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开发与市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开发与市场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资源开发与市场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月刊

1005-8141

zykfsc@163.com;zykfysc@188.com

028-68107829;68107828

610015

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24号

资源开发与市场/Journal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主管,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涵盖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重点刊登国内以自然资源为主、兼顾社会经济资源的科学理论研究的创新成果,资源开发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以及资源与环境、资源管理、开发与保护等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慧旅游信息服务老年用户体验探索性研究

    施蓓琦瞿雯朱璇
    801-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老年群体的规模持续扩大,人口结构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长期的基本国情之一.随着出游经验的不断丰富,老年用户对智慧旅游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品质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为化解年轻社会数字供给和老龄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聚焦"第三年龄"银发经济群体,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展示老年用户在不同出游阶段对于旅游信息服务的差异化需求.基于用户体验地图的构建,结合DEMATEL分析法提炼智慧旅游信息服务老年用户体验关键要素.研究发现:智慧旅游信息服务老年用户的情感体验主要涉及七大积极情感体验维度和六大消极情感体验维度;体验主要由可感知性、可靠性、可操作性、可理解性、可兼容性、安全性和便捷性7个关键要素构成,其中可操作性和便捷性是核心要素.

    智慧旅游旅游信息服务老年用户用户体验地图

    数字经济赋能粮食体系韧性的空间效应与机制

    吉泽男陈姗姗王鹏程
    814-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强粮食体系韧性的重要路径.基于中国31个省区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分析对数字经济与粮食体系韧性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探究,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粮食体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数字经济与粮食体系韧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空间异质性较强,二者标准差椭圆分布重心逐渐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偏移;②数字经济对粮食体系韧性呈现出显著促进作用,通过更换被解释变量、剔除直辖市、替换权重矩阵等方式进行回归,结果仍然稳健.数字信息基础、数字金融平台、数字农业产业化对本地区与邻接地区粮食体系韧性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③数字经济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粮食体系韧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启示:优化资源配置,区域协调发展;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农业信息化平台;投资以农产品物流配送为主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推广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等新型商业模式;紧跟市场需求,持续提高研发资金投入,促进产品升级,优化粮食产业链;重视技术型人才培养,发挥数字经济提升技术人才能力的作用.

    数字经济粮食体系韧性粮食安全空间效应异质性分析

    中国四类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效率测度、时空演变与区域差异

    尹勇彭文斌谢晓琪陈诚...
    827-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效率提升是新时期实现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中国110个资源型城市面板数据,综合采用Super-SBM模型、核密度估计以及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对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区域差异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效率呈波动式下降趋势,研究期内其年均值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式发展态势,整体下降幅度不大,但高效率区域的城市数量显著下降;②各类资源型绿色转型效率具有相似演变趋势,大小表现为再生型>成熟型>成长型>衰退型;③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效率的区域差异在研究期内呈现增长趋势,区域内差异大小表现为成熟型>成长型>再生型>衰退型,超变密度与区域内差异是造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绿色转型效率资源型城市时空演变区域差异

    中国分布式能源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空间门限面板模型

    林泽融陈建宝
    835-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布式能源具有低碳、利用效率高的特点,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对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控制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分布式能源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能够为中国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提供实证支撑.基于2006-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门限面板模型研究了中国分布式能源的空间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的非线性门限效应.研究发现:①中国分布式能源存在正向的空间关联性,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聚类形态.②中国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存在两区制效应.人均GDP超过43 736元的省份,基础设施投资和能源补贴对分布式能源的促进效应更加明显;技术进步和对外石油依存的影响由不显著变为正向显著;国际油价和产业结构的影响由负向显著转为正向显著;能源结构的影响由负向显著变为不显著;城镇化的影响由不显著变为负向显著.

    分布式能源空间关联性空间门限面板模型影响因素门限效应

    中国西南地区粮食增产潜力、影响因素与策略研究

    郭耀辉况嘉欣杜兴端刘宗敏...
    843-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南地区是中国粮食生产战略大后方,提高西南地区粮食产能对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和产销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在剖析西南地区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分析西南地区粮食增产因子的影响系数,并探究西南地区粮食未来增产潜力.结果显示:①西南地区粮食生产呈现"播面减少""产量增加"的双向走势,生态环境脆弱、耕地细碎化及粮经争地矛盾等给粮食增产带来巨大挑战;②影响西南地区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复种指数(影响系数0.42)、机械化程度(影响系数0.397)、科学施肥量(影响系数0.346)和财政支农力度(影响系数0.134);③到2027年,西南地区粮食产量有望达到7 852万t,5年间预计增长2.5%.基于上述结论,建议采取推广粮经复合模式、加强良种良技研发应用、加大对生产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建立安全预警机制等措施提升西南地区粮食产量.

