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理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

陈澄

半月刊

1000-078X

200062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教学/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华夏文明生生不息——《这里是中国3》评介

    丁荣
    1页

    地缘视角下的中学地理"中东"课程理解与教学策略

    丁继昭陈乾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东"本质上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与北非、中亚、北美等不同.中东在中学地理课程中具有独特的认知价值:基于政治地理区域,发展关于区域划分的认知经验;依据政治地理特点,渗透对政治区域的地缘意义认识;分析政治地理影响,增进对全球时事动态的国际理解.基于地缘视角教学中东时:第一,从地缘政治视角出发,结合水资源争夺问题认识中东政治局面;第二,从地缘经济视角出发,结合石油海峡争端认识各国的经济较量;第三,从地缘文化视角出发,以文化冲突增进对全球时事动态的国际理解;第四,从地缘战略视角出发,以中东国家求和平谋发展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文结合教材内容,具体阐述课程理解与教学策略.

    地缘视角中东中学地理课程理解教学策略

    精准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问题研究课评价研究——以"城市交通如何疏堵"为例

    鲍玫璇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准教学的本质在于通过教育测量来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本文以人教版必修《地理2》第四章"城市交通如何疏堵"为例,展示精准教学模式下"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与评价框架.结果表明,精准教学不必受限于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精准监控教学过程和效果;精准教学模式对于教学资源的配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精准教学教学评价问题研究话语分析高中地理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辅书的教学增强策略

    王刚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时,地理教师通常会选择一本优质的教辅书作为学生复习的"准教材".在利用教辅书时,教师必须依据课标理念、学情和个人教学特长,对地理教辅书进行优化、调整、修改和完善.本文提出情境增强、图示增强、案例增强、问题增强和融合增强策略,增强教辅书的直观性、问题性、情境性、探究性、融合性等,以强化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复习地理教辅书教学策略高中地理

    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产业区位因素"为例

    李梦凡李润芳乔观民杨海鸿...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大单元教学落实地理实践力是地理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建立大单元教学与地理实践力的内在联系框架,即"以大概念为主线构建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培养地理实践力为目标达成的教学逻辑"互嵌展开,并以人教版必修《地理2》中"产业区位因素"为例呈现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注重"逆向设计、正向达成",以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大单元教学产业区位因素高中地理

    地理教师数字素养培育路径研究——基于对L市地理教师数字素养的调查

    赵传兵赵翠玲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数字素养》是教育部颁布的推进教育数字化、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行业标准,是衡量地理教师数字素养的规范要求.当下,地理教师数字素养存在着数字化理念相对落后、数字化知识与技能相对低阶、数字化应用能力较低、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地理教师数字素养现状调查及困境分析,提出如下解决路径:理念先行,强化教师数字化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共建地理教学数字资源库;学用结合,孵育地理教师数字化实践智慧;需求导向,差异化设计数字化培训目标和内容;协同学习,构建数字化学习社区;与时俱进,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空间与教学物理空间融合的立体教学场,打造地理教学高效课堂.

    地理教师数字素养数字化人工智能

    基于不同版本高中地理教材案例整合的教学设计——以"钢铁工业区位选择及其变化"为例

    张美晨申玉铭许欣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综合分析并整合不同版本的教材案例,是实现教材创新性使用的有效途径,有助于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对高中地理五个版本教材中关于"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内容结构及其对应案例进行梳理,以"钢铁工业区位选择及其变化"为主题,整合各版本教材案例,进行教学设计,深入分析钢铁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旨在更充分、高效地发挥教材作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工业区位因素高中地理教材案例整合

    由理想模型到现实情境的中学地理大概念单元教学课时设计架构——以"产业区位选择"为例

    胡英山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为目标的学科大概念单元教学课时模式,对于深化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由理想模型到现实情境的中学地理大概念单元教学课时设计架构,主要包含构建理想模型、动态情境探究和学科大概念生成三个环节.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由理想模型到现实情境的课时设计架构的关键点,并进行理论循证,最后以"产业区位选择"为例呈现了课时设计案例.

    理想模型大概念单元教学产业区位选择中学地理

    初中地理实践性假期作业设计与实践——以寒假作业"生活中的地理"为例

    刘燕红沈喜华邹邵林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背景下提高作业设置的质量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本文结合"生活中的地理"寒假作业设计案例,阐述其应遵循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实用性原则,详细介绍其设计与要求,包括背景、目标、要求、交流及评价等.本文通过分析作业示例与成效,体现其在激发学生兴趣、反馈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素养、促进学科融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初中地理假期作业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实践性作业假期作业作业设计初中地理

    基于情境类型学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以2024年新课标卷和全国甲卷为例

    马芊红仲小敏刘强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境是高考地理试题的重要构成要素.本文在情境类型学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由3个一级参数、8个二级指标及具体特征构成的地理试题情境分析框架,据此分析2024年地理高考新课标卷和全国甲卷的试题特征.结果表明,两者的情境材料多依托小尺度区域,关注学术研究进展;情境问题以"发散""聚合"的思维方式为主,突出对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考查;情境多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图像类型丰富.基于此,本文提出几点教学启示:精选小尺度地理情境、优化学术情境、合理设计任务难度、夯实读图用图能力.

    情境类型学高考地理试题情境地理试题高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