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赵素文

双月刊

1673-9884

0591-83780448 83781832

350025

福州市西门梦山路73号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小学常态化思政德育教研实践探索——以福州市为例

    严权纲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教师育德育人能力发展还存在牵引力不足、推动力不足、支撑力不足、实效性不强等问题,福州市以推进常态化思政德育教研,进行教研核心团队建设、教研内容与课程建构、教研力转化为教师发展力等一系列实践探索,营建促进教师发展的教研生态体系,促进学校形成项目驱动育人教研、教研孵化特色品牌、特色促进发展等项目成果.

    思政德育教研教师发展教研生态体系

    高中思政课与语文学科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索——以"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为例

    张云芳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是一种全新育人理念,是知、情、意、行等多要素协同融合的大教学观.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具有与思政教学融合的优势.语文教材与思政学科教学高度融合是实践"大思政"的应然选择.因此,要找准两学科融合契合点,锚定融合维度;精设探究问题,拓展融合广度;优化课后延伸,提升融合维度.

    大思政语文学科教学融合实践路径

    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优化策略——以七年级下册《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教学为例

    陈见枝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议题式教学法将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开放性、指向性、思辨性、综合性、系列性话题置于教学的核心位置,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经验,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存在议题质量不高的问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因此,教师应当优化议题教学,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探讨选取生活素材、完善议题设计、深化实践活动等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议题式教学优化策略

    思政课逻辑表达力提升策略——以"凝聚价值追求"教学为例

    蔡长春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要讲透道理,提升课堂逻辑表达力.要提升思政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语言能力、逻辑情感能力,继而实现思政课言之有序、有理有力、论证充分、言之有情,有效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思政课逻辑表达力逻辑思维逻辑语言逻辑情感

    福建省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调研分析与路径探索

    李倩茹陈柳娟蔡海涛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建省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情况总体呈积极态势,但仍存在师资力量短缺、职业素养不高、专业发展不足等问题.福建省科学教育要"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可从师资队伍、职业素养、专业发展三个维度,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保障师资有效供给;纵向贯通学段,横向联动学科;完善培训体系,前中后一体化发展;整合衔接资源,系统构建大科学格局等方面,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科技素养和创新意识.

    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索

    项目化"微科创":高中科学教育实践探索——以福州高级中学为例

    陈霞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州高级中学在创建首批"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中,审慎处理科学教育核心内容与STEM课程理念关系,进行项目化"微科创""1+N"实践研究,构建中小学段纵向贯通、校内校外横向联动的科学教育一体化发展体系,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科创·人文"双循环发展、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实践新样态.

    科学教育项目化"微科创"实践"1+N"方案

    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增加船的载重量》为例

    郑红波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思维是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当前科学课堂在探究实践过程中关注实验数据与结论,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方案设计、实验探究、扩展迁移和概念内化中提升推理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分析、判断、辨别等思维活动进行反思评价,获取对知识的深层次和概括性理解,灵活解决问题,实现思维的高阶发展与提升.

    科学思维真实情境方案设计实验探究应用迁移

    基于教材选文典范的驳论文写作策略——以《拿来主义》为例

    张晓红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辩驳是驳论文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学生望而却步的一部分.文章从教材出发,挖掘教材资源,从鲁迅的《拿来主义》中吸取写作方法,运用其写作思维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创作,同时提供"析根源,引反思""拆字辨析,提观点""析危害或不足,明态度""假设归谬,显错误""关注现实,纠偏差"等五种表达思路,让学生能够有章可循、有话可说,提升辩驳的能力,进而提升思维水平.

    驳论文《拿来主义》模仿批判思维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从阅读路径到思维模型

    庄端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存在"读""思""言"三方面的困难,即学生不能很好地解读文本、读后不知道如何构建合理融洽的故事情节、不知道怎样把续写写出画面感,最后写出的文章往往缺乏逻辑性和创造性,亟待通过教学给予有效的指导,进而培养写作思维.从"阅读路径"到"思维模型",探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即设计阅读路径,指导学生有效阅读,通过教师WRITE的"教"促发学生RAPID和KBK的"学",最后运用 5L评价模型,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阅读路径思维模型读后续写

    价值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关键——以《做非遗小传人——制作红团》为例

    吴莉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价值体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关键,是学生获得深刻的文化体验和认识的关键.价值体认的核心是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内化,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思考和反思.从价值体认的内涵意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路径思考及实践反思三方面,探讨价值体认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培养其成为具有文化自信、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好少年.

    价值体认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