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学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康廷国

月刊

1673-7717

zhzyyxk@vip.163.com

024-31207045

110032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中华中医药学刊/Journal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氧化应激及其相关凋亡蛋白研究苓桂术甘汤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曾蕾席晓荣孙承霞李雪萍...
    60-64,后插9-后插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氧化应激及其相关凋亡蛋白探讨苓桂术甘汤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45只SPF级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苓桂术甘汤预处理组[IR+LGZG(0。68 g/kg)组],每组15只。依据组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预处理,1次/d,连续7d。第8天通过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igating the anterior descending,LAD),心肌缺血30 min后,进行缺血再灌注24 h,Sham组只做穿线处理不结扎,建立MIRI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取各组大鼠的腹主动脉血清和心脏组织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通过心电图观察心功能变化,通过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通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采用生化和ELISA法检测心肌酶损标志物Tn-T、CK-MB、LDH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SOD、MDA、GSH-Px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的凋亡蛋白Bax、Caspase-3、Bcl-2含量。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的心电图ST段向上拱起明显,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发生改变,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0。01),血清中Tn-T、CK-MB、LDH浓度显著升高(P<0。01),SOD表达显著降低(P<0。01),MDA表达显著升高(P<0。01),心肌细胞中Caspase-3、Bax蛋白表达上调(P<0。01),Bcl-2表达下调(P<0。01);与IR组相比,IR+LGZG组可以减少MIRI所致心脏损伤(P<0。05),升高SOD的表达(P>0。05),降低MDA的表达(P<0。01),减少MIRI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P<0。05)。结论 苓桂术甘汤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作用佳,其作用机制部分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随后的心肌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苓桂术甘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

    基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对不同产地仙茅的质量评价

    朱新焰左应梅冯人和曹金高...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云南、贵州、四川等产地仙茅药材中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进行测定分析和评价,为仙茅药材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质量标准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各产地样品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仙茅药材中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以《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2004)为参照,砷、铅、汞、铜的含量均符合该项标准,7个产地镉的含量则高于0。3 mg/kg的标准。结论 实验研究建立的仙茅药材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优点,不仅可用于仙茅药材质量评价,也可为其他种类中药材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测定及评价提供参考。

    仙茅重金属及有害元素ICP-MS质量评价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侯亚迪尚子慧陈培汪济舟...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茱萸是我国药食两用的大宗药材之一,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类患者及保健品的开发等。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ornel iridoid glycosides,CIG)为山茱萸的特征活性成分群,综述近10年的文献报道,已有103种CIG被分离鉴定。研究将对CIG的化学成分、裂解规律、体内代谢产物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从药理药效、作用通路及分子机制等方面综述CIG在降血糖、神经保护、心脏保护、肝脏保护、肾脏保护、睾丸保护等多种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CIG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紫癜肾煎剂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大鼠PI3K/AKT及HIF-1α/VEGFA信号通路的影响

    王柏森郑舒文李晓宁王圣治...
    77-80,后插13-后插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紫癜肾煎剂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 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基于PI3K/AKT和HIF-1α/VEGFA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选7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应用"BSA+LPS+CCL4"联合干姜建立HSPN大鼠模型,12周后随机抽取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的大鼠各1只,取肾组织固定包埋,采用免疫荧光检测造模组大鼠肾组织中IgA沉积并伴有蛋白尿,正常组无上述表现,提示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HSPN大鼠模型随机分模型组、紫癜肾煎剂低、高剂量(6。10、24。40 g/kg)组和西药(3。93 mg/kg)组,每组6只。给药结束后,采用溴甲酚紫法测定尿蛋白浓度,计算24 h尿蛋白定量;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和免疫荧光检测;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D大鼠肾组织PI3K、AKT、HIF-1α、VEGF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紫癜肾煎剂可以显著降低24 h尿蛋白(P<0。05),减少肾小球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与模型组比较,中药方组和西药组大鼠肾组织PI3K、AKT、HIF-1α、VEGF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癜肾煎剂能减少HSPN大鼠24 h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损伤,延缓HSPN病情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和HIF-1α/VEGFA信号通路有关。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PI3K/AKT信号通路HIF-1α/VEGFA信号通路

