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汪久文

月刊

1003-7578

GHZH@chinajournal.net.cn

0471-4313634

010019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247信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Journal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事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整治的有关科研单位、大学与行政管理部门。自创刊近20年来,始终服务于我国西部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刊物属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发表研究成果为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碳"目标下我国碳抵消机制的法律保障创新研究

    荆珍张鑫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抵消机制是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新生事物,其为我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的重要补充。在实现"双碳"目标下,我国碳抵消机制的法律保障是确保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稳定的重要问题。文中研究发现,我国碳抵消机制中碳减排量的法律属性不明、政策指导下碳抵消机制规范性与系统性不足以及碳减排量交易市场拓展受限等问题,阻碍我国双碳法治建设与碳交易市场的稳定有序。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分析我国碳抵消机制法律保障的必要性,从规范与学理层面明确碳减排量的用益物权属性,构建体系化的碳抵消机制法律制度。同时,确立多元化碳减排量权利主体共有制度,搭建全国统一的市场交易平台,以稳定碳减排量市场交易价格,并形成有效的市场监督框架,有序拓展我国碳减排量交易市场,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向碳中和乃至净负排放稳定过渡,逐步健全能源安全与气候安全法律体系。

    碳抵消机制"双碳"目标碳减排量用益物权共有制度

    外部性视角下环境关心对公众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芮韦青黄涛珍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碳消费的广泛推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文章从环境关心、结果意识和消费外部性政策反应三个层面出发,构建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江苏省803名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和Bootstrap方法进行假设检验。研究表明:环境关心不仅对低碳消费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也能通过结果意识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低碳消费行为;消费外部性政策反应在"环境关心-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路径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环境关心对低碳消费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为相关部门减排政策的设计与实施提供有益启示。

    低碳消费行为环境关心消费外部性结果意识

    考虑历史碳转移的我国省际建筑业碳配额分配研究

    王志强任金哥原媛李可慧...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顺利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在建筑业构建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碳配额分配方案迫在眉睫。文中以我国建筑业为研究对象,在考虑历史碳转移量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基础上,构建了 XGBoost-熵权法-零和博弈数据包络分析(ZSG-DEA)的碳配额分配模型,并根据2030年碳达峰目标对我国30个省份的建筑业进行碳配额分配。结果表明:我国建筑业区域碳转移空间特征明显,建筑业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应承担更多碳减排责任;文中方案有效地兼顾了公平与效率原则,大部分省份建筑业在碳减排方面的压力较小;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地区建筑业碳减排政策,以保证更好地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文中为我国建立更公平有效的初始碳配额分配机制、丰富碳交易市场机制、推动地区协同减碳提供帮助。

    历史碳转移建筑碳配额分配XGBoostZSG-DEA

    消费者意愿外化行为影响机制研究——以快递包装分类回收为例

    贾亚娟张新奇卢玮楠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递包装分类回收是实现绿色物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是分类回收最基本的要素,然而其回收意愿不一定外化为实际行为。基于1128份消费者调查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探究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回收意愿外化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人际网络、政策效能、社会信任均显著促进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回收意愿外化行为。2)社会资本通过生态价值观影响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回收意愿外化为行为。3)面子观念在社会资本与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观与意愿外化行为路径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4)年龄、受教育程度、网购次数均能促进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回收意愿外化为行为,对于性别而言,与男性相比女性的外化程度更高一些。因此,提高消费者的生态价值观,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完善回收的政策法规以及营造良好的社会信任环境,对全面推动消费者快递包装分类回收具有重要意义。

    快递包装分类回收意愿外化行为社会资本

    西北内陆国家级新区城市活力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张宁张志斌郭倩倩马晓敏...
    3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城市品质、塑造活力空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夜间灯光数据、POI数据、路网数据及建筑矢量数据等多源空间大数据,综合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分析、FD-CR模型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析兰州新区城市活力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兰州新区城市活力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呈现由中心向外围圈层递减的特点。2)综合活力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性。核心地区以"高-高"集聚为主,外围地区以"低-低"集聚为主。3)不同功能区综合活力具有空间异质性。热点区集中于新区中部,呈现"中密周疏"的特点;冷点区总体呈现"北多南少、北聚南散"的分布特征。4)城市活力并非由单因素主导,而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交通可达性、城市功能和地理区位对城市活力影响显著。自然条件和环境质量不直接作用于城市活力,而是通过耦合其他因素间接影响其空间分异。

