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植物育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植物育种
分子植物育种

张启发

双月刊

1672-416X

mpb@sophiapublisher.com

0898-68966415

570206

海南省海口市海秀大道128号双岛公寓13B室

分子植物育种/Journal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的刊物。本刊“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是一份为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常规育种服务的国际化科学杂志。围绕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棉麻、薯类、果树、蔬菜、花卉、茶叶、林草等,刊登分子遗传育种理论、分子育种方法、分子育种研究动态以及优良种质培育等方面的科学论文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稻OsEnS51可变剪接及编码蛋白结构分析

    符霖王慧慧黄思琳阎新...
    6265-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RT-PCR和TA克隆技术对水稻胚乳特异表达基因OsEnS51的可变剪接本进行鉴定,并分析剪接本的表达模式和蛋白质结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可能存在4种可变剪接转录本.结构域分析发现,OsEnS51.1和OsEnS51.2含有2个Cupin_1结构域,而OsEnS51.3和OsEnS51.4仅含有1个Cupin_1结构域,表明OsEnS51不同可变剪接本所表达的蛋白存在结构分化.根据不同可变剪接本的序列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结合TA克隆和测序成功鉴定到其中3种可变剪接转录本,分别是OsEnS51.1、OsEnS51.3和OsEnS51.4.表达分析结果显示OsEnS51.1~OsEnS51.4在授粉后7~15d的种子表达较高,且随着种子的发育其表达不断增加;另外OsEnS51.4的表达量比OsEnS51.1高,表明OsEnS51不同可变剪接本的含量存在差异.综上,OsEnS51至少存在3种不同可变剪接本,且编码的蛋白存在结构分化,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OsEnS51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基础.

    水稻种子特异表达基因可变剪接表达分析蛋白质三维结构

    不同大麦品种B-醇溶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赵永英赵献林相志国张丹...
    6272-6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麦醇溶蛋白是影响大麦食品加工、麦芽制备和饲用价值的主要因素之一.B-醇溶蛋白占总醇溶蛋白的70%~80%,对品质的贡献相对较大.本研究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8份大麦材料的B-醇溶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和鉴定,共得到27个完整的基因序列,包括22个编码基因和5个假基因.经与GenBank注册的序列进行比对,它们之间的碱基相似度为79.6%~99.5%,说明这27个基因序列全部是新基因或等位变异.22个基因的推断氨基酸序列表明,其中18个基因含有8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2个基因含有7个半胱氨酸,其余2个则含有9个半胱氨酸,这在大麦中是首次发现,其可能属于编码优质蛋白亚基的基因.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大麦醇溶基因的特征特性以及培育优质大麦品种提供理论参考.

    大麦B-醇溶蛋白基因克隆序列分析

    青花菜转录因子基因BoiWRKY7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朱晏蒋明张慧娟黄雯馨...
    6281-6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逆境防御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参与生物胁迫与非生物胁迫的调控.本研究以青花菜为材料,在克隆转录因子基因BoiWRKY7的基础上,开展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并明确其在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和霜霉菌(Hyaloperonospora parasitica)侵染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BoiWRKY7的DNA全长为1 416 bp,具2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94和308 bp;基因的编码区全长为1 014 bp,编码337个氨基酸;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BoiWRKY7与野甘蓝WRKY7聚为一组,支持率达100%;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BoiWRKY7的表达受野油菜黄单胞菌的诱导,表达水平在24和48 h时的表达量最大;BoiWRKY7的表达还受霜霉菌的诱导,在48 h时的表达量最大.青花菜BoiWRKY7的克隆与表达研究,为将来开展该基因的功能鉴定提供了基础.

    WRKY青花菜黑腐病霜霉病表达

    墨兰A类MADS-box基因APETALA1-like的克隆与时空表达特性

    田云芳李春阁王会鱼陈丽培...
    6289-6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对墨兰APETALA1-like(AP1)基因的克隆、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RT-qPCR)表达发现,所克隆的AP1为MIKC型MADS-box基因,具有保守的MADS区和相对保守的K区,且与朵丽蝶兰(AFD36438.1)同源性最高,为100%.将此基因命名为CsAP1,登录号为MW654192.RT-qPCR实验分析显示,CsAP1在墨兰各个时期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相对表达丰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花萼(Ⅲ)>叶片(Ⅲ)>根(Ⅰ)>唇瓣(Ⅲ)>花葶(Ⅲ)>叶(Ⅱ)>根(Ⅲ)>根(Ⅱ)>花葶(Ⅱ)>花瓣(Ⅲ)>叶(Ⅰ)>花蕾(Ⅱ)>子房(Ⅲ)>合蕊柱(Ⅲ).盛花期花萼和叶片中表达丰度特别高,该基因参与花器官萼片的形成,并可能调节开花时间.从生长发育时期上看,盛花期的表达量最高,说明CsAP1调控开花时间.对于叶,3个时期表达量逐渐升高,推断CsAP1促进开花.对于生殖器官花来说,该基因的表达量从花萼到花瓣再到合蕊柱自外而内逐渐降低.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墨兰AP1基因的功能和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

    墨兰APETALA1-likeRT-qPCR表达分析

    柑橘几丁质酶Cs1g26330.1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

    胡亚平庄秋帆吉前华郭雁君...
    6295-6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几丁质酶具有糖苷水解酶和溶菌酶活性,能降解几丁质,是植物重要的抗真菌病基因.为了研究柑橘几丁质酶的催化功能,了解其编码蛋白质的性质,为后续抗病育种研究打下基础.本研究从砂糖橘cDNA文库中克隆了几丁质酶Cs1g26330.1基因的全长编码区序列,将基因连接到pEASY-Blunt E1载体中,测序验证后,提取重组质粒并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以IPTG诱导该基因成功表达,经SDS-PAGE电泳检测到重组蛋白质.本研究获得的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几丁质酶可以作为蛋白抗原去开发特异性抗体,用来深入研究柑橘几丁质酶的功能,也有望作为植物抗病的高效无毒农药使用,或制作降解酶用于几丁质的回收利用.

