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体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体育科技
福建体育科技

徐正国

双月刊

1004-8790

0591-87712714

350003

福州市福飞路151号

福建体育科技/Journal Fujian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为体育学术研究性杂志,刊载国内体育科技论文,读者对象为体育科研工作者、教练员、体育教师及广大体育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蹦床训练前后厦门市少年儿童平衡能力的分析研究

    王勇赵秋爽杨映红钟彩红...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测蹦床训练前后儿童平衡能力的变化,探讨蹦床训练对儿童平衡能力提高的影响。方法:对厦门市20 名儿童进行了Kistler三维力台测试。采用SPSS2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结果:(1)经过训练后,数据的标准差变小,值更加稳定。(2)右腿闭眼站立时,训练前后最大晃动幅度(前后)有显著差异。结论:(1)厦门儿童经过一个月的小蹦床训练后,平衡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运动表现更加稳定。(2)小蹦床训练对儿童平衡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需要考虑个体差异和长期监测。

    小蹦床少年儿童平衡能力

    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王子露带操成套关键环节的能量代谢研究

    屈桃段小敏温天皓杨华...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艺术体操运动员王子露队内测验的生物力学分析及能量供应分析,为提高成套比赛完成质量和规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能量代谢测试和表面肌电绕带测试,通过PCr-La-O2 法探究了王子露的带操成套动作专项供能比例。提出针对性训练策略,并通过表面肌电测试王子露专项动作稳定性。结果:王子露成套带操功能比例为有氧供能40。41%,糖酵解供能28。84%,磷酸原供能30。76%;经过16 周与专项结合的代谢训练,专项成套后半套上肢肌肉平均振幅明显提高,带型波幅较稳定。结论:能量代谢与专项动作的稳定性关系较大,能量代谢与专项动作的稳定性关系较大,根据运动员的实际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辅助专项训练,提高乳酸代谢能力及耐乳酸能力,对专项动作的稳定性能有较大提高。

    艺术体操专项训练能量供应比例

    效用理论视域下高校体育教材"低使用率"困境的纾解策略

    王军
    71-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教材是高校传授体育知识和传播体育文化的主要载体,在高校体育教学知识的创新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换代中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但是体育教材却被"低使用率"困扰,如何促进体育教材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高校体育教材的"低使用率"困境表现在"拥有者众,学习者寡,多数被学生放在书架置之不理",是由于高校体育教材的建设在广度、深度和效度方面存在明显缺陷。研究以效用理论为切入点,从自主选择权、商品有用性以及消费者自身需求3 个维度进行深度解读,发现"低使用率"是大学生对高校体育教材满意度的真实体现,研究进一步发现从完善服务动力机制、引领教材创新发展、增强教材教学效用、延伸教材建设深度以及构建教材评价体系等策略提升高校体育教材质量,以学生的满意度提升体育教材的价值,才能真正提高体育教材的使用率。

    高校体育教材低使用率困境效用理论纾解策略

    "云健身"对大学生健身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基于SOR-TAM整合模型的实证研究

    潘雨苏钰杰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近年来,"云健身"因其无时空限制和沉浸式体验,成为居家健身的新趋势。本文基于SOR-TAM整合模型,探讨云教练特性和云健身内容对大学生健身行为意向的影响。方法: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348 名有云健身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云教练的专业性、吸引力、互动性特质与健身行为意向显著正相关(p<0。01);云健身内容的丰富性、娱乐性、易用性与健身行为意向也显著正相关(p<0。01)。2。中介模型分析显示,感知有用性在云教练专业性(中介效应值0。28)和互动性(中介效应值0。32)对健身行为意向的影响路径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在云健身内容易用性(中介效应值0。34)和丰富性(中介效应值 0。34)的影响路径中也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云教练的吸引力(中介效应值0。45)和云健身内容的娱乐性(中介效应值 0。37)对健身行为意向的影响路径中,感知有用性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研究认为,为提升大学生的健身行为意向,应强化云教练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其吸引力和互动性。此外,需提升云健身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社交性,以满足不同健身需求,促进健身行业的良性发展。

    云健身SOR-TAM整合模型影响机制健身行为意向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促进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基于MGB目标导向行为理论模型

    张情义黄佳仪杨骐玮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使用目标导向行为的扩展模型来预测和测试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促进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在原有MGB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与高校体育教学相关的变量,考察了高校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行为过程。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 26。0 和AMOS26。0 统计软件对2106 名高校学生进行了在线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然后,将数据分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CFA)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有效性检验。在第二阶段,采用结构方程建模(SEM)分析来检验所提出的假设。结果:CFA检验表明,数据与模型拟合良好,模型具有较高的综合信度和收敛有效性。结论:结果表明,教师形象(β=0。305,T=11。910,P<0。001)对高校学生行为意向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欲望(β=0。250,T=9。891,P<0。001)。态度、主观规范和预期情绪显著影响欲望,进而影响高校学生的行为意向。激励为扩展变量,同时也对行为意向具有显著影响。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MGB

