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王仰宗

半月刊

1674-7860

zy@cjocm.cn

010-59431886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102218-59信箱

中医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治未病"思想探析井荥合灸防治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刘玲玲孙玺媛韩东姜梅...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外治法防治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的重要手段,为中医适宜技术的临床转化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医治未病思想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选取2022年1月-10月收治于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9例对照组常规予含铂双药联合方案化疗,试验组于化疗基础上加用中医适宜技术隔丹参粉艾灸双侧涌泉穴、劳宫穴.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周围神经毒性发生情况、血清神经生长因子、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以0级、1级不良反应为主,且无3级及以上周围神经毒性发生;试验组治疗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下降浮度较对照组小(P<0.01);试验组治疗后尺神经、桡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下降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艾灸涌泉穴、劳宫穴可以防治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下降,从而减轻外周神经损伤.

    治未病艾灸周围神经毒性血清神经生长因子奥沙利铂

    基于卫气营血-经络系统从三焦论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单凡张福利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福利教授将叶桂(字天士)核心辨证思想中的卫气营血辨证和络病辨证相融合,得出疾病以卫表阳络—气经—营血阴络的病理机制传变.在此卫气营血—经络系统复合观的纲领下,张福利教授首先创见性地提出以湿热为因、三焦为枢,将内伤杂病中病邪由气经入营血阴络的病进路径具象化,即气经湿热,流连三焦,则三焦气化失司,痰浊内生,滞留于阴络缠绊处,孙络端津血互化受累,痰浊浸淫,血液代谢不出,累及血质;营卫交会受阻,营卫不畅,累及血行,最终血渐瘀积,瘀血生燥化热,内外相合,致使营血阴络瘀热.因此,首先,将杂病病机转趋概括为气经湿热—三焦湿热痰浊—营血阴络瘀热.其次,从微观角度推演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因痰浊积蓄于阴络缠绊处,阻碍营气、津液化生血液,血虚之证渐成等虚损证候病机;因营血阴络瘀热,瘀热之邪迫使血溢脉外,出血之症渐现等出血证候病机.最后,结合复合观层次性和系统性特点,针对气经、营血阴络、三焦不同病层的生理病理特性并且综合卫气营血—经络系统中疾病内侵外透的贯通趋势,构成单层对治、多层同治、逐层透转、顺势祛邪的大方复合法,施用于临床治疗.

    气经营血阴络三焦痰浊复合法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冀来喜教授针刀分刺枕下肌群治疗颈性头痛经验撷菁

    牛小雯温煜杰顾倪瑄冀来喜...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总结归纳冀来喜教授基于经筋理论运用针刀分刺枕下肌群治疗颈性头痛的诊疗思路及操作要点.冀来喜教授作为全国名中医,在从事临床、教学工作的30余年间针药结合,中西医汇融,强调在审清证候的前提下选取各种针具杂合而组,临床经验丰富,建立起以"新九针"为主的针灸诊疗体系.冀来喜教授认为颈性头痛"痛在头而病在颈",造成颈性头痛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良姿势及寒湿等外邪刺激导致颈枕部肌群的高张力和颈椎结构失稳,颈部生物力学失衡,进而造成位于颈枕部的神经和交感神经节兴奋,血管收缩,并在慢性刺激下形成无菌性炎症,形成粘连、瘢痕等病理变化.冀来喜教授基于解剖生理与经筋理论,整体论治,以颈治头,提出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针刀分刺枕下肌群治疗颈性头痛的诊疗方案.针刀形似针,实为刀,既能激发全身经气,又能剥离松解粘连组织,以分刺手法从枕下肌群入手,直达肌肉间隙.整体论治,从颈治头,从经治头,通过松解颈枕部紧张肌群解除周围肌群高张力、恢复神经血管正常生理功能与组织代谢,促进炎症因子吸收,恢复头面部血供及正常生理状态.文章旨在阐释针刀分刺枕下肌群治疗颈性头痛的理论依据及诊疗经验,并结合典型病案,为针灸治疗颈性头痛提供系统规范的诊疗方案.

