水江流域为考察中心,对林业文化遗产的类型和形成、价值内涵、保护利用及增值逻辑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①林业文化遗产可归结为物种类、技术类、景观类、记忆类和工具类五大类,这些遗产以认识和利用森林资源为基础,与自然、生态、环境等紧密关联,是一种特殊的资源;②林业文化遗产由不同的要素和系统所构成的特性,决定了林业文化遗产具有产品供给、文化服务、社会网络建设以及生态智慧凝结等多重价值;③清水江流域在制度化保护、产业链延伸、旅游业发展以及生态理念传承4个方面将林业文化遗产盘活,使其蕴含的潜在价值转化为实在的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效益;④林业文化遗产在以保护为前提的框架下进行发掘和利用,是促进资源转化为资本,进而实现价值增值的理论逻辑.

    林业文化遗产资源资本化价值增值清水江流域

    基于承载力—内生力—潜力的湖北省乡镇分类及规划策略研究

    张城芳张旭张力文姚瑶...
    337-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地施策是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也是乡镇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湖北省为例,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基于承载力—内生力—潜力分析乡镇发展情况,从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设施配套、地方特色5个维度34项指标构建乡镇分类指标体系,利用主客观叠加组合分析法赋值,通过自然间断点分级法进行乡镇发展类型划分.根据乡镇的综合优势和特色优势,将其分为"五型四类",即城郊服务类、重点发展类、优化提升类、保留改善类以及生态资源型、旅游带动型、现代农业型、工业主导型、均衡发展型,并对各类乡镇的发展特点和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针对综合分类和特色分类形成组合分类,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为乡镇的分类评价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多源数据乡镇分类指标体系规划策略湖北省

    广东省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耦合协调特征及时空演变分析

    冯维祥廖富强万智巍
    345-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协调关系对探索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含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空间向量夹角法,结合耦合协调和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广东省2005-2020年土地利用效率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广东省土地利用效率大致呈"W"型趋势,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总体持续上升,两者增减趋势存在相似性;②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跨度较大,大部分城市处于良好协调状态,随时间推进有明显提升;③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水平差异呈现为粤东>珠三角>粤西>粤北,地区间差异正在缩小,珠三角和粤西地区的内部差异逐渐扩大,粤东和粤北地区的内部差异缩小;④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集聚——随机"趋势,空间聚集现象逐渐减弱,并且冷、热点区域影响力下降.

    土地利用效率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超效率SBM模型空间自相关广东省

    组态视角下减污降碳政策工具对环境规制效率的驱动机制——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fsQCA实证分析

    孙钰宋雪瑶马建辉齐艳芬...
    355-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减污降碳是环境规制效率提升的标志,是实现污染控制和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探究减污降碳政策工具驱动环境规制效率提升的内在机理,对于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为研究对象,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析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自愿参与型政策工具促进环境规制效率提升的多元路径组合.结果发现:减污降碳政策工具在提升全国环境规制效率方面呈现4种组合模式,且分别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实施效果相匹配,未来将呈现多元政策工具组合协同发力的态势;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在提升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效率中发挥主导作用,中部地区尤为明显;自愿参与型工具则更多依赖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工具发挥政策组合作用,在西部地区发挥效力较弱.不同的环境规制效率驱动效果会带来差异化的政策工具组合,以此为不同地区提供政策建议.

    减污降碳政策工具环境规制效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中国与湄公河五国贸易合作中制造业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测度研究

    冯勇骆华松渠立权牛福长...
    366-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构筑国家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在解析制造业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贸易合作中制造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模型、协调度模型、标准差等方法测度中国与湄公河五国贸易合作中制造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发展水平及驱动力.结果表明:①综合发展水平虽有波动变化,但总体呈提升趋势:中缅长期为中等水平,近年晋升为较高水平;中老波动提升,但均为较低水平;中越持续提升,近年稳居高水平;中泰稳居高水平,但近年却波动下降;中柬近年稳居中等水平.②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提升态势,但区域空间分异格局显著:中缅长期为中等协调发展水平,近年晋升为较高协调发展水平;中老提升效果显著,但均为较低协调发展水平;中越、中泰近年稳居高度协调发展水平,但中泰协调发展指数波动下降;中柬波动变化显著,近年稳居中等协调发展水平.③协调发展受引力、压力、推力和阻力的共同影响,出现频率较高、阻碍作用较强的主要为高、中技术产业.

    贸易合作制造业产业结构协调发展驱动力

    高质量视域下长三角城市韧性特征及影响机制

    包广宇孙云堂李俊峰
    379-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高质量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其城市韧性的提高对推动该地区高质量协同发展和构建城市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借助熵值法、泰尔指数、随机森林等方法,使用2010-2020年面板数据并探讨该地区城市韧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长三角高质量城市整体韧性、城市韧性发展水平、城市韧性创新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且创新指数增长率最快,为196%;②研究区内泰尔指数、Gini系数减小,说明该区城市韧性差异整体缩小了;③空间演进上,研究区内呈明显分异,其城市韧性等级结构沿中心区向外呈递减特征,并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以上海和苏州等市为HH集聚区,以皖北和苏北地区为LL特征;④政府政策、创新科技、区域经济发展等主体是高质量城市韧性发展的影响机制,主要包括人才集聚、企业发展及政策环境等.

    高质量城市韧性机制随机森林长三角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研究

    江孝君王小艳邸迎伟高超...
    388-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测度分析了2001-2020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经济—社会—生态分维度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且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空间上以中低水平类型为主,三大维度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错位现象;②高质量发展呈持续上升趋势,空间上以中低水平为主且均衡性逐步提高;协调发展水平有待增强,高协调区仅呈点状镶嵌分布于面状低水平区;关联集聚特征显著,由下游到上游呈圈层式热冷点集聚分布;③高质量发展空间分异呈等级化特征,与城市行政等级高低保持一致;呈集群化特征,城市群内城市优于其他城市;呈职能化特征,综合职能型城市发展相对较优;呈区位化特征,下游及沿河城市发展相对较优;④地理区位、经济技术、战略政策、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因素及因子综合驱动高质量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驱动机制黄河流域

    环境规制、科技创新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机理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为例

    张雨童张凇瑞何寿奎
    401-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2014-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构建环境规制综合评价指标分析环境规制强度,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环境规制、科技创新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上升但双核城市与周边城市有显著差异;多数城市的环境规制强度总体处于上升趋势,环境规制可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外资注入和人口聚集导致资源环境矛盾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对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中介效应和单门槛效应;同时,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可以协同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呈"U"型变化趋势.因此,应加强双核城市联动和引领作用,加强环境规制与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实施科技创新链与低碳产业链深度融合工程.

    环境规制科技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

    基于绿色创新系统的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测度及驱动力研究

    顾剑华郑玉妍
    41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建立健全城市群联动发展机制是构建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基于Vague集理论测度2006-2020年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地理探测器对其进行差异分析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水平稳步增长,空间上呈现"广东>广西>海南"的分布格局;其中,绿色生态水平最高,经济发展增速最快,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绿色创新3个维度与联动效应水平递增趋势相近;②从联动效应的区域差异来看,广东、广西、海南三地与北部湾城市群整体联动效应差异呈同向增长,且广东发展差异低于广西、海南;软环境对联动效应的驱动作用整体高于硬环境,科技带动力的驱动作用最高,资源驱动作用显著低于其他因素;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由多种驱动因素交互作用形成,双因子交互影响强度大于单因子驱动.

    联动效应绿色创新Vague集地理探测器北部湾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