    粮食安全增产策略影响因素西南地区

    多重脆弱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实证

    李连珍何元斌包广静黄娉芊...
    851-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农户行为理论构建农户心理认知、农户城市融入、农户乡土依恋等6个特征元素的11个变量,探讨多重脆弱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及影响因素.以贵州省威宁县323份未搬迁和409份已搬迁农户样本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家庭成员务工年数、文化程度、农地坡度、退出宅基地有利于自身和家庭的发展的心理认知、城市融入对宅基地退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乡土依恋对宅基地退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籍人口数、年龄、退出宅基地会提高家庭收入水平的心理认知影响不显著.针对研究结果,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以及搬迁农户后续的防止返贫致贫工作中,政府应进行政策引导和解读,注重发展产业、提高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水平,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引导,让"农户"变"市民"、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从而降低农户对于搬迁的心理认知风险、乡土依恋程度以及提高农户城市融入契合度.

    多重脆弱地区宅基地退出农户行为理论影响因素易地扶贫搬迁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基于资源要素的企业内外"双循环"视角

    张宸何镔江
    860-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手段,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否在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同时改善资源配置,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选取2008-2020年高污染工业企业数据,以2011年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出台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研究该政策对企业内以及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促进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循环调整,优化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还能够提高企业市场份额增长率,但同时也弱化了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使资源更多地流向了低生产率企业,从而造成低生产率企业的市场份额增长更快.进一步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内与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在异质性企业中呈现出非对称性,主要表现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非政治关联企业和大规模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更大,并且对非政治关联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之间资源配置效率产生更显著影响.研究结论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全要素生产率资源配置效率双重差分法

    老龄化、政策激励与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

    陈良张晓慧
    874-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节水灌溉技术是缓解半干旱区农业用水困境,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方式.基于眉县猕猴桃种植户732份微观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和Tobit模型,实证分析老龄化、政策激励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老龄化会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和程度有明显抑制作用,而补贴政策和技术服务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和程度有显著促进作用;②补贴政策在老龄化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中都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而技术服务在老龄化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在采纳程度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③异质性分析发现,老龄化对现代节水技术采纳行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对传统节水技术采纳行为影响不显著.鉴于政策激励能够缓解老龄化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带来的不利影响,政府应加大财政补贴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并加强"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合作,以促进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

    老龄化补贴政策技术服务政策激励节水灌溉技术

    科技创新、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及其驱动因素

    方世巧黄仁洲
    882-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系统论视角,系统探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机理,并采用熵权TOPSIS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分析中国30个省区市2011-2019年科技创新、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结果发现:①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各系统发展格局不一.科技创新呈现多极化的发展格局;数字经济呈现东、中、西部地区阶梯状的发展格局;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呈现多省份共同发展的格局.②三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耦合协调度等级从中度失调提升至濒临失调,耦合协调类型从失调型进入中间过渡型,在空间上形成"东高西低,中部过渡"的格局,并且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差距仍在扩大.③从内部因素来看,科技创新投入对耦合协调度的驱动最强,旅游绿色发展驱动最弱;而在外部因素中,经济发展对耦合协调度的驱动最强,产业结构驱动最弱.

    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驱动因素

    数实融合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进及差异分析

    王喜莲翟桢桐
    892-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实融合是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的明确要求,对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基础融合、创新融合、应用融合、效益融合和生态融合5个维度构建中国数实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实融合、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法对其时空演进与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省耦合协调水平总体不断提升;在研究期内,耦合协调度较低的地区上升幅度较大,呈现追赶趋势,但增长速率逐步放缓.全国范围内,耦合协调水平呈先集聚后分散的趋势,虽差距逐步缩小,但已经出现多级分化特征;不同区域的耦合协调水平演进呈现不同趋势.数实融合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区域差异有所缓解,主要差异来源于区域间差距.东部地区省份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差距最大,与其他地区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差距也最为显著.

    数实融合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时空演进区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