    经筋理论颈性头痛枕下肌群针刀分刺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娄东医学流派膏方用药规律

    王丽君江雪纯徐丹袁磊...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挖掘娄东医派膏方辨证用药规律,丰富学术内涵及指导临床膏方施药.方法:以清末娄东名医钱艺所著《慎五堂治验录》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明确症状描述、就诊记录、临证用药的医案记载及医话论述,提取记录完整的方剂及药物,构建膏方用药多维数据库.采用Medcase V5.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统计分析,运用Medcase Chart、K-means等算法对药物频次频率、四气五味、药物组合规律和配伍特点进行分析,总结钱氏膏方辨证思路、常用方剂及特色药物,挖掘潜在新方.结果:共纳入25首膏方,涉及中药123味,使用频次≥ 5的中药共32味;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为参类,包括党参、沙参、人参、西洋参、丹参;单药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分别是当归、白芍、黄芪,甘草、生地黄、枸杞子、茯神、陈皮、川楝子、白术;药物四气以温最多,五味以甘为主,药物归经以脾经为首,其次为肝经、肺经、肾经;挖掘出核心药对组合10组、潜在新方4首.结论:《慎五堂治验录》注重膏方使用时机,反对无病服膏、无病进补;强调辨证施膏,一人一膏;辨证立法以甘温补脾为主,兼顾五脏制衡,善从脾胃气血入手,喜用小剂开路方探明病机;用药精当,选材考究,制作精良,服膏方法注重个体化,注重后期调摄等,具有地域流派特色,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

    膏方《慎五堂治验录》吴门医派娄东医学流派用药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胰腺炎的用药规律

    方会潘赐明胡姜路赵微...
    69-7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分析从建库以来中医药治疗胰腺炎的用药规律,为胰腺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中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胰腺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文献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对中医药治疗胰腺炎的处方进行药物使用频次分析、功效分类分析、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中医证候分析及证型-中药分析,总结出中医药在临床中治疗胰腺炎的思路.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药复方147首,涉及中药199味,功效分类以清热解毒、疏肝解郁、清热燥湿最为常见;高频药物34味,其中柴胡、黄芩、生大黄、枳实、白芍、厚朴、茯苓使用频次较多;药性以微寒、温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多归脾经、肝经、胃经;高频中药聚类得到5个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7条关联强度较高的药物组合;证候分析得到以脾、阳明、少阳为主的9个病位证素,以热、湿、血瘀、气滞为主的14个病性证素,以及以湿热证、气滞证、血瘀证、脾虚证、阳明证为主的22个证型;证型-中药分析得到6个复杂网络分布图,以柴胡、生大黄、黄芩与证型关联的频次最高.结论:现代中医医家治疗胰腺炎以大柴胡汤化裁为核心处方,辨证用药主要以疏肝理气、通腑泻热、健脾和胃、活血化瘀为法.

    胰腺炎中医药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的含蒲公英藏药方剂的配伍规律

    杰巴江村晋美嘎热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含蒲公英藏药方剂的用药规律及含该药材方剂的配伍规律.方法:以《藏药晶镜本草》为标准,从《藏药方剂大全》和《秘诀补遗》中收集含蒲公英的藏药方剂,运用Excel 2019对含蒲公英的方剂进行数据整理,并且运用SPSS Modeler 18.0对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含蒲公英的方剂65首,方剂中共出现药物218味,药物出现的总频次为949,涉及主治疾病25种,其中出现频次≥10的疾病有8种,主要为木布病(35次)、中毒热(25次)、热病(20次)、创伤病(18次)等;涉及药材218味,使用频次≥13的药物共20味,蒲公英主要与熊胆(22次)、船盔乌头(21次)、兔耳草(20次)、渣驯(20次)等搭配使用;药味以甘、苦、涩为主,三化味以苦化味与甘化味为主,并以凉、钝、重、稀等药性治疗热性疾病;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实例、支持度、置信度均高的药物组合有42个,其中蒲公英-熊胆为二项关联规则,蒲公英-诃子与渣驯为三项关联规则,蒲公英-肉豆蔻、白豆蔻与渣驯为四项关联规则.结论:数据分析结果提示了含蒲公英藏药材主治疾病及其用药规律,为藏医临床合理用药和治疗热性木布病、中毒热、瘟疫等热性疾病新药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藏药蒲公英配伍规律数据挖掘