    家庭功能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张军帅黄菁
    91-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考察家庭功能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对 913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家庭功能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呈显著正相关(B=0。175,P值<0。01);自我效能感在家庭功能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B=0。179,P值<0。001);性别在大学生家庭功能与自我效能感之间有调节作用(男生 B=0。534,P值<0。001,女生 B=0。406,P值<0。001。结论:家庭功能可以直接预测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还可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对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性别在这一中介作用的前半段起调节作用。

    大学生家庭功能自我效能感体育锻炼行为

    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体育失范行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何天雨许浩然郭新宇马豪...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相对剥夺感对体育失范行为的影响路径,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了自尊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相对剥夺感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失范行为;(2)自尊在相对剥夺感对体育失范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领悟社会支持调节相对剥夺感对体育失范行为的直接效应以及自尊对相对剥夺感和体育失范行为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且相对剥夺感对体育失范行为的影响作用在高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群体中更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体育失范行为出现的路径及其影响因素,为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行为提供参考价值。

    相对剥夺感体育失范行为自尊领悟社会支持

    TPSR体育模式对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李伟东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本土化的社会情感能力框架,考察了高保真度的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TPSR)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促进效果。通过实施12 周的TPSR篮球课程,并对16 名大学生进行访谈,研究发现学生在社会情感能力的6 个维度(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他人认知、他人管理、集体认知和集体管理)均有所提升,验证了TPSR模式与社会情感能力结构的适切性,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教育借鉴意义。由于本研究仅在本土化框架下验证TPSR的有效性,未来可通过混合方法进一步探讨其干预效果的额外效能及潜在机制,并扩展至中小学领域,为不同阶段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提供参考。

    社会情感能力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体育课程大学生实证研究

    虚拟现实有氧运动对阈下抑郁女大学生情绪状态影响的研究

    刘知和刘青丁尚麒刘阳...
    108-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8 周虚拟现实有氧运动对阈下抑郁(SD)女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以期为SD女大学生自主运动干预方案提供证据。方法:于2023 年秋季学期在陕西师范大学进行被试招募,通过抑郁量表(CES-D)筛选SD女大学生75 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骑行组(n=25)和VR骑行组(n=25),干预过程持续8 周,包括传统骑行干预和VR骑行干预;对照组在8 周中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采用Domor心率设备监测运动强度,观察在 8 周干预前和干预后三组受试者抑郁量表(CES-D)、心境量表(BFS)、运动诱导情绪量表(EFI)评分变化。结果:8 周干预后,VR骑行组、骑行组与对照组相比CES-D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001),VR骑行组与骑行组相比CES-D评分显著降低(P<0。001);8 周干预后,VR骑行组、骑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心境量表(BFS)活跃性、愉悦性评分均显著升高(P值均<0。001),抑郁性、无活力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001),VR骑行组与骑行组相比活跃性、愉悦性评分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抑郁性评分显著降低(P=0。001);8周干预后,VR骑行组与骑行组、对照组相比在运动诱导情绪量表(EFI)活力激发、积极投入评分显著升高(P值均<0。05),骑行组与对照组相比活力激发评分显著升高(P=0。025)。结论:VR技术辅助的有氧运动有效缓解SD女大学生抑郁症状,改善SD女大学生的情绪状态,提示数智时代虚拟现实技术与运动干预融合可作为抑郁改善的有效手段。

    抑郁情绪状态虚拟现实有氧运动女大学生

    运动技能会促进大学生的认知和非认知发展吗?——基于北京市公立高校调查的实证研究

    覃一鸣梁淮亮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在体教融合强调以学生全面成长为目标以及加强运动技能教育的背景下,探究掌握运动技能是否会促进大学生的认知和非认知发展。方法:基于学生投入理论,使用"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的北京公立高校普通大学生样本,通过OLS回归分析法检验运动技能对大学生认知和非认知发展、学术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运动技能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社会知识、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掌握运动技能促进了大学生的认知和非认知发展,具体是在学术性认知、社会性认知、学术性非认知、社会性非认知 4 个方面促进其成长发展。在深化体教融合的背景下,加强和创新运动技能教育是让学校体育"育体"和"育人"有机结合的教育实践。

    运动技能大学生成长认识发展非认知发展体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