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齐宪代

双月刊

1008-228X

bjjx@chinajournal.net.cn

010-82089136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北京教育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反映我院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展现我院学术水平、工作成就的窗口。《北京教育学院学报》重点反映我院在学科教育研究、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各学科研究论文、学校管理工作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以及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研究等方面的文章,可供教育、教学、科研人员及管理干部借鉴、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乡镇教育行政机构发展历程、运行模式及变革走向

    司洪昌韩烨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乡镇教育行政机构经历了从隶属于乡镇政府到隶属于县教育局的转变.2002 年起,乡镇教育行政机构归属于县教育局垂直管理,这一体制运行至今,各地乡镇教育行政机构名称复杂而多元,且存在多样化的模式.乡镇教育行政机构的地方属性,给乡镇教育管理预留了政策空间.当前乡镇教育行政机构重构的窗口期已开启,各地根据区域方位、县域及乡镇面积大小与人口多少、居民点分布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做出适应地方实际的动态调整,成为未来十年的一个重要趋势.

    乡镇教育教育行政机构乡镇中心校

    论教育强县的四重维度

    朱庆环段鹏阳高新民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域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府为调控主体,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是治国理政的基本单元,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基于行政层级的由上到下的区域性维度、基于教育关系的由内到外的功能性维度、基于发展阶段的由大到强的质量性维度、基于现代化水平的由弱到强的过程性维度等四个方面阐释了教育强县的内涵,为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县域教育发展提供学理分析和借鉴.

    教育强国教育强县县域教育教育现代化

    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实践审视与路径

    王建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随着学龄人口的变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地方财政紧缩以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出现"城挤、乡弱、村空"的现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面临新的挑战.各地在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时,注重党政协同推进,强化办学标准引领,完善配套服务与加大投入力度,教育资源整合有力促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需要理性看待和因地制宜推进新一轮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加大教育投入,改进县域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师资配置,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强校提质扩优;盘活闲置资源,出台闲置校舍处置指导意见.

    教育资源配置县域义务教育城镇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政策脉络、实践问题与发展对策

    刘光华王旭鹏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学法治教育是为社会培育新一代法治公民的基本工作.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政策经历了出台有关法制宣传教育纲领性文件、明确法治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三个重要阶段.深入实践层面发现,中小学法治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理念与形式落后、家庭和社会参与度低的问题.建议健全中小学法治教育体系,强化政策、研究和实践的整体推进;加强中小学法治教育师资力量,完善岗位培训激励;更新中小学法治教育理念,创新法治教学手段;提高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家社参与度,推动家校社联动.

    中小学法治教育法治教育课程法治教育政策

    新时代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法理基础、现实检视与未来展望

    王召收易招娣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加强中小学法治教育不仅是响应国家依法治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培育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和权责意识相统一的未来公民的关键举措.社会契约精神、当代中国人权观、公民教育与道德发展理念等共同构筑了新时代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法理基础.现阶段中小学法治教育总体发展良好,但在法治信仰、法律知识、法治情感与法治实践的教育方面还存在引导不深入、系统性不足、效果不显著、平台不完善的问题.建议:筑牢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思想根基,凝聚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情感共识,推进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路径,汇聚社会合力,提升中小学法治教育实效.

    中小学法治教育未成年人

    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实践探索、现实问题与优化路径

    李勃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已初步构建起涵盖组织领导机制、制度保障体系、课程结构设置、教学策略优化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维度内容的实施框架,但仍存在教育形式化、课程无序化、实践活动虚浮化等问题.为此,应在整体上探索中小学法治教育新的范式与路径:依托社会力量,组建中小学法治教育联盟,应对教育形式化问题;通过一体化设计法治教育课程内容与方式,应对法治教育课程无序化问题;挖掘法治教育课外活动价值内涵,解决法治教育实践活动虚浮化问题.

    中小学法治教育法治教育联盟法治素养价值观

    中小学学科德育实施的内在逻辑与有效路径

    刘霞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高质量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要求必须深入实施学科德育.学科德育是学科知识和德育要素的内在耦合,是学科学习与道德养成的同向同构.实施中小学学科德育要遵循学科逻辑和德育逻辑,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完成公共知识向个人能力和素养的转译,达成学科德育目标.因此,要坚持从道德价值的角度深度解读教材的育人价值,从道德养成的角度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从道德评价的角度引领课程作业和评价改革,优化学科德育实施路径,提升育人效果.

    立德树人学科德育核心素养学科实践

    论校本教研功能的三重属性

    苏君阳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研究活动.校本教研功能具有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论三重属性:认识论属性功能是提升教师教学观念认识水平,方法论属性功能是提升教师研究意识与科研素养水平,实践论属性功能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创新与改进能力.认识论属性功能是校本教研作用发挥的重要前提,方法论属性功能是校本教研作用得以更好发挥的可靠保障,实践论属性功能是校本教研作用发挥的根本指向与最终目的.

    校本教研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

    循证视域下小学数学听评课教研活动实施的个案研究

    卢立涛余雨芳翁雨轩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循证教研视角,以北京市A小学数学学科教研组为个案,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和实物分析法,探讨教师的听评课教研活动现状.结果发现,听评课教研活动存在过程清晰但形式松散、要素健全但流于浅表等问题,如活动主题未契合教师现实需求、教师缺乏基于问题和围绕证据的专业合作等.这些问题主要是由教研活动主题需求错位,教师证据意识匮乏、循证能力薄弱,制度文化抑制以及缺乏专家引领等引起.建议:优化流程,明晰听评课的可视化路径;调研教研需求,提高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促进教师树立循证意识,寻找证据观照;搭建循证合作支持系统.

    循证教研小学数学听评课教研活动个案研究

    基于课程理解的对话教研:破解课改困境的一个新视角

    孟青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研制度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基于课程理解理论提出对话教研,即要突破教研主体局限,从单一到多元;突破教研目标局限,从忠实执行到理解创生;突破教研方式局限,从单向传递到对话共生,从而破解当前课程改革的困境,推进课程改革落地.

    课程理解教研制度对话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