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科技纵横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科技纵横
甘肃科技纵横

赵介箴

月刊

1672-6375

gskjzhzz@sina.com

0931-8815559

73003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詹家拐子89号

甘肃科技纵横/Journal Scientific &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Gans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获奖成果分析研究

    李静芳张小宁张龙杨文静...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奖励制度在激励自主创新、激发人才活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深入推进甘肃省"四强"行动实施,更好发挥科技进步奖的激励作用,文章选择2017—2021年甘肃省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级科技进步奖成果,围绕获奖成果数量、完成单位、市州分布、所属经济行业及领域、成果类别等维度,分析了甘肃省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级科技进步奖成果的特点,结合甘肃省当前发展实际,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高质量科技成果实现快速转化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科技进步奖获奖成果甘肃省

    数字金融对中国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杨立勋苏子淇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数字金融为视角,基于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在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Theil指数、ESDA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手段分析经济韧性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点。同时,使用SPDM模型确定影响地区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通过综合解析明确了中国经济韧性时空演化的规律和其具体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总体上,经济韧性呈现出波动性增长的趋势,东部地区的韧性表现最为突出。(2)尽管经济韧性正在逐步趋向平衡,但东部、中部、西部3个主要区域之间的差距依然显著。(3)经济韧性的地理分布特点主要是"东部较强,西部较弱"。(4)数字金融的发展和普及对经济韧性提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且这种效应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经济韧性数字金融时空演化面板门槛数据模型

    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探究

    王梦迪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逐渐推动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收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市(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数据,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互联网发展、数字普惠金融3个维度进行数字经济水平的测算,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增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数字经济通过城镇化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数字经济发展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区域异质性,采用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和缩尾处理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成立。因此,要全面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数字经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子分析法固定效应模型

    甘肃省农业及主要农产品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李岩郝振华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集聚已逐渐向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延伸。基于不同产业集聚测度方法对比研究甘肃省农业及主要农产品集聚情况,可为地区农业及主要农产品发展布局提供参考。文章选用赫芬达尔指数和EG指数测度了甘肃省农业及11类主要农产品的市场集聚和空间集聚水平。研究结果显示:甘肃省农业及主要农产品的市场集聚度和空间集聚度均呈现出2012—2016年较稳定、2017—2021年明显波浮,其中水果、绵羊毛、中药材、山羊毛、油料和肉类、粮食和奶类等8类农产品更趋于集聚化及区域化,尤其是水果的市场集聚和空间集聚度的增长和波动幅度表现得更为突出,而禽蛋、水产品和蔬菜等3类农产品的表现却不明显。

    农业农产品产业集聚赫芬达尔指数EG指数甘肃省

    基于Kano-IPA模型的甘肃省红色旅游体验质量研究

    蔺国伟白姝美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甘肃省凭借其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红色旅游得以迅速发展。为探讨甘肃省红色旅游目的地游客体验质量,文章基于旅游体验理论,采用Kano-IPA模型对甘肃省红色旅游目的地游客体验质量进行测度,提出甘肃省红色旅游目的地游客体验质量优化策略。研究表明:红色旅游目的地可进入性、基础设施、住宿与餐饮条件等体验要素需优先改进;讲解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意识、产品原真性、独特性等体验要素可继续保持。研究结论对提升甘肃省红色旅游目的地体验质量,增强红色旅游体验效果具有实践意义。

    甘肃省红色旅游体验质量Kano-IPA模型

    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福利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

    杨柳赵连春樊庆曦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超效率SBM模型、面板Tobit模型等方法,对黄河流域甘肃段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福利绩效呈逐年上升趋势,地区间差异变大;除天水市外,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均超过1,并随时间呈"M"型波动,其中低技术效率制约着天水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和年平均温度是影响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福利绩效提升的主要因素,其中城镇化水平、年平均气温起正向作用,而人口密度则起负向影响,其他因素如降水量、教育支出、公路里程数等影响不显著。

    生态福利绩效超效率SBM模型Malmquist指数面板Tobit模型黄河流域甘肃段

    甘肃省公路运输与地区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

    刘国攀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路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研究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对于推动两者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研究方法测算2011—2020年甘肃省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测算2011—2020年甘肃省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分析影响二者关系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2011—2020年,甘肃省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度由良好适应转变为优质适应,适应程度高,公路交通可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2)2011—2020年,公路货运量是影响甘肃省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最重要因素。

    公路运输耦合协调度灰色关联度适应性

    生态环境领域网络负面舆情监测分析——基于"鹰眼技术"应用

    宿瑛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网络负面舆情的社会敏感度持续提升,成为政府和生态环境部门面临的课题和难题。文章借助"鹰眼"速读网等大数据舆情监测技术,对涉及生态环境领域的网络信息进行科学监测、预警、预判。通过信息关注度、媒体活跃度、信息来源占比、情感分布4个指标分析,以简报、报告、图表等方式呈现特定网络信息监测结果,以此化解危机、指导决策、优化管理、提升效能。在技术层面,应充分运用Python等爬虫技术,破解网络信息抓取"孤岛"难题,探索建立情感属性判定智能模式,拓展高舆情价值信息收集渠道,提升舆情信息分析报告能力。

    生态环境网络负面舆情鹰眼技术监测

    网络货运场景下订单整合问题研究

    周宇航闫军旷光莲刘丹...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网络货运订单整合问题,文章将整合过程分为2个阶段。首先,在订单预处理阶段,按需求和目的地将订单进行归类。然后,根据单车最优和全体车辆最优原则,建立包含综合满载率、收益率、综合匹配率的整合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利用某网络货运公司实际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以单车最优为目标时,单车各项指标显著提高,单车利用率明显提升;而以全体车辆最优为目标时,各车参数均衡性高,实现了车辆配置的优化与平衡。

    网络货运订单整合遗传算法单车最优全体车辆最优

    智能交通系统中基于双速度差的新型车辆队列跟随模型研究

    王杰赵辉郭志龙惠子文...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交通系统(ITS)既能更容易地获取周围交通的状态信息又能更好地控制车辆的运动。为了描述和预测ITS环境下车辆在交通流中的行为,保证车辆安全,增加交通流的稳定性,文章考虑在ITS环境下加入车头间距记忆和后向观测这2个因素,建立了一种基于前后车辆双速度差的新型车辆队列跟随模型(HMBE)。通过对HMBE模型进行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了HMBE模型的线性稳定性条件,验证了车头间距记忆和后向观测这2个因素可以增强交通流的稳定性,提高了车辆安全和通行效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当交通流出现小扰动时,其对交通流的影响,发现随着时间的增加,小扰动几乎消失,验证了HMBE模型相对于一般的双速度差模型对提高交通流稳定性具有更明显的作用。

    智能交通系统交通流车头间距记忆后向观测双速度差线性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