    异丹叶大黄素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孙家贺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验证异丹叶大黄素(Isorhapontigenin,ISO)通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减轻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选择60只SD级别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ISO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给予手术但未穿线,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SO组再灌注后2h腹腔内注射ISO.参考Z-Longa 5级评分标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测定脑梗死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尼氏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及神经元损伤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 A)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PI3K(p-PI3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本研究中ISO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脑梗死率、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SOD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脑组织较模型组有较低的炎性细胞浸润及较完整的神经元结构.模型组p-Akt、PI3K蛋白表达显著下降,ISO组p-Akt、PI3K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ISO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进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对脑细胞造成的损伤.

    异丹叶大黄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清热调糖饮治疗湿热内蕴型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吴晶赵海燕李蔚陆润兰...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清热调糖饮治疗湿热内蕴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组方的有效成分,并预测其潜在靶点.利用DisGenet检索2型糖尿病靶点,通过Venny软件获取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基因靶点的交集.利用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清热调糖饮与2型糖尿病的共同基因靶点有133个,其中君药黄连可作用的疾病靶点占比最高,为86.47%;其次为玉米须、大黄;茯苓的作用靶点最少.经GO分析,生物过程共387条,细胞组成共40条,分子功能共74条,其中与胰岛素代谢相关的共6条,与内皮功能相关的共11条.KEGG分析筛选得到134条通路(P<0.01),其中基因数目≥10的通路有88条,与糖尿病相关的信号通路共7条,与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的高富集信号通路共4条.结论:清热调糖饮配伍科学,可能通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RAGE)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 B,NF-κB)信号通路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等实现对湿热内蕴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治疗作用.

    网络药理学清热调糖饮湿热内蕴证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分析王进东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

    张国辉王进东王静诺曾宪峰...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王进东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王进东教授治疗失眠的病例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等方法对高频药物、性味归经、组方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00首处方,涉及药物112味,其中寒、温、苦、辛、甘为高频性味,脾经、肝经为高频归经,药物功效以清热药和补虚药为主;"龙骨-牡蛎""茯苓-白术"等为高频药物组合;通过聚类分析共提取出4个核心药物组合,且药物与病机契合.结论: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对王进东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进行探索,结果能较客观地反映王进东教授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对临床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失眠睡眠障碍中医传承计算平台用药规律经验

    活态传承视野下"燕京火神"张连义临证与教育传承思想研究

    孙雨周梦情秦丽慧张亮...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大力支持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了 64个当代中医药学派,重视学派传承与师承教育.在当今中医药教育格局下,确需高等院校教学的"庙堂之上"与民间从师的"江湖之远"并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扶阳专业委员会发掘的"燕京火神"张连义老中医就是民间中医临证与带徒传承的典范.文章抢救性挖掘了张连义的临证与教育传承思想,全面呈现张氏于学理上,坚持两本兼去标、重视脾肾两本阳气之理路;于实践上,方药有机咬合、遣方组"矩阵"、用药量大善佐制、敢于突破配伍禁忌之经验.在此基础上,凝练出张氏破格不出格、包容法古今、传承活态化的学术标识.挖掘、展现张连义学术思想所包含的经典求索、临床实践、活态传承,期可为扶阳思想指导下相应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并对学术流派传承中民间经验的传承有所启发.

    扶阳学派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