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张瑾燕

双月刊

1009-315X

xuebao@dlnu.edu.cn

0411-87656296

116605

大连开发区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大连民族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理工科及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科研和教学成果。发表有关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以及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及与之相关的教育、管理、教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是大连民族学院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是民族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及党政干部必读的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族高校中文类课程思政育人共同体建设方向与路径探析——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丁颖
    481-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高校中文类课程富含民族团结进步基因,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民族高校中文类课程在发挥课程思政铸魂育人、启智润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建设思政育人共同体,应通过中文类课程教学的联动融合、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以及育人主体的多元协同进行打造,以进一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高校中文类课程思政的融合创新,深入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民族高校中文类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论历史移民与民族交融互嵌——以三线建设为讨论中心

    陈文元
    485-490,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剖析三线建设与民族交融互嵌的关联性,探究历史移民的内涵、特点及其规律,为构建新时代各民族人口流动与交融"中国经验"做有益尝试.通过分析可知,三线建设和因三线建设而产生的大量"三线移民",既扩展了民族互动空间,更丰富了民族交融元素,深刻影响了中国民族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体表现为人口结构、社会发展、生活条件、文化形态、国家认同等五个方面.总结三线建设促进民族交融互嵌的特点,主要包括国家政策主导、经济因素助推、层级交互突出和群体涉入多元.

    历史移民民族交融互嵌三线建设"三线移民"

    清代循化厅跨体系社会的王朝化进程

    张博
    491-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循化厅基层社会的边缘性和多元性造就了复杂的基层权力网络.针对区域的特殊性,清廷做出了因地制宜的行政努力.在行政建设的动态调整中,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直省和藩部跨体系双重管理制度.这一制度展现出基层社会与王朝体系的嵌套与互构,是循化厅区域王朝化的阶段性产物.在制度上,王朝将宗教纳入国家等级制度管理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形成较为稳固的圈层结构;在文化上,王朝顺应区域社会由传统型权威向超凡魅力型权威的过渡,并无时无刻不体现出法理型权威在循化社会的生长.制度和文化的正统性生长,是王朝化进程重要的指标.清朝覆亡,王朝化完成其历史使命,王朝化成果成为构建民国"五族共和"国家认同重要的历史要素.

    循化厅王朝化社会资本文化权力

    北魏太和改姓与迁洛鲜卑贵族的文化融合

    金秋实
    500-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魏立国以降,拓跋鲜卑进入长城以南,开始形成胡汉杂糅的文化形态.就北魏鲜卑的改姓和南迁后的文化交融进行了分析讨论.北魏孝文帝的太和改制,采取一系列"去鲜卑"化的"改姓"行动,极大改变了鲜卑族的文化传统,其结果是将部落性的本民族文化认同转变为国家性的中华文化认同.作为北魏移风易俗改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太和改姓主要通过自上而下诏令的方式推动鲜卑族从部落制文化转向王朝制文化,尽管在初期遭遇了一些阻力,但最终鲜卑族文化还是成功吸收和融入中原文化,在文化认同这一最深层次认同上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塑造出了多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多元一体文化形态.

    太和改制鲜卑复姓赐姓文化交融

    新质生产力向度下民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实证研究——兼与东部沿海地区对比

    刘学文刘力维马梦雪谭学想...
    508-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质生产力向度下研究民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与东部沿海地区对比分析,对于民族地区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发展投入、发展方式、发展结构、发展成果四个方面构建民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16-2020年民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Kernel密度估计对比研究民族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及动态演变,以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民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研究发现:2016-2020年民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民族地区各省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平衡,且差异逐渐扩大;民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有一定的地区差距,但差距逐渐缩小;民族地区及各省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受到科技创新能力、政府重视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科技创新能力对民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政府重视程度.应继续加强财政扶持力度,促进农业技术创新与金融科技创新,坚持高水平开放,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数字农业,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民族地区特色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民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时空分异驱动因素东部沿海地区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董事会监管经理层行为的策略研究——基于演化博弈模型分析

    林艳范雨欣高浩宁苟亚男...
    519-524,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公司治理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演化博弈研究方法,构建董事会监管和经理层不当行为之间的博弈模型,观察经理层策略选择的变化,从而寻找影响经理层策略选择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首先,董事会对经理层不当行为的处罚力度是关键.当处罚过低时,经理层可能因追求个人利益而采取不当行为.其次,对经理层积极行为的奖励同样重要.若奖励不足,经理层可能转向不当行为;但即便是在奖励不满意的情况下,由于存在处罚机制,经理层并不会轻易选择不当行为.此外,董事会的监管态度对经理层策略选择具有长远影响.若董事会长期放纵经理层行为,经理层可能会更加大胆地选择不当行为.因此,董事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确保经理层行为与公司利益一致,更有效地遏制经理层的不当行为,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董事会经理层新质生产力委托-代理公司治理演化博弈论

    "二元社会结构"理论下地方特色渔业的发展——以大连市海参产业为例

    张继焦韩祎诺
    525-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参全产业链的迅猛发展,已成为中国沿海尤其是北方沿海渔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区域渔业增收、渔民增效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追溯大连海参产业崛起发展的历程,将结合"二元社会结构"理论,分析在产业不同阶段中,以政府力量为主导的"伞式"社会和以民间力量为主导的"蜂窝式"社会在推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通过分析发现两股力量在产业发展中不断调整发挥各自的效用,共同推动大连海参产业优化升级.无论在产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单靠一方的力量是不会成功的,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相互作用配合的结果正是大连海参能够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希望以此个案为中国其他特色渔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元社会结构蜂窝式社会伞式社会大连海参产业

    ESG是否促进了企业内共同富裕?——基于微观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视角

    张多蕾袁丽
    535-544,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企业层面验证了ESG对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ESG总体上提升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促进了企业内部共同富裕,这种作用可以通过提高就业水平和员工工资率来实现,并且在生产效率较高和公司治理水平较好的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ESG对提升员工劳动收入份额有显著作用,但对高管劳动收入份额没有显著作用,因此ESG可以缩小高管与员工间收入差距,从而促进企业内部共同富裕.研究对于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实施、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和谐,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ESG共同富裕劳动收入份额

    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证检验

    刘大志刘一洋
    545-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了以2012年为基期,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和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提高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此外,作为数字乡村建设评价体系中的两个关键二级指标,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和乡村流通经营的数字化显著提升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农村产业与金融发展则是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间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此,研究建议应重视数字乡村建设的赋能效应,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产业和金融发展的中介作用,探索区域差异化的发展策略,进而有针对性地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政策的实施.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数字乡村建设农村产业发展金融发展

    东北三省冰雪旅游度假地高质量发展研究

    王辉钟楚雯
    554-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冰雪旅游是冬季旅游市场主体,为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旅游体验.东北三省冰雪资源富集,是中国建设冰雪旅游度假地的关键带.通过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聚焦于东北三省冰雪旅游度假地,在阐述相关概念基础上,深入分析冰雪度假地高质量发展的潜质及策略.研究发现:东北冰雪旅游度假地拥有资源、市场、政策等诸多优良条件,在经营中融以新鲜事物日渐繁荣,同时也面临产品特色不足、服务供给落后以及协同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对此,建议合理配置冰雪资源、丰富冰雪节事内容、提升冰雪产品层次、完善冰雪设施建设、强化冰雪人才支撑、健全冰雪协同机制,以促进东北冰雪旅游度假地的高质量发展.

    冰雪旅游旅游度假地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东北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