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邹开煌

月刊

1674-5582

fjjcjyyj@163.com

0591-83712902、83780448

350025

福州市梦山路73号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Journal Fujian jichu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走向素养能力立意 引领创新人才培养——2024年高考新课标数学Ⅰ、Ⅱ卷的"微创新型"试题的特点分析与教学启示

    杨苍洲尤晴曦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高考数学迈出了较大的步伐,不仅从题量,多选题上进行改革,也出现了不少用来反套路反刷题的"微创新型"试题.从 2024 年高考新课标数学Ⅰ、Ⅱ卷中的"微创新型"试题特点出发,探讨高考数学改革的命题趋势,分析这类试题如何实现素养能力的考查,选拔拔尖创新人才.接着,着重对新课标Ⅰ卷的第 11,18 题进行命题思路分析、溯源,并尝试做了一些原创的命题变式.最后,总结了这类试题的命制特点与思路对日常教学的启示.

    高考数学素养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启示

    大概念统摄下的2024年福建中考数学试题命制及教学启示

    李霞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2024年福建省中考数学试题,探讨了在大概念统领下试题命制的原理、工具、路径、思维、内涵与本质,并专注于"代数推理"这一大概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强调多维路径探究、二次函数的顶点式优先教学法以及解决代数综合问题的一般路径,旨在展示如何利用大概念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些策略,学生能够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大概念试题设计教学设计优化

    整体建构视角下的初中"函数"教学思考

    曾志勇张弘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函数是培育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其学习贯穿整个中学阶段.从整体建构视角来看,初中"函数"主题可分为"函数的认识""具体函数学习"和"函数应用"三个子单元,有 9 个关键教学点起"奠基、引领、示范、归纳、启迪"作用,应立足系统思维,形成学习结构,注重逻辑关联,凸显前后连贯,注重思想感悟,把握函数本质,以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初中数学整体建构函数关键教学点

    明素养考试之道 优解几运算之术——素养高考背景下解析几何试题解答策略探析

    梁宏晖林新建
    63-6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析几何试题是高中数学高考难点之一,其难体现在运算能力上.文章以 2023 年新高考Ⅰ卷第 16 题的解法为典型案例,从问题的提出、解题的思路、明考试之道等方面对新高考解析几何的素养考试之道及其有效应对策略加以探析,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观"思维,为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解析几何直观数学核心素养

    素养导向的高中英语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例析

    杨华娟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素养导向的高中英语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为例,探讨了如何制定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首先,阐述了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的特点,强调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然后,从主题意义探究、单元内容解读、课时目标设计和单元目标生成四个方面,介绍了基于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制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方法;最后,点明了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对于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高中英语素养导向课程目标单元教学目标

    "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对话教学设计

    沈珊珊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域"理论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层面为对话教学提供了话题视角、对话主体和语式图谱的教学启示.以PEP 8BUnit6 的对话教学为课例,从以下三个维度阐述了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对话教学设计:挖掘"语场"要素,熟悉具体语言环境;把握"语旨"维度,开发精准语言路径;梳理"语式"类别,运用适宜语言方式.

    初中英语"语域"理论对话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

    卓张众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高中英语阅读备、教、学、评一体化应用与实践.通过梳理相关理论和分析教学实践,阐述备、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性及其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的积极影响.研究表明,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提升,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高中英语阅读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

    以文化人 涵养家国情怀——林语堂作品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

    卢英明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林语堂先生的作品具有质朴语言和深沉家国情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深入阅读、主题剖析、跨文化比较和创意写作等教学策略,一面发掘其文本的价值,另一面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认同,引导他们树立崇高价值观.这些跨学科教学策略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一种生动、高效的家国情怀培育方式,而且有效促进了思政课核心素养的达成,实现以文学精神滋养培育青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林语堂作品家国情怀思政课堂

    历史大单元教学要有微观视角——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教学为例

    林德田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思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宏大叙事"的倾向,呼应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引导学生从微观视角学习和探究历史,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升华情感,凸显学科感染力,突出单元主题,帮助学生形成全面而深刻的历史认识,呈现历史教学本应具有的精细、精准、精彩与精到,促进深度学习,达成铸魂育人的教育使命.

    历史大单元教学微观视角铸魂育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策略——《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例评析

    陈雅莉陈建平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是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课程.新课程标准首次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国情,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课为例,尝试从立足宏观视角、把握主题立意、关联生活情境三个方面,探讨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策略.

    中学历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