    城市活力空间格局影响因素兰州新区

    环境史视域下乌梁素海对近代河套地区社会发展的影响

    张博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梁素海的形成与变迁,对近代河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基于人与自然互动的环境史视角,依托多元历史文献,分析近代乌梁素海与其周边民众在农业开垦、水利建设、渔业开发及革命斗争四个方面的互动过程。结果表明:1)乌梁素海在近代的形成与动态变化,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理与生态意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走向,具有较大的历史作用。2)各族民众因地制宜地应对、利用与改造,不仅使乌梁素海在近代河套农业垦殖、水利建设、渔业开发及革命斗争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且也在相当程度上使其盈缩变迁不再是纯自然状态,而是融有了社会因素。3)当前乌梁素海的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依赖自然科学的技术支撑,而且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生态环境史的研究,总结相关历史经验教训。

    乌梁素海河套环境史历史地理

    农村宅基地退出:福利效应、差异测度与影响因素——基于宁夏平罗县、贺兰县的实证

    韩秀丽田彦花石荣许霁林...
    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基于宁夏平罗县和贺兰县宅基地退出农户的实证调查,通过测定宅基地退出前后农户福利变化和农户间福利差异,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引起农户福利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宅基地退出后农户总体福利水平提升了,同时农户间福利水平差距也在逐步扩大。年龄、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安置方式、是否拥有城镇住房、是否自愿退出、是否了解政策和退出整体满意度对农户福利变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对农户福利变化的影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安置方式对农户福利变化的影响在中高分位点上显著且其系数有上升趋势,是否自愿退出对中低分位数上农户福利变化影响的边际效应较大,是否了解政策对农户福利变化的影响在中高分位点上不如低分位点上有力。因此,不仅要加大对农户教育和非农就业的支持、采取合适的安置方式以及尊重农户的退出意愿来进一步改善农户的福利水平,而且要在普适性政策的基础上采取差异化的措施,以缩小农户间的福利差异。

    宅基地退出福利效应福利差异影响因素分位数回归模型

    居民参与社区环境圆桌对话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情境-过程-结果"绩效观视角的分析

    武照亮仝自强冯琳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环境圆桌对话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环境社会治理机制,对加强社会各方交流及共同探讨解决区域发展与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京市8个社区377份居民调查数据,以其参与社区环境圆桌对话的满意度衡量实施效果,从对话开展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构建"情境-过程-结果"绩效观分析框架,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探究影响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居民对社区环境圆桌对话实施效果的整体评价较高,约8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2)"情境"维度变量中,居民对环境问题需要通过圆桌对话解决的紧迫程度感知、对圆桌对话可以解决环境问题的信任度感知及对背景信息公开准备工作的评价显著正向影响满意度。3)"过程"维度变量中,对话各部分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各方代表人数合理性及其现场表现情况、解决环境问题讨论的充分性及居民发言次数显著正向影响满意度。4)"结果"维度变量中,对话后反馈情况、居民对环境问题的了解情况、对各方代表之间的信任程度及对环境问题解决情况的感知显著正向影响满意度。5)居民对社区环境问题的了解情况、参与社区环境治理的责任意识、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及居住社区类型显著正向影响满意度,收入水平呈显著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为多角度改进社区环境圆桌对话机制及提高居民满意度提供科学参考。

    社区环境圆桌对话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

    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困境及其发生机理——基于多重制度逻辑视角的研究

    刘悦美田明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识别政策执行困境的发生机理,对弥合政策目标和政策执行之间的差距具有重要价值。文中引入多重制度逻辑理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11个社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过程为案例,探索多重制度逻辑及其互动如何导致政策执行困境。研究发现:1)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中存在科层逻辑、市场逻辑和社区逻辑三种竞争性制度逻辑。2)科层逻辑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以政策压力和目标控制为主要特征。3)由于多重制度逻辑在政策注意力、执行网络、权力-责任、任务-资源等维度存在张力,促使多元主体采取权宜性应对策略。4)多元主体的策略性应对进而导致政策目标置换、政策工具错配和政策价值隐匿的执行困境。因此文中认为,调和多重制度逻辑间的关系,提高制度逻辑兼容度是突破政策执行困境的重要切入点。

    政策执行多重制度逻辑垃圾分类社区治理

    补贴退减下分布式光伏发电不同运营模式的经济效益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王风云全春莲丛龙园卢密林...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布式光伏发电已成为能源低碳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但在政策调整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收益不确定制约了其规模化发展。因此,探究分布式光伏发电不同运营模式的经济效益,对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运用净现值、动态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3种方法,研究2017-2022年定额补贴退减背景下,京津冀居民和工商业用户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不同运营模式的经济效益,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定额补贴退减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经济效益下降,但仍具有一定经济性,用户选择"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的经济效益要优于"全额上网"模式,且自用比例越高经济效益越好;在"全额上网"模式中,影响用户经济效益关键因素依次为年发电量和光伏标杆上网电价;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中,影响居民和工商业用户经济效益最大因素分别是年发电量和销售电价,且随着自用比例增加,销售电价对两类用户经济效益的影响增大。

    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退减运营模式经济效益京津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