    柑橘几丁质几丁质酶原核表达重组蛋白

    椰肉糖生物合成的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

    周丽霞曾春茹吕湘孙熹微...
    6301-6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香型和非香型椰肉中糖的组分及其分子合成机理,本研究借助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方法,共获得14种显著差异糖代谢物,以非香型椰肉为对照,香型椰肉中蔗糖、果糖、海藻糖、1-磷酸甘露糖、二磷酸尿苷乙酰氨基葡萄糖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含量上升,腺苷二磷酸葡萄糖含量下降,差异表达分别为2.51、2.13、1.18、1.33、8.37、3.41和1.63倍.共鉴定出1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蔗糖合成酶基因SS表达量上升,蔗糖含量升高,呈正向调控;蔗糖合成酶基因SS和果糖合成酶基因HK上调,果糖含量升高,呈正相关关系;甘露糖苷酶基因MAN下调,己糖激酶基因HK上调,1-磷酸甘露糖含量升高,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葡糖醛酸4-差向异构酶基因GAE下调,腺苷二磷酸葡萄糖含量降低,呈正相关关系;尿苷二磷酸-葡萄糖6-脱氢酶基因UGDH下调,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含量升高,呈负相关关系.该研究为深入阐述糖合成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依据.

    椰肉转录组-代谢组学糖代谢产物荧光定量PCR

    国产龙血竭基原植物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F3'H)克隆及表达分析

    李爽赵宏友杨春勇王艳芳...
    6310-6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黄酮3'-羟化酶(flavonoid 3'-hydroxylase,F3'H)作为植物类黄酮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参与龙血树中龙血竭树脂的生物合成.为了揭示国产龙血竭基原龙血树中F3'H基因序列和表达模式等信息,本研究以剑叶龙血树、海南龙血树和岩棕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源克隆法克隆3种龙血竭基原植物的F3'H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分析其在不同组织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3种龙血树中均获得一条编码区长1 533 bp的F3'H基因序列,编码510个氨基酸残基.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它们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9.57%,氨基酸序列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几乎完全一致.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龙血树属植物F3'H基因聚为一支且进化上非常接近,在F3'H进化树上龙血树属并未与同科植物聚为一类,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亦并未分别聚为一类.RT-qPCR分析发现,剑叶龙血树中F3'H在茎中的表达量远高于根和叶,海南龙血树和岩棕中F3'H在茎中的表达量低于根和叶.本研究有利于揭示F3'H在龙血竭生物合成中的潜在作用,为龙血竭人工结脂技术开发提供一定分子基础.

    龙血树龙血竭类黄酮3'-羟化酶

    木通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简雪艳杨菊
    6318-6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通(Akebia)是重要的经济藤本,为了解木通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差异,以公开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为研究材料,提取相关完整的CDS(Coding DNA sequence)基因序列.利用CodonW软件、EMBOSS和Seqinr R package对筛选出的CDS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中性绘图、ENC-plot绘图和PR2-plot绘图分析和最优密码子筛选.结果表明,4种不同木通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具有较强的偏好性,主要受突变和选择的影响.不同位置上的GC含量大小排序分别是GC1>GC2>GC3,表明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末位碱基偏好以A和T结尾.中性分析结果显示GC12和GC3的相关性极低且不显著.PR2-plot分析中,T碱基的使用频率>A、G碱基的使用频率>C;11个密码子确定为4种木通间通用的最优密码子.本研究为提高木通叶绿体基因组的外源性基因表达效率提供参考.

    木通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最优密码子

    泰山白首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王昊冉盛可心王飞徐凌川...
    6324-6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寻最适合泰山白首乌新鲜叶片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本研究以泰山白首乌新鲜叶片为材料,以5种不同的基因组提取方法提取泰山白首乌基因组DNA,并将提取到的基因组DNA经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凝胶电泳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找出最适合提取泰山白首乌叶片基因组DNA的方法.在所有地方法中,CTAB法、改良CTAB法均可用于基因组提取,其中CTAB法提取的DNA浓度最高,凝胶条带单一清晰.本研究为泰山白首乌基因组高质量DNA的提取方法选择提供了参考,为后续进行分子生物实验提供科学依据.

    泰山白首乌(CynanchumbungeiDecne.)基因组DNA提取CTAB改良CTAB

    芋的基因组研究及其遗传多样性

    洪霞陈孝赏卢基来屈为栋...
    6330-6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芋(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作为天南星科(Araceae Juss.)芋属(Colocasia)的蔬菜兼粮食作物,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本研究综述了芋(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的基因组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最新进展.芋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基因组大小为2.1 Gb,包含了约24 000个基因.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芋基因组的测序和注释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同时,针对芋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包括基因型鉴定、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此外,本研究还介绍了目前芋品种改良的主要策略,包括传统的选育和现代的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总之,芋的基因组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对于促进芋产业的发展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