    齐刺环跳穴干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海马IL-1β、IL-6、TNF-α及GFAP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田辉马铁明
    81-86,后插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齐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齐刺环跳穴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枢镇痛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齐刺组、单刺组及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钳夹法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造模第2天开始进行针刺及药物干预,连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干预前后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nerve Function Index,SFI)、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的变化,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GFAP表达水平。结果 干预前,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PWL值、SPI值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齐刺组干预后大鼠PWL值、SPI值显著改善(P<0。01)。ELISA法、RT-PCR法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齐刺组、单刺组、药物组IL-1β、IL-6、TNF-α、GFAP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齐刺组、单刺组、药物组IL-1β、IL-6、TNF-α、GFAP表达显著下降,齐刺组表达低于单刺组及药物组(P<0。01)。结论 齐刺环跳穴缓解坐骨神经痛的镇痛机制可能与下调海马炎症因子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从而降低中枢痛觉敏化程度有关。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龟鹿二仙胶诱导破骨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齐鹏坤侯德才吕艳芳王一品...
    86-90,后插16-后插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龟鹿二仙胶对破骨细胞凋亡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RAW 264。7细胞培养传代,用M-CSF+RANKL诱导小鼠单核细胞RAW 264。7细胞株分化成破骨细胞,获得破骨细胞;CCK8法、TUNEL染色、流式细胞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龟鹿二仙胶对破骨细胞凋亡的影响;Real-time 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破骨细胞凋亡相关分子Bel-2、Bax、Cytochrome C的表达;经龟鹿二仙胶及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干预后,通过流式细胞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破骨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AKT的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龟鹿二仙胶(GLEXJ高、中、低)均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活性,提高破骨细胞的凋亡率,提高凋亡相关分子Bax/Bcl-2的比值以及Cytochrome C的表达,其中,以中浓度GLEXJ作用72 h后影响最显著;经中浓度龟鹿二仙胶,以及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的干预,明显抑制了 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AKT蛋白的磷酸化,破骨细胞总凋亡率显著上升。结论 龟鹿二仙胶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活化作用而促进破骨细胞凋亡。

    中医中药龟鹿二仙胶PI3K/AKT破骨细胞凋亡

    基于"脾-肠"相关防治糖脂代谢性疾病

    晏樱豪张栎婧战丽彬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脂是精微物质的主要成分,其代谢失常,容易导致各种病变。中医脾运化水谷精微与西医糖脂能量代谢存在高度一致性,故现代中医学认为糖脂代谢性疾病其病位在脾,主要责之脾失健运,而脾失健运与肠道的失司密切相关,脾、肠不调导致的病理产物和功能障碍是糖脂代谢紊乱的关键。从中医"脾-肠"相关出发,更有助于糖脂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治疗上应以恢复脾之健运为主,脾气健运,湿浊痰瘀可除。肠道菌群可将食物分解、转化为营养物质,在糖脂代谢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与"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类似,健脾中药在改善脾肠功能异常的同时,也会调节肠道菌群,故肠道菌群失衡是脾失健运的微观体现,亦是现代研究对中医"脾-肠"相关的丰富和补充。因此结合中医文献理论和现代科学研究,深入探讨中医"脾-肠"相关、肠道菌群与糖脂代谢之间的关系,以及从"脾-肠"相关出发治疗糖脂代谢紊乱的相关研究,以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糖脂代谢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脾-肠"相关肠道菌群糖脂代谢性疾病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对hs-CRP、BNP、AngⅡ及心功能的影响

    何文凤薛成郑健康帅壮...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对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血管紧张素 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血清hs-CRP、BNP、Ang Ⅱ、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BNP、Ang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VEF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LVESD、LVEDD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次数、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心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转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恶化、缺血心源性死亡率分别为20。00%、22。00%、4。00%,观察组分别为4。00%、6。00%、0。00%,转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恶化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有助于促进hs-CRP、BNP、AngⅡ下降,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

    参松养心胶囊沙库巴曲缬沙坦阵发性心房颤动慢性心力衰竭高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血管紧张素Ⅱ心功能

    甘草抗炎活性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崔园园刘佳昕邢博宇马艳芹...
    99-103,后插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是机体对于刺激所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随着炎症的发展可能导致组织的变异和增生,进一步加剧疾病的进程。甘草作为"众药之王""国之药老",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其清热作用较强,能"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现代研究表明,甘草提取物对肾小球肾炎、结肠炎症状改善明显,甘草及其制剂在治疗肝炎、胃炎、支气管炎、心肌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炎症性疾病方面亦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该文旨在通过对近期国内外甘草抗炎活性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探索甘草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路,以期为甘草抗炎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及抗炎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和参考。

    甘草抗炎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综述

    基于"血实宜决之"应用咽部刺营治疗慢性咽炎探析

    曲中源石磊冷辉孙海波...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临床发病率高,其病因复杂,慢性感染性因素是慢性咽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基于《黄帝内经》"血实宜决之"理论,认为邪滞咽喉、气郁痰阻、血瘀阻络、津伤络瘀是慢性咽炎的主要病机,其中"邪滞、气郁、痰阻、血瘀"是"血实"的病理基础,刺营是"决之"的治疗手段,通过针刺咽后壁淋巴滤泡、迂曲明显的浅表血管、咽侧索,使局部少量出血,可以达到"祛邪、通阳、化滞、散瘀"的目的,改善咽部症状,具有短期疗效明显,长期疗效稳定,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咽部针刺放血后改善咽部局部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调节免疫功能及咽部神经生理有关。对咽部刺营作用机制的探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慢性咽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慢性咽炎血实宜决之针刺放血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