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教育研究
甘肃教育研究

王铁军

月刊

2096-9937

gsjyyj@qq.com

0931-8485535 8485618 8484797

730031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曹家巷1号新闻出版大厦16楼

甘肃教育研究/Journal Gansu Education Researc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理情境"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意蕴

    董焕敏李智军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心理情境对情境而言,具有主观性、互动性、渗透性和可控性的特点,在思政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心理情境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取向,能够助力实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价值追求,充分体现出潜移默化教学方式的创新,有利于达成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教师重视和挖掘心理情境在思政课教学中蕴含的价值,可以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新思路.

    心理情境思政课教学价值

    基于OBE理念的理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体系的探索分析

    关晓琳来守军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结合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建设新要求,针对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用OBE理念为指导,通过学情调研,重新确立课程育人目标.此探索讨论不仅有利于丰富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库,也可助力于思政教学融合辅助体系.

    课程思政理工科专业课OBE理念探索分析

    《职业教育法》下职业教育权的应然预设与实然形态分析——基于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践

    孙林卞钦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进行了类型定位,为中职教育发展树立了目标和方向.作为职教人,应在法律框架下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及优势,助力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通过对比分析《职业教育法》在法律层面和学校层面关于类型属性、发展属性两个方面的应然和实然,以期为《职业教育法》的扎根落地提供具体的操作路径和实践经验.

    《职业教育法》类型属性应然预设实然形态

    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与实现路径——基于和谐校园构建的实践分析

    毛春合白宇翔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高校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和谐校园构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促进.民族高校在实践过程中,基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共同体思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着重夯实和谐校园建设的制度基础、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元素的挖掘与融入、创新各民族师生团结和谐的活动内容、注重新媒体多渠道宣传实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契合时代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谐校园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构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外部支持条件的有效策略

    陆珊珊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乡村学前教育的质量,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乡村普惠性幼儿园数量大幅增加,乡村幼儿园教师数量、质量稳步提升,但仍面临学前教育取向不明、适龄幼儿不断减少、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为实现乡村学前教育从数量达标到质量提升的转变,还须培养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的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强有力的外部支持环境,打造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真正实现乡村幼儿园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学前教育外部支持环境

    教师沉默存在的合理性分析

    张阿飞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沉默作为一种非语言交际行为,对教学实践和师生关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沉默是以教师为主体,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表现的不发声的、非语言的教学行为.教师沉默的产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必然结果,是合乎学生深度学习、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保证教师沉默的实现:教师提升自身教育智慧,合理运用积极沉默;发挥理解的沉默,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合理进行反思的沉默,以提升教学质量.

    沉默教师沉默师生关系合理性

    "三个导向"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实践探索

    熊浩晨王荣亮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特点,将"三个导向"应用到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能够有效地持续开展育人工作,是落实"三全育人"的关键举措.

    三个导向高校辅导员三全育人

    高中生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以班级文化建设为途径

    何增林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生面临巨大的课业和升学压力,很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出现厌学、叛逆、心理脆弱和抑郁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幸福感.因此,如何提升高中生的幸福感成为当前社会、学校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物质文化建设、新型班级管理制度、班级活动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4个方面,提出提升高中生幸福感的具体策略,旨在为高中教师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高中生班级文化幸福感

    "双减"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名师培养建设探析——基于对"陇原名师工程"建设的考察

    刘小红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出台,国家层面将欠发达地区教师的培养推向了新高度.回顾"陇原名师工程"实施历程,其存在保障不足、工作室分布空间失衡、数量不足等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改进研修方式,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专业化多样化管理培训机制,这样才能促进欠发达地区名师培养的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双减"欠发达地区名师培养探析

    "双减"背景下初中阶段家校共育的综合策略探究

    朱毓霞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双减"政策在2021年落地实施后,各校都积极执行推进创新的教育路线."双减"政策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随着教育理念的推进,教育需求和家长责任不断增强,家校合作已然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大趋势.本文通过探究"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的实践活动,剖析出当前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构建立体家校共育体系的策略.

    家校共育初中阶段策略探究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