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资源情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资源情报
自然资源情报

吴智慧

月刊

2097-101X

qbmag@infomail.mlr.gov.cn

010-66558706

100812

北京市阜内大街64号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自然资源情报/Journal Natur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实施生态海堤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林伟龙张健石远灵宋文婷...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海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发挥着抵御台风风暴潮、降低洪涝等自然灾害损失的作用,成为近年来海堤建设提升的新方向。当前,我国生态海堤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建设成本高、效果不明等问题。本文对我国生态海堤建设的背景和问题、内涵和目标、现状和难点进行了介绍分析,并基于当下国情提出实施生态海堤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海堤生态功能调查、突破关键技术、构建综合管理系统及开展示范应用,以期有效提升岸线和滨海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兼顾景观和休闲娱乐、旅游文化等社会效益,营造优质的海洋环境,为满足公众亲海休闲需求和区域海洋蓝色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生态海堤岸线滨海湿地生态服务蓝色经济

    珠江-西江经济带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研究

    蒙烨铭刘彦花覃宇恬覃玲萍...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协调好耕地集约利用与耕地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是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本研究通过构建珠江-西江经济带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2011-2020 年珠江-西江经济带 11 个市的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情况。研究表明,在时间上,珠江-西江经济带的耕地集约利用和生态安全协调发展度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广东段有 3 个市呈波动下降趋势,广西段各市均达到勉强协调发展和初级协调发展;在空间上,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市的协调发展度存在着明显的地区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市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新的发展思路。

    耕地集约利用耕地生态安全协调发展度珠江-西江经济带

    浙江省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化及发展路径

    王雨欣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土地生态安全是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生态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结合EES模型构建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分别对浙江省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和影响因素进行评价与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路径。研究表明:2010-2022 年,浙江省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但近年来并无城市进入比较安全级区间和安全级区间,土地生态环境压力仍然存在;浙江省北部地区城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明显高于南部地区,各城市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影响浙江省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城市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方面。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其发展路径: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美丽浙江"建设;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追求浙江全域高质量均衡发展;开展浙江全域"扩绿"行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持打造"无废城市",实现浙江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城市土地生态安全EES模型灰色关联度浙江省

    江淮平原地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

    兰晓华孙莹莹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市域层面为市级生态转型发展和生态修复提供空间指引。以江淮平原地区的泰州市为研究区,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 3 个方面进行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结合生态敏感性评价,提取生态源地,并通过景观连通性格局,识别判定区域内重要生态源地;通过建立生态阻力面和识别泰州市关键生态廊道、节点,利用"节点—廊道—源地"模式,构建泰州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泰州市共有 146 个生态源地斑块,面积为 868。11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15%;重要生态廊道 8 条,总长度 320。30 km,廊道整体分布呈现南密北疏的特点;生态节点共 22 个,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地区;最终确定泰州市"多源、多节点、框架形廊道"的散状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生态节点生态安全格局泰州市

    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以湖北省为例

    沈凤娇贺嘉启曹晶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 年我国完成"三区三线"的划定,这项工作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体系建设进入以管控为核心的新阶段,但是在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还处在探索中。本文以现阶段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核心政策文件《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为基础,分析湖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供借鉴。

    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多用途用海发展与管理研究

    彭子奇郭雨晨曹深西张一帆...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资源与空间具有复合使用功能,以海域资源与空间集约节约利用为目标的多用途用海已经成为现代海洋资源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多用途用海类型与国内发展现状为研究切入点,梳理我国多用途用海的类型和发展趋势,从我国海域规划分区、技术标准文件、海域使用审批与法律依据层面,对我国多用途用海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国外研究与实践进展,提出海域使用分类技术文件和规划分区应增添复合式用海类型,以及当前管理机制下多用途用海的两种审批途径,加强部门合作以及其他激励性措施建议。

    多用途用海立体分层用海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空间规划

    复杂及特异性海洋油气生产设施用海范围界定探讨

    张天宇霍素霞周艳荣刘鑫...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海上油气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海上油气开发的海域使用需求日益强烈。通过收集梳理某海域 149 个海洋油气生产设施的结构形式、甲板布置等资料,结合近年来的权属核查、勘测数据,在现行《海籍调查规范》《宗海图编绘技术规范》《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的基础上,从海域管理的角度,重点对《海籍调查规范》未明确或未包含的海上设施用海范围界定方法进行探索,提出主轴法、用海范围规则化等用海界定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完善各类设施用海界定方法。研究提出的界定方法可有效解决现阶段部分海洋油气生产设施用海界定无依据、界定成果与管理部门权属数据管理方式衔接性差,以及界定成果多样化等问题,为我国海洋油气生产设施海域使用的规范化管理及相关技术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海洋油气生产设施用海范围界定海洋平台FPSO水下生产系统

    优化海南省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探讨

    欧滨符汝雅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海南省自然资源要素市场虽然蓬勃发展,但市场化发育程度不一、基础支撑体系薄弱、生态资产与生态产品市场化配置程度低、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未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本文针对海南省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自然资源统一交易平台、夯实自然资源市场基础支撑体系、建设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市场配置和政府宏观调控相协调、纠正市场失灵等建议,为优化海南省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参考。

    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海南省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建设项目用地选址选线有关思考

    严惠明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合理引导建设项目在统筹国土空间多要素协同开发保护的基础上,严格落实生态优先、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等原则要求,科学选址选线和核定用地规模,有利于推进用地选址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布局相协调,促进区域国土空间高效有序开发利用,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健康高质量发展。本文以重大建设项目为例,通过深入分析新时期重大建设项目用地选址选线有关要求的变化以及选址选线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后续协调处理建设项目用地选址选线与规划底线管控要素的空间位置关系,提升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规划符合性水平,提高国土空间优化配置效率提供支撑。

    国土空间规划建设项目选址选线